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之路 探索新形势下的“质量强国”之路(上)3



 文/本刊记者 汪仲元

  “中国创造”的概念不知不觉中已成为新的口号。“创造”取代“制造”似乎已是大势所趋。但与此同时,美国在2009年下半年提出重振美国制造业,曾经的虚拟经济倡导者在回归传统经济模式的路上率先迈步。而中国的“创造”之路刚刚起步,路在何方?

  质量经济新思维的积极倡导者,美国质量管理大师克劳士比的中国弟子,北京大学质量与竞争力研究中心副主任杨钢先生在日前接受本刊采访时表示:即使“中国创造”能在未来成为现实,“中国制造”在现阶段来说,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是中国的优势,但急需提高的是质量。尤其是质量因素,不管是“创造”还是“制造”,质量都是关键。近年来,“质量经济”成为了一个新的热点名词,在现有的制造业中挖掘“质量经济”的新增长点,提高中国产品在全球范围内的美誉度和地位,可以说是当务之急。也是贯穿两个模式的不变真理。

  美国意图重振制造业,一场打击中国制造业的战争悄然开始

  杨钢先生列举了美国奥巴马政府在上台伊始提出的重振美国制造业的口号,他认为,在中国意图摘掉“世界工厂”、“中国制造”等帽子大踏步向创造前进的时候,美国却反其道而行之,大打制造牌,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场战争的开始,美国从传统的负债经济模式力图转向出口和制造业经济模式。并在争夺传统制造业上向中国进攻,中国欲丢弃的,美国却正要拾起。

  国际市场上日本和中国的产品分别占据了两端,高端多由日本出产,而低端和廉价品多由中国制造,国际分工如此,已经是一个公认的事实。针对这种情况,美国分别采取两头打击的战略,丰田的质量事件正是美国在背后操纵的大手笔,而中国铺天盖地的出口商品,美国应对起来略显麻烦,于是转从汇率上做文章,促使人民币升值,打压中国出口,以降低中国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如何理解人民币升值导致出口下降?举例来说,假设人民币升值之前对美元的汇率为1:8,中国一件货品出口到美国的价格是10元人民币,相当于1.25美元。也就是说美国得到这件货品的价格是1.25美元。而在人民币升值后,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1:7,货品价格不变仍是10元人民币,但换算成美元就变成了1.43美元,在质量无变化的情况下,美国购买这件货品需要多付出0.18美元,那么中国出口货品的竞争力自然就下降,出口被迫减少。

  “质量经济”是反击和自我提升的双赢选择

  在目前的世界经济格局下,对美国的汇率招数中国办法不多,但也绝不是束手待毙。美国可以赢下汇率战,但另一个影响出口的关键:质量战的成败可以取决于我们自己。这也是针对美国发动的进攻最好的应对办法。

  中国制造业一贯是以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取胜——在充分利用本国劳动力优势的基础上,降低商品成本,从而达到增加出口竞争力的目的。但随着社会文化和意识的进步,低廉的劳动力越来越难以取得,新一代的年轻劳动者越来越懂得主张自己的权利,甚至不惜与雇佣者发生矛盾和冲突,发展到极致就突出表现为富士康近期的悲剧。

  此路渐难,彼路尚在。在现有貌似已经固定的经济模式中再挖掘新的质量经济增长亮点,是一条可行也是唯一的道路。中国的质量兴国意识早已有之,1995年提出的《质量振兴纲要》一度让具有质量意识的人们激动不已,但15年过去了,质量兴国之路依然漫长。

 对比中国,世界经济诸强一直将质量问题视作生死大事,以举国之力规划质量战略和策略,不管是政府还是普通公民都极其重视。杨钢先生在此举了两个小例子加以说明:日本质量专家曾经获得天皇的接见和颁奖,在日本,这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而在美国,布什总统曾经因故无法出席一次国家级别的质量会议,拟让副总统代替,顿时引起舆论一片哗然,认为这是给国民一个忽视质量的负面信号,不得已,布什总统还是按原计划出席了会议。

 强国之路 探索新形势下的“质量强国”之路(上)3
  杨钢先生认为,虽然这是一个方面的例子,但反映出的是以日美为代表的经济诸强对质量的高度重视。

  对手已然备战多年,中国的质量经济即使从现在才开始起步,也应该抓紧时间,晚动手也好过不动手。数据统计,中国制造业的利润平均为3%12316;5%,最低仅为1%,纯粹是以数量取胜。如果美国成功遏制中国的出口,数量优势也就不复存在,那么中国现有制造业将面临一个极大的困境。

  但即便如此,中国仍然不必为制造业的前途过于担心,多年来积淀的市场和印象,使得中国的低端制造地位暂时无人能够撼动。美国的国家战略实施起来也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何况中国一旦退出低端制造业领域,由谁来接班也是一个问题,世界需要“世界工厂”,现阶段的中国,仍然是这一角色的最合适承担者。但世界经济形势瞬息万变,我们不仅要看到眼前,更要看到未来的长远发展之路。

  “我们身处的是一个世界性的经济体,未来的质量,将不止是‘最好能有’而已,质量将是进入市场的基本条件。管理层将必须促使质量成为公司文化的一部分,并使其成为日常的工作。”克劳士比先生的这一段话恰恰是中国未来的质量解决之道。而杨钢先生也认为:与欧美日相比,我们的企业缺乏全球化战略格局思维,缺乏技术和专利,资金、人才和能源资源严重不足,加之西方列强仍未摆脱“冷战思维”,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曲解和指责者多,极大限制了“中国制造”的国际生存空间,与国家的形象严重失衡。但有一个捷径,既可以得到认同和帮助,又可以为消费者、股东和员工带来价值,那就是——质量突破。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崛起之路,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品质”,从“质量管理”到“管理质量”。

  杨钢先生的概念中,质量是一个理念问题而不仅是技术问题,质量是理性的,不多也不少;质量应该是预防,而不是检验和设计;质量就该零缺陷,每个环节都不应接受上一环节的缺陷,既不制造缺陷,也不传递缺陷;质量要从政策、系统、能力、文化全方位提升,深层次接受。

  质量决定的“中国品质”正是“中国创造”的核心,也是对中国创造的要求。质量概念的运用之所以被独立成为“质量经济”,就在于良好地“管理质量”,能够从现有的利润空间中再辟蹊径,将之前隐藏在身边,没有被重视和发掘的“看不见的”利润找出来,减少因质量不过关而浪费的成本,提高产品美誉度,乃至重塑中国产品在世界上的形象。最后一点实现起来在现在看还比较遥远,但是杨钢先生认为,这是质量经济一旦落到实处的必然结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创造”也就是广义的“中国制造”中的一部分,当然,是优良的那一部分,所以,提出什么样的口号其实并不重要,“中国制造”同样可以再塑金身,改头换面。需要创造的是制造品中蕴含的品质,很遗憾,现阶段的中国制造产品,大多数并不具备这一点。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98810.html

更多阅读

媒体传播策略 媒界新形势下制胜的广告信息传播策略

彭小东老师指出媒介环境与广告环境是相互关联的,对广告而言,媒介是载体,承载着具体广告信息;是手段,决定着广告呈现形式;是纽带,连接着受众与广告主;更是根基,媒体的投放及组合策略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整个广告活动的信息传播效果。 

劳动合同管理规定 新形势下的劳动合同管理初探

《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以来,在社会中掀起了一股学习研究的热潮,不仅是从事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人在研究,企业中的职工也经常在一起探讨,这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来说确实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挑战。下面就结合我从事的管理工作实际来谈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探索新形势下的“质量强国”之路(上)7

  建议:建立最低赔偿金制度等  除此之外,北京汉卓律师事务所律师秦兵建议,在“消法”中增加“国家行政罚款分利制度”,即行政机关将对不法经营者的行政罚款的50%作为补偿款支付给受害者或者举报者。  这样一来,想必全社会打假的积

声明:《强国之路 探索新形势下的“质量强国”之路(上)3》为网友扁舟载月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