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光之城:吸血鬼的畅销魔法(2)

 暮光之城:吸血鬼的畅销魔法(2)


  同样都是身为人母,同样都是初次尝试写作,同样写出的都是500多页的长篇,同样都是一炮而红,斯蒂芬妮·梅耶顺利地搭上了这班车。J·K·罗琳让出版商们不敢再怠慢任何一个无名小卒递上的书稿,《哈利·波特》让出版界和电影界明白,系列图书的生命周期和可挖掘的商业价值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所以对于任何一部有可能成为流行经典的作品,都不能放过。

  从本质上看,在这个缺乏英雄的时代,人们太喜欢平民神话了。而互联网则为这些神话打好了群众基础──作为创造奇迹的温床,互联网已经为这个世界平添了许多传奇人物,他们从草根一飞冲天步入成功,是如此的引人入胜。所以在传统行业里,在更现实的生活中,人们同样期盼着这样的神话,从单亲妈妈到畅销书作者,从前台接待到亿万富婆,一夜暴富是每个人不愿说出的梦想。看着这些在别人身上一一应验,自己也仿佛看到了希望。

   “哈利·波特”模式就代表了这样一种潮流——无名之辈的无心之作,却被主流社会认可欣赏,经过一系列商业开发和工业化运作,成就了奇迹,转型为成功楷模。而更多的J·K·罗琳还在其他行业孕育着、等待着,肯定有无数人曾梦想着做“第二个”J·K·罗琳,但为什么是斯蒂芬妮·梅耶首先成功了?或许答案就在她的书中。

  从恶魔到王子

  《暮光之城》是斯蒂芬妮·梅耶的第一部小说。她并非职业作家,也没想过以写字为生,她只是一个观念保守的摩门教徒,一个文学爱好者。但她却拿捏住了吸血鬼文化最迷人的地方,使得《暮光之城》从众多吸血鬼题材作品中脱颖而出。可以说,是对传统文化一次“符合时代需求”的创新,塑造了她的成功。

  百年来文学作品留给读者关于吸血鬼的思维定式是:让人恐惧的嗜血和让人嫉妒的永生。评论界公认的第一部吸血鬼小说是1819年出版的《吸血鬼》(The Vampyre),其中对于吸血鬼的描写几乎为后世的吸血鬼形象定了基调:反面人物。到了1897年,吸血鬼文学里程碑式的作品《德古拉伯爵》(Dracula)出版,吸血鬼形象被进一步细化为苍白的皮肤、尖牙、会变红的眼睛、暴虐的性格和高贵的血统。它被称之为欧洲黑死病和瘟疫蔓延的罪魁祸首,尽管无从考证,但人类对于吸血鬼的憎恨之情可见一斑。

  直到1976年,Anne Rice的一部《夜访吸血鬼》(Interview With The Vampire)让吸血鬼有了一次倾吐心声的机会,让读者看到了吸血鬼内心的挣扎与无奈。1994年该作品被搬上银幕时,更史无前例地启用了汤姆·克鲁斯和布拉德·皮特扮演吸血鬼,两位演员的俊朗外形使得吸血鬼形象大为改观。同时哥特文化的重新流行,使得吸血鬼崇拜开始升温。

  尤其是2000年之前,末世情结泛滥,人们开始崇拜吸血鬼的永生,并追求其异化的美感。有些崇拜者认为被吸血鬼咬过之后,便可到达永生的彼岸。在将死和永生之间,受虐的快感、跨界的浪漫让人们欲罢不能。而青少年人群因为受到银幕形象和文学作品的诱导,认为吸血鬼本该如王子一样貌美又高贵。而即使是普通人,多少也会迷恋吸血鬼遁形和飞翔的超能力,寻求平淡生活中的一丝刺激。兜兜转转,人们对于吸血鬼的感情渐从最初的誓不两立逐步转向情感寄托。

  而《暮光之城》有意无意中顺应了这一潮流,并将其做到极致。书中的吸血鬼是素食主义者,靠吸食其他动物的血液维持生命。这个创举使得人类与吸血鬼的相处变得容易,而吸血鬼努力克制吸食人血的行为使他们看起来更加难能可贵。吸血鬼去除了可怕的外表和暴虐的性格,出人意料地以正面人物形象出现,拥有人类的善良,完美的容颜,变身善解人意的翩翩先生。

  这就是那个梦给斯蒂芬妮·梅耶最初的灵感,也给了《暮光之城》系列成功的基石──与同类题材作品完全不同的人物设计。 

  这对于青少年读者来说,就是一剂猛药。他们已经厌倦了王子与公主的爱情故事,期待着更为与众不同、紧张刺激的情节。而《暮光之城》就提供了一个庞大完整的内在王国,让读者尽情想象吸血鬼与人类女孩的爱情故事。英雄救美,一见钟情,三角关系,手足之情,家族恩怨,所有文学作品里不可或缺的经典情节都贯穿于整个系列。

  出人意料的是,读者对于这些竟然全盘接受了,没有人抱怨这不是真正的吸血鬼,没有人抱怨情节滥俗,青少年们疯狂地陷入了对这个“改良”吸血鬼的迷恋。没人会拒绝灰姑娘与王子式的爱情故事。而《暮光之城》系列实质上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套路,只不过披上了吸血鬼这层更加刺激的外衣。从恶魔到王子,吸血鬼转型成功,而书商们更关心的则是如何让更多的人为这个故事买单。

  畅销的魔法

  作为一部被分类为Chick-Lit(少女文学)的系列图书,《暮光之城》并没有将目光仅局限于“少女”。这也是Little, Brown and Company出版社的精明之处:在抓住核心用户的同时,影响更大范围的人群,是产品全面流行的前提。 

  《暮光之城》的封面设计十分成人化,没有花哨的卡通漫画和过多装饰,图案简单,文字简洁,这就使得成人在选购时,不会觉得尴尬。书架前不乏有年轻妈妈、上了年纪的祖母在选购《暮光之城》系列,而他们最初是冲着现代版“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推荐语去的。而封面设计在此时,并没有成为妨碍购买的因素。

  另外就是在图书宣传方面,采取了线上与线下活动的结合。斯蒂芬妮·梅耶的弟弟Seth为姐姐创建了个人官方网站,Little, Brown and Company的官方推广活动信息也由此发布,而广大追随者除了能够与作者亲密接触,也可以获取一手官方消息。《暮光之城》的线下推广活动,设计也十分巧妙,活动形式就是复原小说中的场景,参与者还要扮演成书中人物,增加带入感,结果就是一群粘了尖牙的少年和穿着繁复晚礼裙的姑娘在体育馆里狂欢。当然斯蒂芬妮·梅耶也装扮成书中人物,乐在其中。

  美国图书出版业和电影产业的高度工业化使得任何一个小火星儿,都能被煽点成熊熊大火。通过《暮光之城》,你就能发现图书出版与电影公映的配合是如何默契。自2005年《暮光之城》第一册开售,Little, Brown and Company每年推出1本该系列新书,以保持热度。每册书的出版日期明确写在合约里,每本书的厚度都在500页以上,这对于初次写作的斯蒂芬妮·梅耶来说,是十分高强的工作量,但面对苛刻的合约要求,她必须完成。而同时进行的还有顶峰娱乐(Summit Entertainment)电影公司对同名电影的拍摄准备。

  第一部《暮光之城》电影的公映时间是2008年11月20日,正值《暮光之城》系列4本图书在当年夏天出版完成,已经积攒了足够庞大的读者群。而顶峰娱乐为了扩大观众群,将该片定位为爱情片加动作片,尤其对片中的打斗场面加大了宣传力度,以防止不爱言情爱打斗的的观众错过该片。最终这部投资仅3700万美元的电影,为顶峰娱乐在全球赢得了4.09亿美元的票房收入。好莱坞将其称之为“流行经典”以及成功的“商业片”。

  作为一部系列图书,《暮光之城》本来就有着超长的生命周期。但如何保持热度不减,就需要新鲜内容和更多元的载体作为支撑。依照目前电影的拍摄计划,最后一部《暮光之城》电影将在2013年上映,而从2005年图书开售以来,《暮光之城》就一直是热门话题,看来它还要再火上几年。

  目前斯蒂芬妮·梅耶也在尝试其他题材的写作,依靠她之前打下的名气,Little, Brown and Company出版社欣然买下新作,现在也已有电影公司找上门来要求改编成电影。其热度虽无法与《暮光之城》相比,但相信通过高度工业化的包装和运作,仍将释放出惊人的力量。

  很多人眼红为什么斯蒂芬妮·梅耶成功了,答案有很多,但最根本的或许就是因为你没有做那个梦。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99726.html

更多阅读

暮光之城小说下载 暮光之城全文小说下载

《暮光之城》小说TXT下载《暮光之城》小说TXT下载暮光亲们,分享《暮光之城》全集啦!我把小说全上传到了我的新浪资料库,下面是下载地址。在百度贴吧,叫亲们回邮箱。好几页的邮箱,看的我都晕了,回了300多个邮箱,真的很累,于是乎想到了这个

《暮光之城2:新月》经典台词

(本文发表于《英语广场·美文》2010年9月号)The Twilight Saga: New Moon《暮光之城2:新月》○车厘子 编译又译:《暮色2:新月》克里斯汀·斯图尔特 饰 贝拉(Kristen Stewart…Bella)罗伯特·帕丁森 饰 爱德华(Rob

佳片有约 欧美电影《暮光之城1 暮色》 暮光之城暮色

贝拉将自己流放到了福克斯这个偏僻且终年阴雨的小镇上。她怎么也想不到,就是这个抉择,让她与他相遇在命运的十字路口。眼神交会的那一瞬,彼此之间已经明白,等待他们的,除了幸福的诱惑,还有危险的深渊。互相倾心的两人,在爱情与危险间摆荡,一

《暮光之城》中的卡伦家族成员介绍 卡戴珊家族成员介绍

《暮光之城》中的卡伦家族成员介绍一、爱德华·卡伦爱德华·卡伦(Edward Cullen),《暮光之城》里的一名吸血鬼(男主角),由罗伯特.帕丁森(RobertPattinson)饰演。爱德华生于1901年,本名爱德华·安东尼·梅森,在十七岁那年,他的父母都死于当时

声明:《暮光之城:吸血鬼的畅销魔法(2)》为网友清仓处理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