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还五汤 冬至补阳养阴抵御寒邪

  古书上说:“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冬至是中医养生的重要节点,在这一天,天寒地冻,为一年中阴气最盛、阳气最弱之时,最适宜进补偏于温热、补养阳气以抵御寒邪。

补阳还五汤 冬至补阳养阴抵御寒邪

  补阳,是冬日进补的重头戏

  冬季进补时,最好先做引补,给身体先打好底子,让肠胃有个慢慢适应的过程,以免发生虚不受补的情况。进补要因人而异、有的放矢,按照中医理论,人体可以分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所以滋补通常可分为四类,即补气、补血、补阴和补阳。

  气虚的,容易出虚汗、说话乏力、精神疲乏;血虚的容易贫血、失眠、面色差;阴虚容易盗汗、燥热;阳虚容易手足冰凉、怕冷。

  冬至后,阳气开始生发,肾主阳,是生命的源动力,人能不能长寿、免疫力高不高,与肾都有莫大关联。那么,补阳要多吃板栗、核桃仁、韭菜、羊肉、狗肉、鳝鱼、虾类(基围虾)等,中药上可选用枸杞、巴戟、羊藿等调补。

  推荐一个老少咸宜等方子,它出自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里有记载,叫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60克、生姜15克,配上1000克羊肉,炖两小时即可食用,我自己加了一点料,陈皮10克,可以增鲜、开胃。

  阴阳同补才能达到平衡

  许多人以为,既然自然界缺少阳气,那么冬至养生的重点就应该是增补阳气。事实上,中医还有另外一个观点"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专家认为,冬至养生应当阴阳并重,补养之时莫忘养阴,才能达到平衡养生的目的。

  虽说冬至前后是一年到头阳气最弱、阴气最盛的时候,但这并不意味着养生只需要补阳就足够了。中医讲究阴阳平衡的观念,阴阳是互根的,能相互转化。阴气也有促进阳气生长的作用。如果单纯偏向于某方面,必定会打破平衡,这会对健康带来不利影响。

  常见的养阴食物包括生地、熟地、枸杞、阿胶、沙参、玉竹等。而阴虚火旺、经常熬夜的人,经常会耗损阴津,更要注重滋阴养阴。

  另外,肾虚的人除了有肾阳虚,还有很多人表现为肾阴虚。肾阳虚的人群以怕冷畏寒的症状更为突出,为肾阴虚的人容易表现出盗汗、口干舌燥、大便干结、心烦睡不好。此类人群不仅不能太过滋补肾阳,而应该多以偏向滋阴类的药膳,并且要多喝水、尽量避免熬夜。

  在传统的养生保健理念中,讲求“天人合一”,认为人生活与生存于天地间,不能不受天地自然规律的制约。因此,从养生学上来讲,冬至是养生的大好时机,人们应学会"冬藏",养精蓄锐,进补身心。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613371/789050481.html

更多阅读

养生堂:千古名方治大病1 ——中风后遗症之补阳还五汤

1,中风后遗症——补阳还五汤今天我会结合一类疾病和一个千古名方,讲述中医组方用药中的智慧。现在大家都很关注健康,中风这个词大家相信都知道,——就是脑血管意外包括脑梗塞和脑溢血。那么今天我就从讲故事说起吧。我从医这么多年,中

补阳还五汤的临床应用! 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

补阳还五汤第一次改良:就补阳还五汤而论, 《医林改错》剂量为:黄民 50~100 克,当归 10克,赤芍 7.5 克,地龙 5 克,川芎 7 克,桃仁 5 克,红花 5 克,同样用于中风(ct 诊断 脑血栓形成),中老年体质较好而无其它器质性病变的病人连用两周

补阳还五汤 冬至补阳养阴抵御寒邪

  古书上说:“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冬至是中医养生的重要节点,在这一天,天寒地冻,为一年中阴气最盛、阳气最弱之时,最适宜进补偏于温热、补养阳气以抵御寒邪。  补阳,是冬日进补的重头戏  冬季进补时,最好先做引补,给身体先打

声明:《补阳还五汤 冬至补阳养阴抵御寒邪》为网友那份执着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