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子:朋友是孩子成长的最佳旅伴。
范姜国一:我热情我开朗,我的朋友遍天下。
爸爸东子 ———
孩子与成人一样需要朋友,和伙伴交往是孩子的一种社会性需要。研究表明,同伴之间的人际关系是孩子其他的社会关系所无法取代的。
从心理方面讲,和伙伴一起玩耍、学习,可以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形成成熟的人格,帮助孩子更好地融入群体和社会,成为真正的社会人;从情感发展方面看,好的同伴关系可以使孩子得到更多的关注、支持和帮助,从而使孩子更愿意参加集体活动。这有利于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同时在心理上建立起对他人信任和尊重的情感。而且有伙伴一起玩耍,会帮助孩子学会合作、包容,并能在交往中提高适应他人和社会的能力……
而最重要的是,拥有朋友可以给孩子带来快乐,从而远离孤独感,产生安全感和归属感。
总之,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良师更需要益友。没有伙伴,孤独和不快的情绪会伴随着孩子的生活,对其心理、个性、情感等方面的不良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所以说,朋友是孩子成长的最佳旅伴。
依依最早懂得“朋友”的含义时,还不到3岁,那时候她刚上幼儿园。
幼儿园里有一个小朋友叫韩子仪,和依依很要好,两个人不仅总在一块玩,而且依依还担负起照顾他的责任。尽管韩子仪是个男孩子,还比依依大半岁,但他不像依依那么有“闯劲”,而且对父母的依赖感很强,几乎每天在幼儿园里都要哭上几回,或者因为想爸爸妈妈,或者因为其他小朋友欺负他了。每次看到他哭,依依总是充当“姐姐”的角色,安慰他、哄他。有一次放学回家,她竟从口袋里掏出了一只袜子。她妈妈问她,这是哪来的袜子?她说,是她朋友的,坐车的时候掉地上了,她替他收着呢,明天上幼儿园见到他再给他。她妈妈很好奇:“谁是你的朋友呀?”“韩子仪呀!”依依很清晰地说。
此后,依依的嘴里时常会蹦出“我朋友”这样的词。
5岁那年的一天,依依在楼下玩,邻居奶奶问她怎么站在门口不动,她一脸严肃地说:“我在等我朋友。”惹得那个奶奶忍俊不禁。她说,这话从一个5岁孩子的嘴里说出来,听着真逗。可依依是认真的,在她看来,拥有朋友是不分大人小孩的,尽管她是孩子,可她一样拥有朋友。
无论是在幼儿园还是上了小学、中学,无论是在都市还是在乡村,依依总有几个很要好的朋友。我鼓励她把家里的电话告诉朋友,可以和小伙伴们通通话,也可以带他们来家里玩。
依依5岁时的一天,吃过晚饭,电话铃突然响了。妻子习惯性地拿起电话:“您好!”结果,让妻子意外的是,听筒中传来一个稚嫩的童声:“请问范姜国一在吗?”妻子一时没有反应过来:“你找谁?”“我找范姜国一,我是她的好朋友。”妻子终于明白过来,这个电话是找依依的。竟然有人给依依打电话,而且还如此郑重,这让接惯了公事电话的妻子感到新奇和欣慰。
依依听说有人通过电话找自己,也很兴奋,像个大人似的接过电话,慢条斯理地问:“你好!你是谁呀?”然后大呼小叫着说:“啊,你是王瑶啊!”原来是依依幼儿园里的小朋友,平时两个人很要好,于是互留了电话号码。没想到王瑶真的打电话找依依聊天。
这是依依生平第一次接到专门找自己的电话,尽管两个人白天刚刚在幼儿园里相处了一天,而且第二天又会在幼儿园里见面,但还是在电话里聊了很久,时不时握着听筒笑得直不起腰来,看得出两个人都很开心。放下电话,我故意问她是谁找她呀,她骄傲地说:“我朋友。”
刚上小学的一天放学后,依依和同班同学王忠辉、王梓阳一起在我家楼下玩。大概是玩腻了,依依邀请他们到家里来玩。两个人欣然同意,跟随依依上了楼。几个人在依依的房间里看书、玩各种玩具,甚至玩起了捉迷藏,柜子里、门后、阳台,甚至床底下,都成了他们藏身的地方。房间里不时爆发出孩子们开心的笑声。玩累了,依依张罗着叫大家吃水果、喝水,俨然是个小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