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可道非常道的结论 股神的绿色非常道](http://img.413yy.cn/images/a/06020206/020612035815126012.jpeg)
在财富文化相对成熟的西方,真正的富有家族所考虑的投资回报周期往往不是10年、20年,而是上百年。这就是为什么他们不买基金,不做散户买股票,而是投资矿山、森林、油井抑或艺术品。
当家族的财富超过一定程度,传统合适的投资机会将不能满足资产配置需求,这便是彻底改变投资哲学的时候。今天我们看到财富管理未来的方向呈现出绿色—绿色能源,绿色生活。哪怕看似原始的森林林地,也在资本市场新的绿色格局下变身为可交易的证券。家族财富管理现在开始有了一个绿色新思路。
世界首富去年夏天都干了啥?
世界首富首屈一指的价值投资家沃伦·巴菲特曾指出,基本面投资并不意味着像蜗牛那样爬行于财务报表,他的不少成功投资买卖往往都只花了5分钟去决策。巴菲特最近一次“快速投资法”的实践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在带着孙儿孙女们去冰激淋店的路上用手机答应美国投行高盛公司高管给他们50亿美元的“救命”注资。
这笔投资1年后给巴菲特旗下公司带来近120%的回报。去年底做客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的巴菲特,当被学生问到“快速投资法”是否违背了价值投资理念时,他回答:“快速决策其实是50年的准备和5分钟的决定,假如一项投资需要想更久,它便有问题。”
主持人衔接巴菲特的话锋问道,“您最近350亿美元收购伯林顿北方铁路的手笔是否也是‘50年的准备,5分钟的决定’?”
众所周知,股神巴菲特从不青睐高科技公司,他有很好的道理不投资高科技,尽管他与另一位世界首富,高科技起家的比尔·盖茨乃是至交。股神不投资高科技公司的原因很简单,这些公司需要花费营业额的一大部分投入到研发之中。
股神的投资组合都是些听起来乏味的老字号,可口可乐、强生、宝洁、沃尔玛和通用电气等等。那么,股神为何拿出相当于可口可乐1/3市值的现金买下相当于十九世纪“高科技”的铁路运输商伯林顿北方呢?
股神走上绿色路线
两个月前,美国华盛顿智库齐声惊呼,中国在绿色能源领域步伐已经超越美国。很显然在这个需要领袖挂帅的变革领域,我国的中央政府体制无疑优于美国多方利益角力的民主体制。假如这样的势头延续,投资绿色产业的机会可能就在本土,就在家门口。
对于出没于江浙与山东新能源产业基地的人们,上面的这句话听起来像是旧闻,因为这里有不少打拼了近20年的成熟太阳能热电企业。我想说的并不是赶紧去买这些公司的股票,而是绿色变革的序幕才刚刚拉启。
早在几年前深得股神巴菲特青睐的深圳比亚迪汽车,也只是到了最近几个月,随着这个品牌的轿车逐渐现身车流,比亚迪才进入主流视野。期间在香港上市之后,比亚迪股价已经翻了7倍。我想说的是,这样的投资机会开始变得越来越多。
未必爱高科技的股神巴菲特竟爱上了我们国产的绿色高科技。他又为什么“爱上”了19世纪 “高科技”的美国铁路运输呢?
股神在电视镜头前的回答是,“小时候求爸爸买一套玩具轨道火车,爸爸没有给买,所以现在决定给自己买一套真家伙。”
看似顽童般80高寿的股神实乃沟通大师,总是在祭出自己的投资高见前来一段幽默典故。而股神投资铁路的逻辑惊人的简单明了:从能源消耗的角度,铁路运输的能源效率远胜于公路运输近10倍。
就拿运送1吨水的油耗,相当于运送50桶桶装水。轿车光是运送自己的几吨车身,每10公里就要花掉1升汽油。放到铁路燃油机车,等值的每升燃油却能运送一吨货物达180公里以上!
巴菲特是在“赌” 石油价格在未来几十年继续保持在目前价位以上,尤其他在投资着美国经济体的长远稳定健康发展。伯林顿北方铁路所覆盖的美国中西部地区将是未来的主要经济发展地区。
巴菲特的绿色投资思路可谓独特,他并没有考虑像风险投资一样,直接投向某一项或几项新能源科技如太阳能发热、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生物能源等,而是,选择在他看来,不管绿色变革最终怎样尘埃落定,从能耗效率和清洁标准都将符合绿色路线的一项成熟产业。
盖茨的绿色投资策略
为什么巴菲特不直接投资新能源产业呢?他的好友给出了答案。比尔·盖茨成为投资家和慈善家后,他的触觉加上他的阅历让他对发展趋势有着精明判断。
他以为“目前市面上和正在试验阶段的许多新能源思路,如太阳能发热、发电,风力发电,生物能源,玉米乙醇等,个中许多努力可能最终落入死胡同。作为政府应该加大各方面研发的投入,逻辑是只要其中一项能最后在市场中立足,就能改变目前的能源现状,实现绿色革命。但是,新能源中内禀的高波动性和不确定性意味着,这未必是对投资者来说一个好的领域。”
受邀成为巴菲特旗下海特威公司董事的盖茨看来早已向好友面授机宜。巴菲特的铁路投资手笔中除了能耗考虑外还暗含了一个高招,就是低排放。同样的原因也让森林林地在绿色革命的浪潮中重现投资价值。
森林作为投资品种并不受热捧,不仅仅是机会不多,门槛较高,而且回报周期通常都在15~40年以上。但在资本市场新的绿色格局下森林逐步变身为可交易的证券,在今天的全球碳排放“Cap and Trade(定标与交易)”格局下,林场的经营者只要经过碳交易所的认证并签署合同在5年、10年不等的年份里保证不砍伐,就能获得一定份额的可上市交易的碳指标,意味着不用等到树木收成,期间也能不断地获得收入。
精明的巴菲特下手买下这19世纪的高科技。正是看到运输限排的长远未来和铁路的低排放,乃至定标内的额外碳指标。
碳指标能提供多少收入呢?在写作本文时,20年树龄的林地每亩每年能获得1~2个碳指标,而每个碳指标的市场交易价为6~8美元不等。
当然这不是让人尖叫一夜暴富的数字,但足以改变整个投资价值衡量的天平。试想,我国未来几十年的城市化进程若继续用现在的水泥砖头不可持续模式,我们将会在20年内将我们所有国土的表土资源耗尽。那么真正可持续的替代材料是什么呢?没有人现在能下结论,但绿色环保的木材肯定将是解决办法的一部分。
而森林投资仅仅是财富管理绿色思路的一个例子。
(作者为欧盟援华中欧合作项目关键专家、独立学者与专栏作家,美国波士顿大学物理学哲学博士和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芭芭拉分校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学哲学博士, 北京海天坤晓智业咨询公司首席咨询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