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力钧:像野狗一样生存



 方力钧就像他自己崇拜的戈雅一样,既有柔软身段,又有自己的良知和坚持。懂得如何体面生存,又掷地有声;如何接近危险,又顺利逃脱。

  罗赟|文 韩英钊|摄

  1989年夏天,方力钧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毕业。那年12月,方力钧卖出了自己第一幅版画作品,价格是100元人民币。1992年的一次展览,一个澳大利亚人花4500美元买走了方力钧的三幅素描,他脱贫了。2007年,纽约苏富比秋拍,方力钧的作品《98.10.1》 拍出了折合人民币1423万元的天价。

  这样来介绍方老师,未免显得太落俗套,就像我们不能光用唱片销量和小说印量来评价崔健和王朔一样。他们是那个时代的偶像,是伴随着一代人度过痛苦的精神寄托。但是如果不用这样的方式来开篇,还又能怎样呢?毕竟我们已经很难去描述和还原当时的社会环境了,而“价格”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语境,成功的度量衡。

  在刚刚上市的自传体小说《像野狗一样生存》中,方力钧说:在精神状态和艺术世界里,我希望做一只坚持独立与自由的野狗。他坚持不成为政治或者商业的奴才,保持独立的身份和人格,以及不予妥协的精神追求。

  然而方力钧又并不特立独行,甚至没有一般艺术家的小性格和怪脾气。他太普通了,买房子、开饭馆、喝酒扯淡交朋友,甚至连接受采访都让你觉得他诚恳实在,以至于会不小心忽略他的地位和价值。

  其实方力钧的难能可贵,恰恰在于他从来没有躲在理想世界中孤芳自赏,而是从生活中吸取营养,再用自己的方式呈现表达,去呼应时代。就像他自己崇拜的戈雅一样,既有柔软身段,又有自己的良知和坚持。懂得如何体面生存,又掷地有声;如何接近危险,又顺利逃脱。

  从“盲流”到“旗帜”

  1993年11月19日,美国《时代》周刊选中方力钧的作品《打哈欠的人》为封面,标题是《不只是一个哈欠,而是解救中国的吼叫》(Not Just a Yawn But the HOWL That Could Free China)。

  世界震惊了。他们对于中国的印象,太多来自于官方宣传,突然出现的这种代表民间声音的形象,大大满足了西方世界的审美偏好和好奇心理。方力钧的画,开始被西方主流艺术市场认可,得到重要博物馆、画廊的收藏。

  同样是这一年,在威尼斯双年展上,方力钧成为第一位被邀请参加展览的中国当代艺术家。虽然采访时他一再强调,艺术历程中的每一步都非常重要,但是人们还是忍不住要反复提起这一年——因为从此,他成了中国当代艺术的旗帜性人物。

  方力钧被评论界贴上了 “玩世写实主义”的标签,他所创造的一系列“光头泼皮”形象,成为这个潮流的一种经典语符,象征了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上半期中国普遍存在的无聊情绪和泼皮幽默的生存感觉。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1989年央美毕业后的方力钧拒绝体制,入住圆明园画家村,成为标准的“北漂”。就在1990年,他还因为没有工作单位,被认为有“盲流”倾向而被60年代艺术家的“新生代画展”拒之门外。当时学院派、体制内画家的反应是,如果“盲流”画家参展,他们就集体撤展。

  很长一段时间,没有钱,甚至没有食物,他不断搬迁。先是在圆明园与颐和园之间的一亩园工作室,后来搬到圆明园内养鸡场旁的一农家院落。为了筹措资金,曾经在西单租柜台卖服装,也曾经在北大、清华的宿舍贩卖明信片。

  从遭遇歧视、生活困顿,到登上《时代》杂志封面,只有3年时间。很多人说方力钧幸运,他自己却说:“如果没有准备,幸运的不可能是我。”

 技术派艺术家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从画画的技术层面、题材的选择,甚至画作尺寸和数量、呈现与运输方式上,方力钧都对自己严格控制。他不相信激情,宁愿像一个普通工人一样朝九晚五,像商人一样去精心运作。

  “我不依赖灵感。那只是把一时的情绪宣泄在作品中,是对人类智慧的侮辱。如果要做一件大事情、大作品,激情往往显得小气。”方力钧说。他的工作方法是,随时把见闻、想法或是外界刺激写在纸上,等待自己冷却。加以不断思考、平静之后,还觉得有意思,再开始创作。

  方力钧长年保持着以组为批次进行创作的习惯。一方面因为激情和火花不会常有,集中创作能够保证东方不亮西方亮;另一方面他也借此建立了一个大的结构,每幅画都有上下文和承前启后的关系。

  很多画家对技术的理解都是绘画上的,在方力钧看来,商业运作也是广义上的技术。这其中包括做人的道理、做事的道理,包括卖画的价格、时间、地点和交易对象等等。他会思考,怎样才能跟这个时代的情绪互动,怎样首先得到专业人士和媒体的认可,最后获得大众的关注。

  因此,方力钧最开始的时候坚持不卖画,把画都留在手里。1993年“中国前卫艺术展世界巡展”上,以其作品系列最完整、数量最多、尺寸最大,得到了最多的关注度和曝光率。而其他的艺术家,已经为了谋生,把画作卖得七零八落。

  积极运作的结果,是为自己赢得了话语空间,以及接近自由的可能性。方力钧常常把自己比作一滴水,这滴水的理想归宿是大海。要是这滴水不幸离大海很远,那么就要更加精确、仔细地去选择自己的时机和路线,懂得保护自己,才能一点一点往大海边上混。

  “年轻人有火气,又郁闷,必须要把这个压力消解掉。如果像疯狗一样汪汪乱叫去咬人是过瘾,但那是动物性发泄,要为自己叫唤的后果负责任。我选择了半天,觉得还是按部就班地一点一点减压。这个过程很锻炼人。”方力钧说。如果把方力钧前期的创作比作是胆战心惊如履薄冰,那么现在他即使没有到达大海,应该也已经嗅到大海的味道了。

  2003年之后,很多评论家认为方力钧的画轻松了,自由了,画中的元素不再是单一的光头形象,而更多的出现了水、婴儿、昆虫等元素。从色彩角度来看,也不仅是单一的艳丽,变得更加流畅和随性。不再专门为了表现什么而去作画,不再较劲。

  “艺术创作,表现的是我们面对这个社会时的心情。无论是哪一个时期的画作,对于我自己来讲,都是那时候唯一的可能,它结合了我当时所有的情绪和想象力。”方力钧谈起这种变化时说道。

  榜样的力量

  8月21日,在北京今日美术馆,方力钧个人的文献展“时间线索”即将开展。这是继广州美术馆“时间线索”展览之后,国内展出的第二站。这个展览的想法,源自方力钧在台北的个展“像野狗一样生活”,他将自己放在宏大的社会和历史背景中,大规模介绍和讨论自己的创作经历。

  文献展将展出从他出生之前的报纸书籍、到小时候的图画作业,几十年来的重要艺术事件和各个不同时期的“私人照片”等等。用方力钧半带调侃的话来说,是为了告诉大家“艺术不是一夜暴富的”;用主办方的官方解释来说,是为了向观众提供方力钧的历史语境,以及由历史语境所带动的一个特殊的艺术历程。

  2000年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整个社会对当代艺术的态度,几乎是两个极端。一方面是单品上千万,甚至几千万的价格,当代艺术的价格和投资价值被无限放大;另一方面,是批评家们和反对者的嘘声,认为当代艺术不过是虚假繁荣,是艺术家忽悠和资本家炒作的结果。方力钧觉得艺术家有责任去拨开云雾,让大家既不要盲目狂热、也不要妄自菲薄。

  “其实我们都承认艺术品的商业价值,但是不能穷凶恶极。艺术品最本质的属性始终是它的精神属性。我要把能够提供的材料都拿到台面上来,让大家去了解艺术是怎么播种、发芽、生长和结果的。这样,负责任的人就不会胡说八道了。”方力钧说。

  在广州展览之后,“时间线索”获得了非常好的反响。很多有资格或者说有力量能够做文献的艺术家,都基本上开始着手来做这一块工作;一些目前还没有能力来做这件事情的年轻艺术家,大部分人也都明白了艺术需要积累,需要把日常工作留一个比较清晰的脉络。 媒体和大众也会开始静下心来去理解艺术家的创作思路,而不再是纯粹讨论价格。

  文献展在大城市获得成功之后, 方力钧更大的野心是把这个展览做一个大规模的、常规的、低成本的推广,直接到比较偏远的大学图书馆和美术馆去面对大学生。

  “艺术不只是为了富人作的,而是为了人类普遍的精神追求。我们这个行业基本上已经走到一个怪圈,展览和活动的成本越来越高,艺术家都以高成本为荣。这样的风气已经远离了艺术的初衷。”方力钧说:“我的理想是让艺术成为这个社会的毛细血管,无处不在。”

  方力钧知道他能影响的朋友毕竟是少数,但是一旦做出了榜样,对整个行业和社会来讲,都将是颠覆性的影响。

 方力钧:像野狗一样生存
  像野狗一样生存

  在北京今日美术馆的陈列室里,陈列着方力钧2003年做的一批石膏头像,其中包括王朔、崔健、艾未未、栗宪庭、芒克、贾樟柯、陈年、刘索拉、洪晃等人。问他为什么要做这些头像,他笑笑说:“他们都是上世纪90年代常常一起混的人,那些所谓的独立知识分子,我能够高攀得上的有能力有才华的朋友,也就这么多了。”

  方老师会做人,有口皆碑,从“高攀”一词,可见其水平。有人表扬他,说他在各种人群、各种场合之间游刃有余,他有能力去积极运作“方力钧”这个品牌。也有很多人批评他,说他的成功完全是靠着自我炒作。

  面对非议,方力钧并没有过多回应,或者说他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回应。

  在圆明园画家村最火的时候,方力钧又牵头带着一批人到宋庄小堡村买房,一而再再而三地成为画家群体的“老大”。功成名就之后,他跑去开了两家餐厅——“茶马古道”和“岳麓山屋”,一是源于他对云南和湖南两省的个人情结,还有就是想为自己开一扇窗,接纳正常社会的一切信息、喜怒哀乐。

  他收藏古董,到张元的电影《绿茶》中去玩票,到具有官方背景的中国艺术研究院当院士,游山玩水顺带讲学,不亦乐乎。不食人间烟火的梵高、高更不是他的偶像,他宁愿把自己贬低成野狗,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其实,野狗最大的特征不仅仅是像方力钧所说的不需要家养,有精神上的独立性。野狗需要更大的觅食本领,更加凶猛、甚至更加狡猾才能生存。不务正业、到处闲逛都是野狗的生存策略,它不过是在用一种低姿态、寻常人的眼睛观察社会,蓄积吼叫的力量。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98882.html

更多阅读

茅侃侃聊职场:像恋爱一样去工作

《茅侃侃聊职场:像恋爱一样去工作》江湖无敌的计算机高手一台386催生的dos高手早在我小学五年级时,非常精于技术又fashion的爸爸给我买了一台386dx40的计算机,配置了16m内存、512k显存、trident显卡、210m硬盘、鼠标和标准的101键键盘,

译者序范文 《CEO说:像企业家一样思考》 译者序

     领导梯队建设丛书CEO说:像企业家一样思考What the CEO Wants You to Know:Using Business Acumen to Understand How Your Company Really Works(美)拉姆·查兰(Ram Charan) 著 徐中 译内容简介在商业领域,成功者并不是罕见的

职场女性:像爷一样去战斗

编辑/姜朝霞 职场女性:像爷一样去战斗研究者发现,一些“男性气质”明显的职场女性,同时也有很强的自控能力。她们会像变色龙一样适时地量度环境,调整自己的行为。女性在职场中扮演越来越举足轻重的角色,众多职场“女强人”摆脱女性传

营销之道实训总结 方力钧光头营销之道

  方力钧,可以说是中国内地第一个懂得将自己和自己的作品捆在一起营销的画家。他今天取得的成就,都是在他极其冷静的商业策划下,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得到的。他的营销之道值得借鉴。  文/本刊特邀撰稿人黄海 发自上海  从2008

营销之道沙盘模拟心得 方力钧“光头”营销之道

方力钧,可以说是中国内地第一个懂得将自己和自己的作品捆在一起营销的画家。他今天取得的成就,都是在他极其冷静的商业策划下,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得到的。他的营销之道值得借鉴。文/本刊特邀撰稿人黄海  发自上海从2008年下半年起,动

声明:《方力钧:像野狗一样生存》为网友九寸信仰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