雾淞是北方冬季经常可以见到的一种类似霜降的自然现象,是一种冰雪美景,相信很多人想知道雾淞的成因,下面就让爱华网小编来给你科普一下雾淞是怎么形成的。
雾淞形成的原因雾凇这种天气现象的形成,是多种因素构成、复杂的大气过程。温度和湿度条件,只是具备了产生雾凇的基本条件。然而,促成雾凇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它既是复杂,又是相互配合的大气物理变化过程。很多地方的雾凇,只是达到形成雾凇的基本条件,但不够全面和充分有利,因此形成的雾凇一般不够理想。而吉林雾凇的成因,是由于具备得天独厚的充分有利的特殊条件,构成了有机地超越常规的物理机制的独特成因。
1、冬季漫长寒冷的基础条件
吉林冬季的时间,按当地人们的习惯,是从11月至翌年2月的120天为冬季。按气候学统计规定:候(5天)平均气温低于10℃为冬季;按其温度规定,吉林市一般始于10月中旬,终于次年4月中旬,长达半年(基本与结冰期相吻合);按严冬日规定为侯平均气温低于0℃,则吉林市严冬始于10月末,终于次年3月中旬,长达4个多月。由此来看,吉林市冬季可谓冷期漫长。低温日数多,是吉林市冬季气温的另一特点。可形成吉林雾凇的零下20℃以下日期,一冬有60~70天;低于零下30℃以下日期,一冬有10~15天。历年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40、2℃,这可以说是几乎到了“哈气成霜”、 “滴水成冰”的程度。根据对雾凇上千次统计,气温高于零下13℃时,即使是形成吉林雾凇的其它条件都齐备了,但吉林雾凇也不易形成。气温在零下20℃以下时,吉林雾凇出现的可能性较大;气温在零下26℃以下时,多数能形成雾凇。由此看出,低温是形成吉林雾凇的前题和基础。
2、低空水汽量多的充分条件
不冻江、雾多、雪多、空气湿度大、水汽充足、易饱和,这是形成吉林雾凇的充分条件,而这一条件,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丰满水电站所产生的。吉林冬季,不冻的江面向空中源源大量蒸发水汽,雾多、雪多,有利空气湿度增大及雾凇出现频次增多。从吉林市三十年以上的气象资料的统计(表)看出:不论是平均的雾日、雪日及雾凇日,还是最多的雾日、雪日及雾凇日,均是呈同步成正比例的,即雾多、雪多、雾凇也多,并且冬季各月相关性也很密切。吉林市冬季早晨的相对湿度,经常在95%以上,因而也可看出吉林市冬季空气湿度大、水汽充足、易饱和,从而雾凇的凝华过程显著,使形成吉林雾凇更加充分。
3、辐射降温强烈的有利条件
冬季辐射降温强,因而气温日较差大,并常有逆温层,使大气层结构稳定,是形成吉林雾凇的有利条件。地面白天通过短波方式接受太阳辐射,气温升高;到了夜间地面不仅失去日照增温,反而以长波方式还向空中散发热量,使夜间气温下降,这就是地面辐射降温。吉林市冬季夜间长,辐射降温强,气温日较差(一日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温差,称为气温日较差)大,经常在15~18℃以上。气温日较差大,使空气易饱和,水汽凝结成凝华的就越多。这是因为空气能容纳的水汽是有一定限度的,并且气温高,可容纳水汽的能力多;气温低,容纳水汽能力少。辟如,白天气温零下10℃,一立方米空气最多可容纳2、86毫米水汽;而到了夜间,气温下降到零下25℃,最多可容纳水汽的能力仅有0、81毫米了,多余的2、05毫米的水汽,就要变成水滴或冰晶了,这就是由于辐射降温造成的结果。另外,辐射降温强还使地面气温比上层大气降温快,从而形成“逆温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即本应平均每升高100米,降低0、6℃,但不仅没降低,反而升高,这:种大气层结叫“逆温层”)。辟如,人们冬季早晨常看到大烟筒胃出的烟,到一定高度不再继续升高,而是横走的原因,就是“逆温层”造成的现象。由于地面冷,近地面空气密度大,而上层的大气不太冷,空气密度较小。因而大气就像头轻脚重的不倒翁一样,使大气层结构稳定不易变性,冷空气能持久。所以有利水汽凝结或凝华,因此辐射降温强有利于雾凇的形成。
4、经常碧空微风的必要条件
碧空、少云、静风或微风,是形成吉林雾凇的必要条件。人们都知道夜间没有云时,气温低;而有云时就像地面的上空有个盖子,消弱了辐射降温,使气温降低的少,昼夜的温差不大。因而原来空气中水汽就不易凝结或凝华,这对雾及雾凇形成不利。反之,夜间碧空或少云,气温下降明显,就有利雾凇的形成。根据吉林市历年气象资料统计,11月至翌年2月的各月平均睛天日(按气象规定,低云量占整个天空总云量的2成以下,为一个晴天日的统计):11月19、3日、12月22、0日、1月22、2日、2月20、1日。由此看出,吉林市晴天多,这是形成吉林雾凇的必要条件。风对吉林雾凇很敏感。在风速大的情况下,不仅破坏了水汽凝结和凝华,而且还把地面已经冷的空气带走,因而破坏了雾凇的形成。吉林市冬季静风和微风(1~2米/秒以下的风),与其它风力相比占绝对优势。在静风或微风时,既保持了辐射降温,又不能把已经冷却的冷空气带走,这样很有利于凝结或凝华。因此,静风或微风,对吉林雾凇的形成的必要条件多;而夜间气温降低,大气持水能力减少就有多余水汽凝结,从不封冻的宽阔的松花江面向空中源源不断地蒸发大量水汽,就大大增加了空气中的饱和水汽量,所以说,这是形成吉林雾凇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
5、得天独厚气候的关键条件
有利的大气候及独特的小气候,是形成吉林雾凇的关键条件。吉林市地处寒温
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本地高空盛行西北向的大气环流。它经常引导西伯利亚高纬度地区的冷空气一股股不断南下(一冬平均有二十余次冷空气活动)。地面经常受稳定的西亚大型冷高气压天气系统控制,使贝加尔湖到蒙古的冷气团在本地持久停留,另外,季风特点又很明显,使偏北风的频率增多,而且经常有寒潮的降雪及突然降温的天气(一冬平均有6~8次),这是形成雾凇的大气候背景。
雾淞的特点每到冬季,尽管松花湖上一抹如镜、冰冻如铁,但冰层下面几十米深的水里仍能保持4℃的水温,水温和地面温差常在30℃左右,江水与空气之间产生了巨大的温差,松花江源源不断释放出的水蒸气凝结在两岸的树木和草丛之间,形成厚度达到40至60毫米的“树挂”现象,远远超过国内其他地区的普通树挂的厚度(多为5至10毫米)。而“吉林雾凇”又是雾凇中厚度最大、密度最小和结构最疏松的雾凇品种——毛茸形晶状雾凇,观赏起来格外晶莹剔透,所以吉林雾凇更堪称为雾凇极品中的极品。 “一江寒水清,两岸琼花凝”是吉林雾凇奇观那仪态妖娆、独具丰韵的典型概括。当雾凇出现的时候,漫漫江堤,披银戴玉,仿若柳树结银花,松柏绽银菊一般。一时间,雾凇奇景便把人们带进如诗如画的仙境之中,这让许多有幸身临其境的中外游客赞不绝口。
雾淞的作用北方也有一些地方偶尔也有雾凇出现,但其结构紧密,密度大,对树木、电线及某些附着物有一定的破坏力。而吉林雾凇除了美丽之外,结构很疏松,密度很小,没有危害,而且还对人类有很多益处。吉林雾凇正迎合了时下非常流行的一句话:“我美丽、我健康!”
现代都市空气质量的下降是让人担忧的问题,吉林雾凇可是空气的天然清洁工。人们在观赏玉树琼花般的吉林雾凇时,都会感到空气格外清新舒爽、滋润肺腑,这是因为雾凇有净化空气的内在功能。空气中存在着肉眼看不见的大量微粒,其直径大部分在2、5微米以下,约相当于人类头发丝直径的四十分之一,体积很小,重量极轻,悬浮在空气中,危害人的健康。据美国对微粒污染危害做的调查测验表明,微粒污染重比微粒污染轻的城市,患病死亡率高15%,微粒每年导致五万人死亡,其中大部分是已患呼吸道疾病的老人和儿童。
雾凇初始阶段的凇附,吸附微粒沉降到大地,净化空气,因此,吉林雾凇不仅在外观上洁白无瑕,给人以纯洁高雅的风貌,而且还是天然大面积的空气“清洁器”。 注重保健的人都不会对空气加湿器、负氧离子发生器等感到陌生,其实吉林雾凇就是天然的“负氧离子发生器”。所谓负氧离子,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带负电的离子与中性的原子结合,这种多带负离子的原子,就是负氧离子。负氧离子,也被人们誉为空气中的“维生素”、“环境卫士”、“长寿素”等,它有消尘灭菌、促进新陈代谢和加速血液循环等功能,可调整神经,提高人体免疫力和体质。在出现浓密雾凇时,因不封冻的江面在低温条件下,水滴分裂蒸发大量水汽,形成了“喷电效应”,因而促进了空气离子化,也就是在有雾凇时,负氧离子增多。据测,在有雾凇时,吉林松花江畔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可达上千至数千个,比没有雾凇时的负氧离子可多5倍以上。 噪音也是现代都市生活给人们带来的一个有害副产品,吉林雾凇是环境的天然“消音器”。噪音使人烦躁、疲惫、精力分散以及工作和学习效率降低,并能直接影响人们的健康以至于生命。人为控制和减少噪音危害,需要一定条件,并且又有一定局限性。吉林雾凇由于具有浓厚、结构疏松、密度小、空隙度高的特点,因此对音波反射率很低,能吸收和容纳大量音波,在形成雾凇的成排密集的树林里感到幽静,就是这个道理。 此外,根据吉林雾凇出现的特点、周期规律等,还可反馈未来天气和年成信息,为各行各业兴利避害、增收创利做出贡献。
看过“雾淞成因和作用”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