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佛同城化:打造珠三角的经济增长极



  近来,国家密集地出台了诸多的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在这些规划中,《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受到人们的格外关注,热议多年的“广佛同城化”终于浮出水面。今后,分属不同行政区划的广州和佛山两个城市将按照一个城市来规划和发展。

  广佛同城化并非政府部门一厢情愿的“撮合”,而是根植于广佛由来已久的紧密联系。广佛地域相连,路网衔接60多处,历史相承,文化同源。改革开放初期,佛山技术人员严重短缺,正是通过聘用“星期六工程师”,借助广州的智力和人才,电器、家具和五金等产业才得以长足发展。来往于广佛之间的“星期六工程师”打破了人员流动的行政分割。

  1993年,广州地铁一号线动工后,广州市民开始在南海黄岐置业,掀起了黄岐房地产开发和销售热潮,黄岐地区沿珠江河段和广佛公路两旁的土地成为房地产商争相开发的热点地段。越来越多的广州人开始接受“佛山居住,广州工作”的模式。此后,广州至黄岐的公交、电话网络打通,黄岐被广州亲切地称为“中山九路”。

  此后多年来,广州有意“西联”,加强与佛山联系;佛山主动“东承”,承接广州辐射。在此期间,两地政府间合作不断升级,学者研讨,官员互访,规划衔接,警务协作;民间交流更是日益密切,居民通勤、交往及跨市居住、就业消费日趋频繁,教育文化资源共享,公共卫生服务协作,文体交流合作不断加深,广佛都市圈逐步从自发进入自觉。但是由于经济关联度不高和行政上的各自为政,广佛一体化一直没有实质进展。《规划纲要》出台后,广佛同城化进入实质发展阶段。2009年底,作为国内首例两市联合编制跨市域综合性发展规划《广佛同城化发展规划(2009-2020)》出炉,确定了广佛都市圈的空间发展布局、重点协调发展区域以及发展重点。目前,广佛同城化正以交通一体化为先导不断铺开,成为珠三角区域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最前沿。

  广佛同城化,对广佛两地、乃至珠三角区域的发展意味着什么?

  毫无疑问,广佛同城化将强化广佛同城效应,提升广佛两地的发展水平,进而形成布局更合理、功能更完善、联系更紧密的城市群。而跳出广佛,从整个珠三角区域来看,我们发现,广佛同城化的根本意义在于打造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形成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与制高点。

  为什么这么说呢?《规划纲要》明确指出珠三角地区需要加快发展方式转型;而在目前珠三角地区内外交困的局势下,难以自发形成经济增长极来带动区域的发展和快速转型;广佛同城化则有助于打造珠三角核心增长极。

  珠三角区域经济的转型与发展需要增长极

  珠三角面临南中国海,为西江、北江、东江的汇合处,珠江的出口处,水陆交通发达、海外联系便捷,是内地沿海南部通向世界的重要门户地区。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地区凭借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的地缘优势和华侨之乡的人缘优势,通过吸引外资,大力发展加工贸易,迅速发展成为中国外向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也是中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区域之一。《规划纲要》中明确的,由珠江沿岸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中山、惠州、江门、肇庆9个城市组成的“珠三角”区域,面积为24437平方公里,仅占广东省面积14%,而人口4283万人,占广东省人口的61%,GDP总值占全国10%(2008年)。

  进入21世纪以来,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面临限制。一是长期形成的外向型产业为主体、港台为代表的外资企业占主体、“三来一补”、“大进大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主体的产业布局和运行模式,已经被事实证明进入边际效应持续下滑阶段,迫切需要转型升级。二是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经济社会发展不够协调、体制机制有待完善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三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带来的巨大影响,珠三角地区的发展受到严重冲击。多重因素的交织使得珠三角地区经济运行困难加大,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进一步显现,其经济社会发展必需转型。《规划纲要》明确指出珠三角地区应“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率先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因此,珠三角地区下一阶段发展的重点和攻坚任务是提升内源型经济的竞争力,对外经济的发展也应以提高经济内生能力为目标,以尽快将基于低成本的比较优势升级为基于技术和知识的竞争优势。

  发展内源型经济、增强竞争优势需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保护和激励自主知识产权、培育自主品牌;需要扩大规模、利用先进技术,提升劳动密集型加工业;需要通过重点项目带动、上下游协调发展,打造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但是,在如前所述内外交困的局面中,难以依靠市场力量尽快自发形成竞争优势,需要外力的引导和推动,将资源引入发展潜力大、规模经济和投资效益明显的核心城市及产业,形成增长点或增长极。进而通过核心城市的迅速成长,引领和带动整个珠三角地区的发展。

  目前珠三角难以自发形成区域经济增长极

  增长极理论是发展中国家、甚至发达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及区域政策制定的一个重要理论依据。其核心思想是把有限的稀缺资源集中到发展潜力大、规模经济和投资效益明显的少数部门或区位,建立并增强经济增长点,同周围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构成势差,进而通过市场机制的传导和媒介力量引导整个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一般来说,欠发达地区推动经济快速发展需要选择几个特定的区域为突破口。在一个特定的区域中,也需要选择特定的产业或城市作为区域的突破口。由此,增长极可能是产业增长极、城市增长极,也可能是多元增长极。

  区域经济增长极的形成可能是自发的,比如长三角中的上海市,在自然地理空间或经济空间上,依靠市场的力量自发形成了核心区域,并通过对周边区域的辐射作用,带动区域内其他地区的发展。我国目前已形成的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和京津冀地区三大经济圈虽然从空间特征上看都属于城市经济圈(城市增长极),但只有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比较接近经济学意义的城市经济圈。

  经济学意义上的“城市经济圈”通常是指由一个具有较高首位度的城市经济中心、和与中心密切关联且通过中心辐射带动的若干腹地城市所构成的环状经济区域。一般具备三大要件:第一,有一个首位度较高的城市经济中心。“首位度”一般以经济总量居第一的中心城市与经济总量第二位城市的GDP比值来衡量。经济中心的首位度越高,其凝聚力和集聚功能越强,经济圈的发展规模和经济效能也越大。第二,有若干周边城市。它们既是中心城市经济能量释放或扩散的承接地,也是支撑中心城市发展的要素资源供给源和重要的市场。第三,中心与周边城市的内在经济联系紧密,具有“极化—扩散”效应。

  上海的首位度2002年为2.6(苏州为第二位城市),2008年为2.0,为三大城市经济圈中最高者。围绕上海中心城市的周边城市根据与上海的经济联系强度依次有苏州、无锡、杭州、嘉兴、宁波、南通、南京、常州、湖州、镇江和扬州。上海作为长三角的核心城市,有基础雄厚的重化工业,经济带动能力很强。同时,上海也占据了产业技术高端,目前着力发展的钢铁业、汽车制造业、电子信息等产业都属于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产业链长,需要的产品配套和集群可以扩展到很大的腹地区域。于是,以上海为核心,辐射周边城市,周边再向外延扩展,自然形成了覆盖整个长三角的产业联系。

  但并不是每一个特定的区域经济都能够自发形成增长极,在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可能不具备自发形成增长极的条件。即便在经济发达地区,如果区域内存在多个实力相当的中心城市,也难以形成一个核心、统领周边的态势,如环渤海地区中北京和天津都没有形成“龙头”地位。在不具备自发形成的条件下,需要依靠政府的力量诱导引致形成。在比较优势明显的地区更多地投放资源,对推进型产业进行投资或批准大项目支持,使之形成具有强大推动力量的核心城市或产业集群(增长极),打造“引致增长极”。

  

  

   目前,珠三角地区并没有形成居核心地位的经济中心,也没有明显的“极化—扩散”效应,只能视作各城市并行发展的“环珠江口城市经济带”。其中,珠三角经济实力最强的龙头城市广州虽然经济结构较为完整,但是工业基础不够雄厚,对周边城市难以形成强劲的辐射和带动;珠三角其他重要城市中的深圳和东莞由于政策和区位因素,以外源经济为主,主要依托香港与海外,与内地经济联系不够紧密;与广州毗邻的佛山市除了人力资源外,对广州的依赖也不明显,多年来依靠民营资本发展起较强的工业体系,经济自成一统。由此可见,在向内源型经济转变的过程中,珠三角地区难以自发整合区域资源,形成良好的“极化—扩散”增长态势,而需要借助外力推动,形成强劲的增长极,才能尽快推动整个区域竞争力的提高。

 广佛同城化:打造珠三角的经济增长极
  广佛同城化有助于打造珠三角的城市增长极

  广州市作为广东省的政治中心和经济龙头,在广东全省及珠三角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广州市单打独斗难以成为珠三角区域经济的增长极,急需借力。

  

  如表1所示,2008年广州市GDP达8215.82亿元,2009年达9112.76亿元,位居全省第一,全国第三。珠三角的二位城市深圳从总量上看只是稍逊广州,但是在工业基础、产业结构、国内需求的规模以及作为中心城市的聚集能力和辐射能力上明显弱于广州。在未来发展方向上,深圳还是应该利用毗邻港澳的优势,继续发挥外向型经济特点,承担起对外经济窗口和桥梁的角色。而广州应利用较强的工业基础和便利的交通优势,加大对内地辐射,弥补珠江三角洲腹地狭窄的不足,拓宽珠江三角洲的发展空间。因而,广州最有望成为新的增长极。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广州市尚不具备成为珠三角增长极的条件。

  首先,与上海相比,广州在珠三角的经济规模优势不足,首位度偏低,2008年和2009年的首位度分别为1.05和1.11,动态看虽有提高,但几乎体现不出作为核心城市的规模优势。

  其次,广州市的工业基础不够雄厚,带动力不足。广州是传统的轻工业城市,虽然“八五”时期以来一直大力发展重化工业,初步形成以汽车制造业、电子产品制造业、石油化工制造业为主题的三大支柱产业,但是重工业基础依然不够雄厚,辐射和带动能力有限。比如,广州汽车企业的原材料、关键零部件、整车制造都掌握在外国公司手中,自身的产业链不够长,对周边地区的产业难以形成带动;另外,石油化工、造船、钢铁、机械制造以及电子信息等战略产业的行业规模和企业规模都不够大,辐射能力有限;再者,包括汽车、电子信息等在内的产业核心技术都掌握在外国公司手中,广州的工业尚未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第三,由于广州的规模优势和工业基础不够、以及珠三角城市大多面向海外市场,广州与周边城市的经济联系不太紧密。此外,在服务业,广州以物流、金融、信息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虽也有较快发展,但目前依然是传统服务业占主导地位,对整个区域工业体系的服务功能有限。

  广佛同城后的广佛都市圈,情势大为不同。

  首先,广佛同城后的经济规模优势大大增强,城市首位度明显提高。因为佛山市经济实力强大,在珠三角二线城市中居首位。从总量上看(如表1所示),佛山市GDP位居广东第3,仅次广州和深圳,在全国位居11。从增长率上看在珠三角各城市中也是独具鳌头,2008年和2009年分别为15.2%和13.5%,与前两位城市的经济差距在逐步缩小。广佛同城可以达到强强联合的效果,根据图1,广佛两地的面积虽然只占到珠三角的20%强,但占区域人口的1/3,经济总量占到40%以上。以广佛作为珠三角地区的核心城市,2008年两地GDP总量为12549.12亿元,逼近上海的13698.15,首位度为1.6。2009年两地GDP总额为13927.26亿元(上海为14900.93亿元),首位度为1.7,规模优势明显增强。

  其次,佛山的工业基础和优势可以和广州互补。佛山市经济以第二产业为主,制造业基础雄厚。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佛山已发展成为以工业为主导的制造业名城,“佛山制造”享誉海内外。目前已形成家用电器、机械装备、金属材料加工及制品、陶瓷及其他建材、纺织服装、电子信息、食品饮料、塑料制品、精细化工及医药、家居用品等十大优势行业。

  就两地产业的区位商 排名来看,广州区位商在1.5以上的产业依次为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烟草加工业、橡胶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和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佛山区位商在1.5以上的产业依次为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木材加工及藤、棕、草制品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和金属制品业。两地在全国拥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并不相同,意味着双方产业具有明显的互补性。同城后的广佛都市圈产业结构更为齐全、工业基础更为雄厚,打造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空间更大。

  目前,广佛同城的产业发展优势业已显现。2010年6月,一汽大众的华南工厂落户佛山市南海区,迅速改变了珠三角汽车产业链“广州整车、佛山汽配”的格局,广州向佛山延伸的汽车产业链变成广佛汽车产业链。可以认为,在广佛同城的推动下,广佛有望成为华南甚至全中国最重要的汽车整车制造产业集群,而这个集群也将是中国最成熟、最完备、市场化最高的汽车产业集群。汽车产业集群的壮大势必产生对周边城市的带动和辐射。

  第三,广佛都市圈的快速发展势必加强广佛与周边的经济联系,易于产生“极化—扩散”效应。随着两地现有产业的壮大,以及不断腾出更多的空间发展高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广佛客观上必然需要广阔的腹地,向其转移低端产业和部分产业链。广佛都市圈经济的繁荣也将为周边地区带来更大市场。另外,广佛周边地区也需要借助广佛的辐射发展自身经济。

  那么,广佛同城化如何打造珠三角的经济增长极?

  在我看来,最为核心的问题是以发挥各自竞争力、深化分工、错位发展为原则进行产业协作,共同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中心。当然了,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对接不同,产业协作主要是市场行为,政府的规划只是指引,并不能直接进行资源配置。所以,近期内两地应尽快打通物流、人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树立“广佛同城”品牌,制定优惠政策,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广佛同城化的发展以交通设施一体化为先导的意义也即在于此。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98550.html

更多阅读

最新广佛肇轻轨线路图:肇庆境内设6站,牌坊站取消(转)

最新广佛肇轻轨线路图:肇庆境内设6站,牌坊站取消广佛肇城轨至少15分钟一班车,佛山25分钟可到肇庆 ◇广佛肇轻轨拟设置11个站点,肇庆境内6站,佛山境内5站 ◇轻轨止于星湖东门,牌坊站取消 ◇肇庆人恐不能直达广州,佛山西站计划预留通道往广

营销说:同质化葬送了企业的明天?

中国当前市场竞争的同质化的现象特别明显,无论在什么行业里,都有一群前赴后继者,在产品研发上,你推出一样产品当能被消费者喜爱的时候,市场上同类的产品便会像雨后春笋一般萌发,这就是市场的同质化现象。所谓“同质化”是指同一大类中不

闽南金三角区域规划 闽南金三角 谁的同城化

      在改革开放初期,“闽南金三角”作为一个经济词组,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并称,三者的内涵等同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而今,尽管厦门大打文艺小清新招牌,在国内的知名度和旅游收入均连年高涨,但厦门、漳州、泉州三座

“8·15”回顾:一个岛国的经济崛起

     对于中国和许多太平洋国家而言,“8·15”意味着解放和重生。68年前的这一天,日本军国主义的战车终于在强大的反法西斯力量前面停了下来,亚太地区一场持久的灾难宣告结束。然而除了歌颂可歌可泣的抗战故事,这个日子也是值得我

声明:《广佛同城化:打造珠三角的经济增长极》为网友飞天超女侠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