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怕一去不愿再相见 最怕一笔拂去深深意

  一、

  “生命是太脆薄的一种东西,并不比一株花更经得住年月风雨,用对自然倾心的眼,反观人生。使我不能不觉得热情的可珍,而看重人与人凑巧的藤葛。在同一人事上,第二次的凑巧是不会有的。”

  沈从文说,我生平只看过一回满月,也只爱过一个正当好年华的人。

却怕一去不愿再相见 最怕一笔拂去深深意

  张兆和对沈从文的拒绝是明确而决然的,以至于向来敦厚的胡适之先生,都对她用了“拒人自喜”这样刻薄的断语。

  可是女人的防线向来柔软,在甜言蜜语里浸泡久了,渐渐地,感动就融化掉了骄傲。纠缠许久之后,三妹张兆和终于拍了一封电报回应沈从文:“乡下人喝杯甜酒吧。”

  努力多时的追求,终于得到甜蜜的回报。然而从神坛上走下来的月亮女神张兆和,却不免重蹈了子君的命运,重蹈了无数善良女子的命运——她温柔贤惠,无处不在,成了家中日复一日平庸下来的主妇。而当她分娩体弱之际,沈从文却被年轻多情的黄裙姑娘高青子所吸引,并暧昧地称其为自己生命中的“偶然”。

  我的导师周佩瑶老师说,她有一位前辈曾有幸当面采访张兆和。彼时老太太已是满头白发,虽然提起过世的沈从文时,她处处维护丈夫的形象,表现得极其从容淡定,但一提起“高青子”这个名字,老太太便流露出几分掩藏不住的咬牙切齿。

  “一个女子在诗人的诗中,永远不会老去,但诗人他自己却老去了。”

  二、

  当日萧红怀着身孕,潦倒落魄地孤身住在旅馆里,企盼依靠微薄的稿费来维持生计。

  正值青春热血的“三郎”萧军前往探望,在一片破败的旅馆房间里,见到穿着破烂衣衫的萧红。感慨之际,却又不经意发现了她写下的诗。当此际,萧军心神激荡:这个女人,在这样狼狈的时候,竟然还能写出这样的诗来!

  于是他掏出所有的钱给她,他带她逃离这个地狱般的地方,他拿着刀子逼产科医生保住萧红的性命。

  在冰天雪地的季节,在暗无天日的时刻里,是他如同一道光,完成了她“英雄救美”的终极梦想。

  我的导师说过,虽然萧红与鲁迅交情极好,但她与鲁迅在本质上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人。鲁迅与张爱玲一样,骨子里是冰冷的。而萧红,全身的血都是滚烫的。

  尽管后来,萧军又是家暴又是出轨,但萧红始终没能放下他。

  她后来的丈夫端木蕻良,虽没有萧军的粗暴凶恶,却也没有萧军那样替她撑起一片天地的男子气概。

  据说,萧红在香港临终时,端木蕻良并不在床前。而病得痛苦万状的萧红,只是哀哀地想着:如果三郎知道我这个样子,他会不会来救我呢?

  三、

  抗战爆发时,政客文人们纷纷撤离,周作人却以“家累”为由没有走,后来更成了臭名昭著的汉奸。或许,理性的周作人当时便已看清,这场战争中国决无胜算,殊死搏斗只会徒增困扰,那又何苦呢?

  评论家们都说,尽管成长经历相仿,但周作人与其兄鲁迅的个性三观差距之大,已然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鲁迅是个眼里不揉沙的人,周作人却是个温和懒散,而又绝对理性的人。

  有好事者揣测,周作人当年与兄长鲁迅反目,或许是因为鲁迅某天偷看了其夫人羽太信子洗澡所致。当时周作人、羽太信子夫妇与鲁迅同住,瓜田李下,难免惹人猜疑。然而我的导师却冷嘲道:“建议大家去翻翻照片和史料——鲁迅先生虽然自己不修边幅,但他的审美情趣还是很高的,后来他还评价过萧红的服装搭配。试问这样一个审美情趣高的男人,怎么会去对羽太信子那样一个长得像馒头一样的女人产生兴趣?”

  所以说,更加合情合理的猜想,应当是鲁迅与羽太信子在经济或其他方面发生了纠纷,而周作人站在了妻子的那一边。

  因为,失去一个兄长,远不及失去一个妻子来得难以适应。我们早已说了,周作人是个绝对理性的人。

  此人究竟理性到什么程度?

  周作人年少在杭州侍读时,与家中宋姨太一同寄居在花牌楼,每隔两三天就去狱中探望祖父。这段日子,对于他来说,可谓是十分忧郁的。但也是这一段时间,他生活在一群女子的包围之中,并且遇到了他的初恋。

  “隔壁姚氏妪,土著操杭语。老年苦孤独,瘦影行踽踽。留得干女儿,盈盈十四五。家住清波门,随意自来去。”

  这位正当妙龄的三姑娘,通常“先到楼上去,同宋姨太太搭讪一回,随后走下楼来”,站在一张板桌旁边,抱着一只名叫“三花”的大猫,看着周作人映写陆润痒的木刻的字帖。

  近视的周作人看不清三姑娘的模样,却也被她周身的光辉所震撼,亦不敢认真去看她。他怀着自卑而又欣喜的心情,每当她抱着猫站在旁边,他便会精神一振,“用了平常所无的努力去映写,感着一种无所希求迷蒙的喜乐”。

  有一晚,那宋姨太说起隔壁家的坏话,便说道:“阿三那小东西,也不是好东西,将来总要流落到拱辰桥去做婊子的。” 周作人并不知道做婊子究竟是什么意思,但当时,他心里只是想道:“她如果真是流落做了婊子,我必定去救她出来。”

  后来三姑娘患霍乱死了,周作人一面难过,一面竟是松了一口气,仿佛是放下了一块心头大石。

  或许是因为,如果她好好地在那里,他便会觉得,自己总要为她做些什么才行。可她忽然消失在这个世上了,他终于可以不再牵挂了。

  在周作人晚年撰写的诗作里,便只留下这样寥寥几句——

  “天时入夏秋,恶疾猛如虎。婉娈杨三姑,一日归黄土。”

  四、

  在金庸的作品里,我觉得最含蓄绵长、感人肺腑的,女子对于男子的告白,莫过于三个地方。

  第一处,是《倚天屠龙记》里,六大派围攻光明顶,武当派的殷梨亭挺剑要杀了大仇人杨逍,替初恋纪晓芙报仇。此时,却有一个与当年的纪晓芙几乎一模一样的少女挺身而出,指挥殷梨亭去杀了“老贼尼”灭绝师太。

  殷梨亭得知纪晓芙身死的真相,当即五雷轰顶,不敢置信。

  “灭绝师太道:“你问问这女孩子,她叫甚么名字?”

  殷梨亭目光转移到杨不悔脸上,泪眼模糊之中,瞧出来活脱便是纪晓芙,耳中却听她清清楚楚的说道:“我叫杨不悔。妈妈说:这件事她永远也不后悔。”

  纪晓芙生前,碍于正道身份,未曾说过一句柔情软语。

  然而,她却用自己的生命,对杨逍说了这样一句,此生不悔。

  第二处,是《笑傲江湖》里,仪琳自言自语的那一段:“我想念令狐大哥,只是忘不了他,我明知道这是不应该的。我是身入空门的女尼,怎可对一个男人念念不忘的日思夜想,何况他还是本门的掌门人?我日日求观音菩萨救我,请菩萨保佑我忘了令狐大哥。今儿早晨念经,念着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的名字,我心中又在求菩萨,请菩萨保佑令狐大哥无灾无难,逢凶化吉,保佑他和任家大小姐结成美满良缘,白头偕老,一生一世都快快活活。我忽然想,为甚么我求菩萨这样,求菩萨那样,菩萨听着也该烦了。从今而后,我只求菩萨保佑令狐大哥一世快乐逍遥。他最喜欢快乐逍遥,无拘无束,但盼任大小姐将来不要管着他才好。”

  晨钟暮鼓的小尼姑仪琳,终究还是在山中孤独了一世。然而她从少女时期,便笃定地下了决心:从今而后,我只求菩萨一件事,我只愿令狐大哥一世快乐逍遥。

  这样的一番话,令狐冲听得回肠荡气,可他终究还是什么也没有做。

  第三处,则要回到《神雕侠侣》中,绝情谷谷主公孙止,手握世上仅剩的半颗绝情丹,站在极其险要的山崖上。其时,杨过正等着那半颗绝情丹来救命,谷中众人都觉得自己应当替杨过出一分力——

  “武三通想起杨过救命了二子性命,全了他兄弟之情,今日之事义不容辞,当下捋袖说道:“我去揪他过来。”刚跨出两步,身边人影闪动,程英已抢在他面前,说道:“我去!”

  她身法好快,一纵身便踏上了石梁。那知她快杨过更快,程英但觉腰间一紧,身子已被杨过的袍袖缠住,给他拉回,耳边听杨过说道:“我值得甚么,何苦如此?”程英一张俏脸胀得绯红,说不出话来。”

  娴静温和的程英,终此一生,没有向杨过倾吐过一句爱慕。

  然而,她在情窦初开之时,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契机下,为他写下了那样多遍的那一句,“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直至兜兜转转,她见他身畔已有了倾心爱侣。当听闻他命在旦夕,她望着那危险的万丈深谷,毫不犹豫地纵身踏上石梁,只说了一句:我去。

  五、

  当日华山论剑,黄蓉遇上书生朱子柳,不免又与他互相斗嘴,互相嘲弄起来。

  朱子柳引用了《诗经·桧风》里的《隰有苌楚》,笑黄蓉找了个傻小子谈恋爱。黄蓉则不甘示弱地引用了《诗经·王风》里的《君子于役》,将朱子柳比作畜生牛羊。

  其实,我个人觉得,《君子于役》是《诗经》里最恬淡静美的一首。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其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篇末那直白的思念,倒不及句中这一段恬静淡雅的描写——

  鸡都关在鸡舍里了,太阳缓缓西落,牛羊也都回来了。

  可我的丈夫,却还在外面服役。

  不必再多说一个字,便已勾画出古时女子伫立于夕阳下的一个凄恻剪影,没有哀怨,没有哭诉,却满纸都溢出了一种悠远的温柔。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242671/274316865.html

更多阅读

我不愿只在梦里见到你 想见你却只能在梦里

我不愿只在梦里见到你静夜无声。包裹我的唯有层层寒意,唯有窗外的秋雨淅沥。记不清这是二十四小时内第多少次想起了你。最怕夜半,有你的梦忽然醒来时的落寞与孤寂。对着手机墙纸上默然无语的你,唯有一滴又一滴的泪,一声又一声的叹息。

混血洋妞独爱中国风任凭劝说不愿再回国 中国风图片

罗盈盈现场献唱《在梅边》罗盈盈秀古筝罗盈盈展示才艺  江苏卫视大型励志情感类节目《梦想成真》今晚迎来了一位疯狂爱上整容的六旬老太,两年内整容多达十几次,一心想要变成“赵雅芝”。但在这个疯狂梦想的背后,却隐藏着一段令

不愿醒来-------再看桂正和的《IS》有感 桂正和is禁忌的50页

空荡、寂静的房间里,目前只有这一盏放射黄色灯光的台灯,加上这一台发射多彩光线的电脑屏幕,他们如此静默的陪着我,无色无声。圣人的徒弟问,人之别于物,何也?我想:也就是情感意识这东西,总是无影无形的,在这种时候游离于身外周遭……刚才看了

黄鹤一去不复返 黄鹤一去不复返预言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诸位一看即知这是唐人崔颢的《黄鹤楼》,因为它是太有名了。而其所以有名,又与一位叫做李白的诗人的

声明:《却怕一去不愿再相见 最怕一笔拂去深深意》为网友别煽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