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描述
这个学期,因为少了早读、晚修,取消了周末补课,班主任对学生“念紧箍咒”的时间少,思想滑坡行为散漫的学生特多。我班的姜同学就是典型的一位,姜同学学习不上进,常上课开小差,作业不完成,几次找谈话,找父母来校都没多大作用。甚至因为上课说话违纪,受英语老师批评,竟然公开和老师叫板说:“我不学……我做8号生可以呗。”姜同学个子不大,却开始对女生好奇了,公开和同学说喜欢某女生,和班上一大个子是“情敌”,虽然在力量上不是人家的对手,却常常有意无意和“情敌”作对、较劲。发展到某次和“情敌”玩闹输了,要打又打不赢,便找班上其他几个大个子撑腰,想扳本。
姜同学身上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了,我思考问题的根源:从本质上来讲,姜同学本质不坏,并非无药可救,但为什么几次教育都收效甚微呢?纵观其行为反复,可见每次的教育工作都未能触动其内心。而从初次和其父亲接触也可以看出,父亲管得还挺严,可为何这种家教也无效呢?根据经验可知,父母对其肯定还有娇惯的一面,也或许是因为父亲简单粗暴所致。基于以上分析,我再次把姜同学的父亲叫到学校,仔细了解其家庭情况。果然不出所料,父亲平时管得严,但常是以打代教,而其母亲却是心疼儿子,常做好人,娇惯他。
问题根源找到了,该对症下药了。我先向姜父亲全面反映姜在校方方面面的表现,并指出其问题可能发展的方向,使其父知道问题的严重性。接下来便向姜父提出了我的教育设想——要求父母配合“演戏”,带姜同学回家三五天,让他帮家庭做事、吃苦,以体会劳作的辛苦,反思学习的重要性。但对姜同学只说是学校是“劝其退学”,让他在失去学习的机会后感受在校学习机会的可贵,迫使他从内心深处产生改过的强烈愿望。然后,诱导他自己提出来校求我给他机会。姜父欣然接受我的做法。这时,我又向姜父提出建议——要求他以后多和孩子沟通,孩子犯错时,要多正面教育引导而不要动不动只是武力相对。平时要主动和老师多联系,勤了解孩子在校表现。
在家按受五天“劳动改造”后,姜同学自己央求父亲要见老师求情。这时候,我“端架子”了,要他自己说清楚为什么要返校学习,又该如何把这些想法落实到行动上,并写下来,让他和父亲同时签字保证。
经过这次“磨难”后,姜同学在校表现好多了:上课会发言了,作业能认真完成了,违纪现象几乎没出现。隔三差五,我会找他说说自己的最近的表现,谈谈存在的问题,引导他要真正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尤其要落实到学习行为的改变。对他所取得的进步,也抓住机会当着全班同学表扬他。
教育反思
一、触动心灵的教育才是有效的教育。
学生是发展的主体,不管是课堂教学还是思想教育,只有让学生自己去感知体会,并在这过程中产生深刻的情感体念,才能让这种知识、思想进入到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从而影响学生的言和行。所以说,任何教育只有触动学生的心灵才是成功的教育。如何让你的教育触动学生的心灵,这要求老师要洞悉学生的内心,熟悉并遵行教育规律,按规律办事。这一次对姜同学的教育引导效果较理想而前几次收效甚微,就是因为前几次没能真正地进入到学生的内心,而这次对其进行“劳动改造”,使姜同学在失去后才真正懂得了拥有的可贵。(后进生转化 www.jiaoshizixun.com)姜同学的父母就在二中对面卖早点,在家的五天父亲强迫他做事,开始姜同学怕同学看到非常不乐意,但又不能不做。父又逼其早起,挺辛苦。这样的“磨难”强烈地震动了姜同学的心,终于深刻地认识到要学习、要上进。
二、家校共管,形成教育合力强化“正能量”,才能巩固学校教育成效。
教育的功能就是教育活动对教育对象(学生)思想意识和行为的影响。对于学生来说,这种教育影响不仅来自学校,还来自家庭来自社会。这不同来源的教育共同影响着学生个体的发展。要巩固学校教育的成效,少不了父母与老师目标一致的教育,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形成合力,强化“正能量”,学生才能健康成长。对姜同学的教育转化,如果姜父母不配合,只是老师的独角戏,效果肯定不理想,甚至是无效的。而这种教育效果能否持久,则取决于姜父母能否真正改变以前不当的教育方式,更取决于老师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深化这种有效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说,老师要教育的有时不但是学生,而且还承担着教育其父母的重任。这对我们老师教育智慧和教育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三、教育转化工作别指望一劳永逸。
慢工出细活。再怎么触动心灵的教育都只是使教育对象迈动了发展的步伐,而不可能是一劳永逸的,如果没有后续的有效教育终不能创造教育奇迹。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我在对姜同学的转化过程中,隔三差五地找他谈话,经常给他进行学习方法指导,抓住每个机会表扬他,肯定他的每一个那怕是极小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