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三十而立”这道人生命题,我们钢铁“80后”的第一个30岁群体显得心情复杂,五味杂陈。毋庸置疑,我们已经长大,但是否成人,却是各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文|不锈钢天地网专稿记者 刘春华 当2010年如期而至时,80后一代开始逐渐步入“而立”之年。这意味着,我们已经逐渐成为职场的主力人群,开始承担起社会中流砥柱的作用。 一个年代又一个年代,一茬又一茬的情愫,我们在钢铁的领域里被锻造成一个个合格钢铁男子汉。今天,走进这里的是80后钢铁人了。是铁的冰冷,还是钢的生硬,那么,已届而立之年的我们钢铁“80后”,“立”起来了吗?“80后”,是一个近年来在社会领域中不断引起争议的话题。这个话题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所表现的正是我们如何面对未来的问题,也凸显了当下市场经济化的过程中,年轻人带来的深刻社会变化。关注这个话题和年轻人的影响力,就是对我们自己的未来做出判断。因为,我们的成长是我们今天面临的事实,我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选择也将决定我们未来的选择。 而今天,有无数个像我这样的“80后”走进了钢铁的职业。“80后”的影响已经渐渐扩展至这个领域的各个层面。今天,“80后”中的不少人已经在钢铁的领域中发出越来越鲜明的声音,将来的10到20年, “80后”的我们将会成为社会的主力,我们的社会将走向哪里?认真关注我们“80后的钢铁人”显得非常必要。 从改革开放,到三十而立的开始,似乎正预示着我们80后的三十而立。中国古训强调鉴往知来,包含的是一种辨证施治的智慧:我们对于未来的洞见能力和想象能力,决定于我们对历史的理解能力;而我们之所以总是习惯于放眼长远,为未来筹划,则来自深厚的历史教养。 我们这代人经历着比上代人更多的变化,因而我们也引起上辈人更多的关注甚至批评。一段时间以来,关于“80后”的争论不一而足,从文化到社会,到经济。 作为在中国市场经济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第一代人,无论如何,这一代在长大之后注定成为事业转型能否成功的决定性力量,在钢铁领域,我们能否在技术和市场方面具有更多创造性成果,我们带着混乱的个性与价值观涌入同样缺乏稳定价值观的钢铁圈子之后,能否重构钢铁精神和信仰,都将影响钢铁产业的未来。但是,教育体系并没有教给我们更多现代的科学知识和创造性的精神,我们徒有新新人类的外表而缺乏有力的工具,同样,在学校没有获得素质教育而走上价值观同样塌陷的社会后,这一代人可能强化更加世俗的那一面。 我们是一群曾被嫉妒的幸福孩子,以至于遭到批判;现在,我们是遇到困难的孩子,我们的肩上,不仅承担着就业、住房与家庭,未来独自赡养父母,还要在一生中肩负钢铁事业发展转型的重任。 当梦想照进现实,现实却多少有点残酷:毕业时遇到就业难,刚参加工作又眼睁睁看着房价飙升,蚁族、房奴、孩奴、月光族、啃老族、卡奴、恐归族……“80后”被无奈地贴上了种种标签。 毋庸置疑,“80后”的出现是中国处于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第一代的成长带来的,我们会开启未来许多代人的文化和社会性格,也会深刻地影响社会的未来。我们现在需要的既是对于“80后”成长的关切,也需要对于我们的真真切切的理解。而这一切都需要建立在深入的认识和了解的基础上。 再者,对我们而言,三十而立并不是一种外在的社会坐标,用来衡量已经如何成功;而是内在的心灵标准,衡定生命是否开始有一种心灵的内省,并且从容不迫,开始对你做的事情有一种自信和一种坚定。30岁了,而立之年的钢铁“80后”不能再用“我还年轻”来安慰自己,我们正从一个被呵护的集体转变成一个独立的、肩负责任和使命的个体。这一切,需要经历思想上的蜕变和能力上的提升。 面对“三十而立”这道人生命题,我们钢铁“80后”的第一个30岁群体显得心情复杂,五味杂陈。毋庸置疑,我们已经长大,但是否成人,却是各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让人欣慰的是,我们钢铁“80后”是乐观而自信的。不管是面对家庭、工作还是人际交往,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无论今天的我们“80后”而立与否,都阻挡不了我们渴望成功和追求幸福的脚步。我们,用心告诉所有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