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名片就是「观察」的最佳时机
「心理状态会表现于身体的动作」,人的站姿又比坐姿更能反应心理状态。而在商务场合,有一件事一定是站着做。那就是交换名片。
一般来说,礼貌上双方都会站起来交换名片,这正是观察对方的绝佳时机。观察的重点为对方会多么接近自己。
当然,双方如果相隔太远,就无法交换名片,最后一定要来到手可以递交名片的距离才行,我们要看的就是在递出名片之前,观察拿著名片的对方,会走到离自己多远的距离。
1、一口气来到只离五十公分的位置,然后交换名片。
2、来到一公尺前停下来,口头问候之后,再稍微靠近交换名片。之后谈话时也一直保持这个距离。
3、来到一公尺前停下来,口头问候之后,再稍微靠近交换名片。之后又退后到一公尺外,才开始谈话。
人都有个人空间,如果双方是初次见面,又是工作上的关系,一般都会保持1~1.2公尺的距离。
但是上述 1 的情况,一开始就一口气来到只离五十公分的位置,表示对方很容易与人亲近,态度很轻松。或者可以猜想,他可能是觉得我们很有亲切感。如果是这样的对象,我们就不必显得太紧张,一开始便坦率以对,比较能够带给对方好印象。
但是,这种人也可能是心里怀着「优越感」。他认为没有必要提防什么,所以心无畏惧地靠上前来。如果是这种情况,表现得太亲近,反而会显得没分寸,很可能导致反效果。总而言之,只要不忘记礼仪,再运用后面介绍的「嘴部」及「笑容」等观察重点来判断,就不会有问题了。
再看 2 的情况,对方来到一般人心里会开始戒备的距离停下来,口头问候之后,再稍微靠近。这算是最标准的做法,问候并交换名片后,双方都感觉距离稍微缩短了,就在这个位置继续谈话。
刚才所举的例子当中,3 的情况是警戒心最强的类型。一公尺的距离无法交换名片,没办法只好再走近一点,但是他心里其实还是想保持一公尺左右的距离。所以递出名片后,他又后退,把距离拉开。如果你是男性,而对方是女性的话,这种情况还算平常,但如果双方是同性,可能就表示这个人「心有防备」「不想与我亲近」「不乐意与我打交道」。
对第一次见面的人,说话要像连珠炮
最基本的,就是说话时的速度。一样内容的话,速度不同,给对方的印象也不同。尤其是说服力,会有相当程度的差异。
过去的心理学,根据1976年米勒等人的实验,人们认为以「缓慢、对方能充分理解」的速度说话会比较有效果,可以提高说服力。这的确也有它的道理,不过,1991年史密斯和雪佛的新实验却发现,有一些状况不一定是如此。
比如说,第一次见面的对象、利害关系不一致或是敌对的双方,还有一开始提出企画案或新商品时,这些状况,在对方可以理解的范围内,说话速度越快,越有说服力。因为如果慢慢说的话,对方就有时间慢慢思忖话题的内容,他会一一判断:「是好事,还是坏事?」换句话说,慢慢说话就会给对方时间去找漏洞,比较容易变成批判的态度。
但是,如果像连珠炮一样,对方很自然地就只有听的份,没有时间思考就没有插嘴批评的余地,心中没有浮现疑问,结果就只好接受了。也就是说,对方会感受到说服力,同时认为你是一个有说服力的人。
但是,如果是见过几次面,彼此已经建立互信的对象,就要照过去的理论,慢慢说,使对方能充分理解。让对方有时间应声附和,诉求才能深入内心,增加说服力及信赖感。
关于如何拿捏说话的速度,要细细思忖自己与对方的关系,以及心理的距离、状况,依各种需求来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