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手机震了下。一条新微信。
打开一看,有些意外。
是中学时的一个朋友,曾经很熟络,只是大学后渐渐少了联系,少到几乎就要忘了彼此的存在。但就在这二人关系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他给我发了条微信。让我们由即将变成的陌生人又转换回熟人。便和他聊了起来。
聊着聊着,他对我说,你这人,一直都这么高冷。
我别过脸在镜子里看了眼自己人畜无害的纯洁脸,无辜地问,我哪里高冷呢?
他说,比如,你从来都不主动联系我。
我说,啊,我很少主动联系人嘛。
他说,你看,这就是高冷。
我想了想说,不是,是因为主动联系人这件事,实在太挺难的。
他说,一条微信的事,有什么难的?
我又想了想,说,真的特别难,不信,我给你讲两个故事吧。
-2-
和所有故事的开头一样,第一个故事的开头是,我有一个朋友。
我有一个朋友,他有很多朋友。因为他是个热情友善的好青年。他热情友善的表现是,他会经常主动联系他的朋友们,有的没的,聊上几句。于是大家都觉得自己受到了重视,于是大家都很喜欢他。但是也和所有故事一样,奇葩处处有,故事里特别多,主人公总会遇到一个推动情节发展的奇葩,比如我的这位好青年朋友,后来就遇上了A小姐。
好青年在一次聚会上认识A小姐,双方在亲切友好的会晤后,互相交换了微信,并表示,今后要加强沟通交流,增进相互理解,促进共同发展。但我们知道,加微信这件事就像各种会议上达成的协商成果,多数是碍于面子的产物,留了联系方式的人们,往往是不会互相联系的。
不过,我们的好青年是个例外。当晚聚会结束后,他给加过微信的每个人都发了条消息,主要内容有,今天很高兴,认识你很高兴,我们以后要继续高兴,最好还能一起高兴。对此,大家纷纷回复,好。包括A小姐在内。
故事发展到这里还是很正常的。问题出在之后的几天里。在这几天里好青年又主动联系了A小姐几次,分别是:在A小姐发朋友圈晒晚饭后,好青年私聊问她去的哪家餐厅;在A小姐发朋友圈表达忧伤后,好青年私聊问她今天怎么不开心;在A小姐发朋友圈分享《我的滑板鞋》后,好青年私聊说哈哈哈你也听这个啊!
A小姐最初还十分礼貌地回复好青年,但在好青年借滑板鞋之机和她搭讪后,她内心的小宇宙终于按捺不住了。她对好青年说,你就是想找借口表示我们两个很有共同点吧?别装了,那点小算盘。
好青年说,额,只是看到你分享这个觉得很有趣嘛。
A小姐说,你就是想借机夸我有趣吧?我知道我有趣,不用你说。
好青年说,可不,你一看就很有趣,你是个有故事的女同学。
A小姐说,你就是想借机让我告诉你我过去的故事和我套近乎吧?这是隐私好么,不能随便说,你真当我女同学啊!
好青年说,不敢。
A小姐说,你是不敢和我表白吧?太明显了我和你说,早就知道你对我有意思了,但我告诉你哈,没戏!别再骚扰我了,不送!
好青年再回复,发现A小姐已经把他拖黑了。好青年眼前闪过A小姐那张沟壑纵横的脸。他默默放下了手机。
谁TM会对你有意思啊?!最后,好青年忍无可忍地喊道。声音穿过半座北京城,不知道A小姐听没听见。
那之后好青年元气大伤,很少再主动联系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奇葩们最主要的可怕之处不在于破坏心情,而在于他们能把原本非奇葩的人们同化成各种各样的奇葩。比如好青年,他从此变成一个安静的美男子。这个故事还告诉我们,联系人有风险,主动需谨慎。
当然,安静的不一定是美男子,他还可能有社交恐惧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