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硝烟的战场 全球减排 没有硝烟的博弈
文/本刊记者 陈 颖 邢章萍 随着全世界研发新能源脚步的加快,有人说世界已经步入了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暂且不论这种说法全面与否,但是毋庸置疑的是全球都在为保护人类生存的这颗星球积极行动。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政府适时提出了节能减排的发展战略,在保护全球气候的道路上身体力行。 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让这个曾经熟睡的雄狮重现活力,这也让一些国家感到了恐惧。这样一个日渐崛起的国家正在消耗本已有限的资源。于是,很多的流言飞语产生了。面对别人无意的误解,总是需要有人去解释;面对别人有意的曲解,总要有人去批判。于是,潘家华被推上了国际舞台,为了让世界更正确地理解中国的节能减排而积极奔走。 片段一 时间:2009年6月的一天 地点:潘家华的办公室 人物:潘家华,原法国环境部部长、现任萨科奇的气候变化顾问布鲁斯·拉龙 布鲁斯微笑着走进了潘家华的办公室,还没有坐下来就说:“我有一个很大的发现。19世纪是英国人的世纪。煤炭商业化规模利用助推的工业革命让英国成了名副其实的日不落帝国,足迹遍布全球。20世纪是美国人的世纪,汽车的大规模普及,计算机高速公路的研发,工业的快速发展,把整个世界带进了石油时代。21世纪,应该是属于中国人的世纪,是可再生能源的世纪。”中国人听到这样的话,当然很高兴。但是潘家华转念一想,并不是那么回事。现在的可再生能源除了水电可商业化利用以外,其他的可再生能源基本上都不具备商业竞争的条件。潘家华觉得这一“世纪交替”学说,似是而非,让人飘飘然,但又有一种被忽悠的感觉。 潘家华对布鲁斯说:“你说得真好,中国人做梦都在想可以拥有自己的世纪。但是如果没有革命性、技术性的突破,可再生能源只能是幻影。特别是中国现在处于城市化和工业化高速发展的阶段,经济发展压力大,资金比较有限,技术水平也不高,如果使用高成本、不稳定、供给数量比较有限的可再生能源,那么,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就会被延缓。”目前在各种可再生能源中水电发展得很快,水平也很高;风电的状况就不是很理想,风具有不稳定性,而且风能对电网设施的要求特别高;太阳能利用的情况也不理想,有太阳辐射才能光伏发电,而且太阳能的能源比率很低。因此,二十一世纪的前半个世纪,中国还只能依靠传统的、低成本的、稳定的化石能源,迅速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然后加速转向可再生能源的研发和使用,进而实现中国在二十一世纪后半段、在可再生能源领域有突破性和革命性的进展。 对于如何解决研发新能源费用的问题,潘家华认为只能通过发展来实现。以新能源汽车行业为例。现在我国汽车的存量为7000万辆,每千人只有50辆。如果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拥有量(每千人550辆)的1/5,中国的汽车存量会达到1.5亿辆,每辆车征收1000元的汽车使用税,就会是1500个亿,用这些钱来研发电动汽车,研发新能源,将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片段二 时间:2009年 地点:美国华盛顿模拟联合国会议现场 人物:各国代表 2009年的一天,美国民主党派的进步中心把包括中国、印度、欧洲各国在内的二十几个国家的代表召集到华盛顿,就全球气候安全问题召开了“模拟联合国会议”。会议提出:在全球气候恶化的形势下,减排是一种成本,气候安全也是一种战略投资。所谓气候安全是指气候变化引起的极端气候事件,如洪涝灾害、龙卷风、海啸,等等;导致一些地区出现粮食安全等问题,进而造成大批的气候难民,这些难民将会直接威胁国家的安全问题。潘家华听到这一理论很兴奋,连声称赞这是一个很好的理念。所有的其他与会国代表也都认同这一从全球气候安全角度提出的战略投资理论。但是,当触及到减排最核心的谁来减、减多少的问题时,气氛变得紧张了。 美方代表表示,这很简单,每个国家排多少,就等比例的减排多少。但是印度代表表示不同意,因为印度人均碳排放量本来就很低,同比减少就更低了。模拟秘书长表示,那印度可以少减一些。中方代表也就是潘家华也表示不同意,中国现在处在工业化时期,不仅不会降低,还会持续增长一段时期,以现有排放为基础的等比例减排是不可能实现的。 这样会议只能形成小范围的磋商,讨论提出要从历史责任、现实能力、未来需求三方面来考虑减排任务分摊。从历史责任方面说,历史上排得多就多减,排得少就少减;从现实能力方面说,包括资金能力、技术能力、管理能力,现实能力强的就多减,能力弱的就少减,在这两点上没有分歧。但是当谈到未来需求时,不统一的声音出现了。美国提出未来需求很高,印度和中国现在的需求没有美国高,未来就是需求增加了也必须是有限的增加。面对这样的对发展中国家未来发展的约束,潘家华提出了反对意见。 潘家华表示要对未来的需求加以区分。排放需求分为基本生存排放需求和奢侈浪费排放需求。印度与中国现在还属于摆脱贫困的时期,相当大一部分的碳排放是属于满足基本生存需求的排放,在美国20吨的碳排放量中有一部分是为了基本需求的排放,但是有相当大一部分是奢侈浪费的排放。发达国家既有现实能力,又有历史责任,而且奢侈浪费的需求又很多,现在减排就要把奢侈浪费性的排放减少,多低碳发展。如果发达国家可以降下来的话,发展中国家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提高碳排放量。听到这样的话,美国代表表示他们的碳排放降不下来。最后讨论的结果就只能是发达国家率先垂范,发展中国家低碳发展。这样就等于又把减排的皮球给踢回去了。 片段三 时间:2010年3月22日 地点:在伦敦召开的“关于应对全球化挑战”的会议现场 人物:各国代表 这是一次关于应对金融挑战和气候挑战的会议。但是与会的代表却把矛盾的焦点指向了新型的发展中大国——中国。会议上有人重复时任英国能源与气候变化部长米利班德在哥本哈根会后对中国的指责,质问潘家华:去年的哥本哈根会议上,中国为什么要反对全球2050年温室气体比当前排放水平减半的减排目标?难道中国人不考虑未来吗? 面对这样突如其来的问题,潘家华很沉稳地说:“提出这样的说法,说明你根本不了解中国,不了解中国人。” 在2009年的哥本哈根会议上有国家提出到2050年全世界的碳排量在现在的排放基础上减少50%,这就是所谓的“50-50”减排计划,发达国家则减少80%,从表面上看这个计划既体现了各国对全球气候负责的态度又体现了区别对待的原则。面对这一方案,潘家华指出了三点不妥之处。 第一,逻辑上不对,减排应该是一步一步地向前走。中国人负责任的态度就在于说出的话就要做到。我国现在已经制定了2010年和2020年的减排目标,之后才是2030年,2040年最后才会是2050年的减排目标,这才是符合逻辑的。但是现在的情况是许多发达国家对2020年的减排目标都不做承诺,或是承诺得不够,在这样的基础上去谈2050年的减排计划就是一句空话,说了也等于白说。第二,是科学不确定性。2度的温升目标是全世界都认同的。但是从2度到温室气体的浓度的测算具有不确定性;从浓度到二氧化碳的排放又具有不确定性。这两个方面的不确定性可能会抵消,但是会放大。在这样的不确定性方面,我们更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先明确2度的目标,在进一步研究之后我们会更精准地采取行动。第三就是公平性的问题。2050年全球减排50%,发达国家减排80%,发展中国家减20%。这看起来是公平的,但是却经不起深入推敲。发达国家历史上、现在碳排放量高,未来排放还得高,发展中国家历史上、现在排放得低,未来排放得还要低。用一组数字来说明一下,当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碳排放在总量上各占50%,发达国家人均碳排放量15吨,发展中国家2.5吨,按照上述的比例减排之后就会看到,到2050年发达国家的人均碳排放量是3吨,发展中国家是2吨。这样的碳排放量对发达国家来说已经够了,因为他们的基础设施已经建设完成。但是发展中国家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的时期,需要大量的碳排放,减排之后他们就没有了足够的排放空间,这样显然是不公平的。 当然,中国人也有自己的考虑。2007年,中国的人均碳排放量是4.6吨,比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要高,而且已经超过全球人均4.4吨的水平。据统计,印度的人均碳排放量只有1.3吨,孟加拉国0.28吨,埃塞俄比亚0.08吨,因此这就意味着发展中国家减排20%的任务很可能由中国来担负。但是中国又不可能减排这么多。面对这样不能实现的目标,中国需要的不是急着承诺,而是认真地讨论,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能最大程度地实现减排。因此中国不但没有劫持哥本哈根会议的进程,反而保证了决议的可实现性和科学性。
“对于中国人是否考虑长远的疑问,我相信中国人现在所做的一切就能给予解答。”潘家华自信地说。自古以来就重视天人合一、看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中国人,近些年来一直在积极采取各种行动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和探索利用可再生能源。现在完全可以说中国的节能减排是世界上做得最好的,汽车的燃油效率在逐步提高,高耗能的吨钢能耗比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还要低,中国的建筑房屋上面都是太阳能热水器,中国计划生育政策,这被联合国称为保护环境最有效的措施。此外,中国“十一五规划”提出20%的节能目标,也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历史上没有做到过的。虽然中国难以承诺绝对量的减排目标,但是中国人认真在做,在尽各种可能实现最大可能的减排。2009年,中国的能源消耗已经超过30亿吨标煤,超过了欧盟27国能源消耗总量,接近美国的总量水平。中国人非常清楚按照这样一种状况发展下去,世界上的很多不可再生资源在未来二三十年肯定不能满足中国的需求,中国人必须要找替代能源,必须改变生活方式。 片段四 时间:模拟2015年 地点:华盛顿 人物:参加会议的各国首脑和代表 随着全球升温脚步的加快以及极端天气的频发,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预测未来十年甚至一百年我们生存的地球将会是什么样子的。许多的专家指出,如果世界各国还没有达成共识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那么,我们将走上一条不归路。气候难民持续增加,社会更加动荡不安。 面对可能发生的恶劣后果,2015年10月的一天,各国气候代表齐聚华盛顿,参加紧急的全球首脑会议,希望通过这次会议达成一项历史性的气候共识。会议上,模拟秘书长提出到2025年,全球减排30%。 美国举行了闭门战略会议。他们决定实施严格的节能减排政策,到2025年减排30%。但是也有成员表示这对美国来说10年内减排30%的可能性为零。所以,他们把希望寄托到了中国和印度身上。 据预测,到2025年,中国和印度的碳排放量将占世界的30%以上。中国和印度表示,同意削减温室气体排放量,但是只有西方国家的技术才能实现,希望得到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支持。但是美国和欧洲代表表示反对。他们声称这样的技术是属于私人公司的。他们表示愿意支付改用清洁能源的成本,但不是技术上的,中国和印度要做的就是减排。但是中方代表潘家华说:“钱和技术都重要。如果有钱又有技术的发达国家人均碳排放是发展中国家的数倍而自己减不下来,却拿着钱说:‘给人均碳排放很低的发展中国家钱减少碳排放’,这有可能吗?”面对潘家华的质疑,该代表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增量几乎全部源自发展中国家,如果发展中国家不减,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就不能实现。”潘家华表示:“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排放可能还要增长,但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达到或超过发达国家的水平。我国已经在低碳转型,是自愿的、自主的、不讲条件的。” 潘家华表示,在未来的节能减排道路上,中国需要的是“高歌稳进”,绝不可以高歌猛进,也不可以无所作为。调子唱得越高越好,要节能,要减排,要应对气候变化,要营造一个很好的保护环境的舆论氛围。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加速发展的阶段,如果猛进的话首先是很有可能会出现大跃进式的发展,反而会使生活水平提高的速度减慢,严重时还会造成经济衰退;其次就是容易造成如同拉美经济发展似的“夹生饭”,经济的发展始终停滞不前,工业化始终不能完成;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使中国的发展进程无限往后延长。 潘家华也强调绝对不可以无所作为。当前世界的呼声是要节能减排,要想赢得竞争,就要提升碳竞争力,否则就无法进入世界市场。中国低碳发展也是能源安全的需要。世界上的煤、石油和诸多矿产资源的储量已经很有限,为了解决能源危机,我们只能节能减排,不断探索新能源。不仅如此,节能减排还是环境保护的需要,无须举出例子,大家也都明白现在的污染有多严重。当前中国要做的就是大力发展新能源技术,不断推进风能、太阳能、智能电网的发展。对于还不成熟的技术,政府要加大投资力度,提供研发新技术的资金和人力,对于成熟的新能源技术,给予一些帮助,鼓励其尽快步入市场,实现商业化,不断推进我国节能减排战略的实施。
更多阅读
伟大的博弈 在线阅读 伟大的博弈
《伟大的博弈---华尔街金融帝国的崛起》资本市场的博奕牵动大国的博奕与兴衰----译者题记约翰·戈登致中国读者:我非常高兴中国的读者能读到我的书。在过去二十年里,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卓越的成就,而在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中,没有
总第728期《宿舍违禁电器,一出“猫捉老鼠”的博弈》 宿舍违禁电器检讨书
宿舍违禁电器,一出“猫捉老鼠”的博弈丁俊杰据呈贡校区学生园区服务中心统计结果显示,截止5月13日,共有113个热得快、3个电炉、3个电磁炉在例行安全检查中没收并登记在册的“违禁电器”。人文学院杨同学一个500W的电饭煲不久前被没
股民老张:股市中的博弈之道02
股民老张:股市中的博弈之道02
寡头 寡头的较量?还是政府的博弈?
【焦点评论】——评川黔两省“中国白酒地标话语权”之争有人说:“经济大了就是政治”,这话高屋建瓴,入木三分。目前,在中国大西南,唇齿相依的川黔两省,政府之间正如火如荼上演“对酒当歌”的博弈游戏。贵州省政府高调喊出“未来十年中
炒作的火候:知名度与美誉度的博弈
2011年第4期《销售与市场·渠道版》 作为一种整合营销传播的非常规手段,炒作已经成为众多企业进行新品推广的首选。当众多企业趋之若鹜的时候,很多企业发现,一个成功的炒作案例往往是炒作火候把控得好。笔者文武赵认为,单就炒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