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 清明文化内涵
“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催护新生的春季仪式。”中国社科院民俗学博士施爱东说。
作为清明节重要节日内容的祭祀、踏青等习俗则主要来源于寒食节和上巳节。寒食节与古人对于自然的认识相关。在中国,寒食之后重生新火就是一种辞旧迎新的过渡仪式,透露的是季节交替的信息,象征着新季节、新希望、新生命、新循环的开始。后来则有了“感恩”意味,更强调对“过去”的怀念和感谢。
寒食禁火冷食祭墓,清明取新火踏青出游。唐代之前,寒食与清明是两个前后相继但主题不同的节日,前者怀旧悼亡,后者求新护生;一阴一阳,一息一生,二者有着密切的配合关系。禁火是为了出火,祭亡是为了佑生,这就是寒食与清明的内在文化关联。唐玄宗时,朝廷曾以政令的形式将民间扫墓的风俗固定在清明节前的寒食节,由于寒食与清明在时间上紧密相连,寒食节俗很早就与清明发生关联,扫墓也由寒食顺延到了清明。
入宋之后,清明和寒食逐渐合而为一,清明将寒食节中的祭祀习俗收归名下。同时,上巳节“上巳春嬉”的节俗也被合并到了清明节。到了明清以后,上巳节退出了节日系统,寒食节也已基本消亡。春季只剩一个清明节。爱华阅读aIhUaU.com/zl/转载请保留
“清明节是几乎所有春季节日的综合与升华,清明节俗也就具有了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施爱东说。与其他传统大节不一样,清明节是融合了“节气”与“节俗”的综合节日。清明从节气上正排在春分之后,此时天气回暖,到处生机勃勃,人们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可谓顺应天时,有助于吸纳大自然纯阳之气,驱散积郁寒气和抑郁心情,有益于身心健康。
二篇 清明节的文化内涵
作为节日的清明,是在节期上占据了清明节气日(公历的4月5日前后),在节俗上吸纳了寒食节的习俗活动而形成的。其形成时期的特点奠定了清明节的基本格调,一直到今天,扫墓祭祖、踏青游戏仍然是清明节的核心节俗,珍爱生命与慎终追远仍然是清明节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清明时节,春意盎然。踏青郊游遂成为清明节的重要习俗。
“后生踏青,攀个好亲。”春天是春情萌动的季节,所以踏青时节总会有一些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发生。其中最著名的,当然是崔护“人面桃花相映红”的佳话。
清明踏青时,人们还乐于进行放风筝、荡秋千、蹴鞠、拔河等多种户外娱乐活动。
除了扫墓祭祖、踏青游戏等习俗活动以外,清明节还有一些农事和饮食活动。前者与清明节气相关,而后者则体现了中国节日重饮食的一般特征。清明节气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饲蚕春耕、植树造林的大好时节。所以民间有祀蚕神、禳白虎、请蚕猫、买桑叶等与农事相关的活动。而中国节日文化的一个特征是伴随着特定的饮食习俗,清明节亦不例外。在许多地方,清明食品被赋予祛病强身、延年益寿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