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芳:难堪的转身(3)
“我认为雅芳的直销没有做起来的原因,最主要的还是市场、价格体系太乱了”,周锦辉自认,他所遇到的是“普遍现象”,而这些长期没有得到扭转的奇特局面,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他作为一名正规经销商的信心。 屹立不倒的黑店 在黑店和网络店铺出现以后,情况已经变得越来越糟糕了。用淘宝搜索雅芳产品,满眼的打折产品让人目不暇接,很多甚至给出了3折甚至2折的低价。 周锦辉也发现,泰兴市的“雅芳黑店”越来越多,而泰兴市的雅芳市场陷入混乱状态。 对于经销商而言,黑店的出现,对雅芳专卖店的生存,简直是一个致命打击。周锦辉举例说,黑店可以从泰兴的其他区域中以低于5.5折的价格拿到这些店面囤积的货物,然后随意以低价卖出,这严重挤压了他的两家雅芳专卖店在泰兴的市场,他的雅芳专卖店经营也开始走下坡路,甚至出现月亏损现象。 2009年,雅芳提高了销售任务,经理店的月订货金额标准从每月2.5万元提升至3.5万元,专卖店月订货金额从最低7000元调整到1.5万元。这样一来,周锦辉的销售任务压力更大了。 “如果完不成,就有可能被删店,或者被降级”,周锦辉解释。所谓“删店”,指的是雅芳可以单方面取消其经销商的资质。 2009年3月20日,雅芳泰兴区主管电话通知周锦辉,“根据公司规定,你有两期提货没有兑现,4月份锁账号,5月份直接删店”。“从那时起,我对雅芳就丧失信心了”,周锦辉说。而石家庄地区的一名雅芳经销商,也遭遇了跟周锦辉相似的情况。 面对雅芳的严厉警告,周锦辉认为,他的专卖店经营的亏损,缘于雅芳的管理不善所致的泰兴市场的混乱,“从这个角度上来说,雅芳应该负有责任,如果要关店,雅芳就必须给我一个合理的说法,收回店面积压的货物”。 与此同时,从2009年5月30日开始,周锦辉多次向雅芳行政督察部(即雅芳打黑部门)、客服中心举报9家泰兴的雅芳黑店。 “从去年5月到7月间,我给雅芳的客服中心打了6次电话,举报泰兴的雅芳黑店情况,他们一直说稍后给我答复,却一直没有下文。到了去年7月21日,雅芳公司打黑部门的一位相关负责人才给我电话答复说,雅芳公司规定是,除了特殊情况,我举报的这些黑店,原则上重复(被举报)的店一年之内只查一次。我向分公司反映,分公司对我的答复是:你那里的环境已经是够好的了,全国你去看看,比你环境差的人多了,人家不也还在做吗?!”周锦辉回忆。 这名沮丧的经销商最终发现,“雅芳公司的打黑部门形同虚设”,“以前,黑店进货,需要向雅芳专卖店拿货,而到了去年9月26日,当年3月份已经被查到的、名单被公布的那家黑店,它们竟然还可以生成雅芳直销员的SP账号(直销员的一种进货账号),这说明它们可以直接向雅芳公司里面拿货。我多次举报的黑店也没有得到相应处理,比如,公司系统3月份公布的已经被处理的那家黑店,到了去年9月27日,竟然变成了雅芳公司的专柜!” 周锦辉认为他的屡次举报,基本上是无效的,“雅芳公司的政策是在默认和纵容黑店,直到现在,泰兴雅芳黑店横行的情况也依然没有改变”。 他开始不断地致电雅芳公司总部,询问关店后存货怎么处理。经多方协调努力,雅芳关闭周锦辉店面的问题得到解决,他那次的维权获得胜利,最终,他的门店得以继续经营。 早在去年3月,雅芳公司就派出代表和周锦辉再次谈收店问题,当时雅芳做了部分妥协,希望对周锦辉专卖店收店当做个案处理,同意收回周锦辉的店面货物,但拒绝赔偿。而周锦辉认为,雅芳如此不作为的行为导致自己的长期亏损,他应该获得雅芳赔偿,而且他的店面问题并非个案,全国的雅芳专卖店经销商都受到了类似的损害。于是,周锦辉开始联合其他专卖店,走维权之路。 杀出走麦城之困的可能? “自获得中国首张直销牌照以来,雅芳始终致力于不断完善自身的经营模式,坚定不移地使其朝着以直销为主的经营模式的方向发展。根据政府批文,雅芳的6000多家独立专卖店自2006年起就已同时具备雅芳直销服务网点的功能,为雅芳的直销员和消费者提供直销服务”,对于经销商的强烈质疑,7月15日,雅芳(中国)有限公司北京负责媒体沟通的人士给《新民周刊》记者发出的一份“媒体声明”称。 这份多少显得有些像例行公事的声明称,“在此完善过程中,雅芳专卖店已经从第一代发展到第五代,无论是店面形象还是服务质量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为了进一步提高专卖店的竞争力,扩大其盈利空间,从7月起,雅芳将支持发展一种更专注于直销服务的专卖店经营模式,以推动雅芳在中国的直销业务的发展”。 “雅芳将对其计酬制度进行调整,均衡直销、直销服务和零售方面的折扣比例,使积极提供直销服务的专卖店能获得更好的业务拓展机会,并跟上雅芳在中国的直销业务发展步伐”,“今后,雅芳的500多名地区销售经理将专注于提升直销业绩。同时,雅芳将重新调整广告宣传和产品营销管理策略,以充分发挥直销产品宣传手册的作用”,雅芳(中国)有限公司同时称。 对于外界关心的,是否会缩减专卖店事宜,雅芳并无回应。 “现在我们雅芳整个的直销计划都在按部就班地进行之中,没有更多的信息可以披露”,雅芳那位负责媒体沟通的人士对本刊记者表示。 在去年7月,哈尔滨市12家雅芳专卖店联合向雅芳(中国)有限公司要求退货,并列出退货的三条理由。消息甫出,让雅芳深陷“退货门”。 而自去年深陷高管贿赂丑闻后,这家被笼罩于阴云之下的公司在面对新的不好的消息时,多少显得被动而僵硬。 今年4月下旬,雅芳宣布将涉及贿赂的4名高管,包括大中华区总裁高寿康、中国区首席财务长和负责公司事务及负责政府公关高管,以及直接向雅芳全球CFO汇报的驻纽约审计主管罗塞特(Ian Rossetter)停职。 这个已经持续了两年的调查,起因源于一名员工致信雅芳全球CEO钟彬娴,称有与中国政府官员旅游相关的不当开支。 4月底,高寿康遭停职不到半月之际,南拉丁美洲原总经理、在雅芳工作达25载之久的奥多内兹(Rene Ordonez)临危受命,火速上任。 近日,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市场营销研究所特约研究员、直销专家胡远江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表示,“在过去,雅芳中国市场的经营班子没有被重组以前,它的两难是:究竟是沿用过去的连锁经营模式推进市场,还是用新型的国际直销战略来重建市场?但是现在它的中国市场领导班子重组了,它很明确地要重启它的直销战略,所以,雅芳必须面对一个困难的现实:如何保障过去6000多家专卖店的投资权益,如何让它们按照公司战略有所调整?” 胡远江认为,从现在的情形来看,雅芳采取了一个“软着陆”的战略,即“两条腿走路”的方法:一是让其原有专卖店逐渐转化为服务网点,二是启动其直销模式,重新整顿、过滤它原有的专卖店机构。 因为,从现实来看,中国市场一直是雅芳的短板。拥有101亿美元销售额的雅芳,中国市场只占到全球销售额的3%左右。并且,从2007年开始,雅芳在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岌岌可危,2008年为21亿元人民币,2009年销售额仅25亿元人民币。今年4月30日,钟彬娴在雅芳投资者会上称,2010年第一季度,中国公司销售收入下降了31%,亏损达1000万美元,在2012年才可能扭亏为盈。 “从全球范围来讲,雅芳的业绩好过于安利。但安利目前在中国市场上的年度销售总额,至少是雅芳的10倍以上”,胡远江说,从全球范围内而言,直销战略对雅芳来讲是最具核心竞争力的经营模式,它在美国实行的也是一种主要和电子商务结合的创新直销模式。 钟彬娴在雅芳的一次会议上总结,中国市场上的直销员数量比2009年锐减了25%,她认为,造成人数锐减的原因不是贿赂调查,而是雅芳在中国现行的直销、专卖店“混合”模式。 雅芳历年苦心经营起来的6000家专卖店的销售网络,如今看来,将成为其转型全直销面临的最大难题,也是摆在奥多内兹面前的一项挑战。 胡远江说,对于经销商来说,这次调整,表面上是利好消息,专卖店既能暂时被保留,还增加了新的服务功能和服务费收入,但是,实际上专卖店在保留了经营权的同时,也面临强大的直销商渠道系统的竞争,直销员是移动的专卖店,活跃性强,在抢夺顾客资源以及以及经营成本上,专卖店都受到威胁,“而且政策变化的话语权在于雅芳公司,一旦变动,经销商将面临隐患”。 他提醒,这种“软着陆”的战略意味着,“雅芳在中国市场上的6000多家门店将面临重组、淘汰、改变的态势,将会出现:其一,雅芳的大部分门店经营不下去;其二,也会有一小部分门店留下来,成为它所谓的直销服务网点”。 “首先,雅芳要和经销商加强沟通,这是很有必要的;其次,它要能够适度地保障经销商的权益,才会对它执行‘软着陆’的战略有所帮助”,这位从事直销研究14年的直销专家,现在,提出了他审慎的忠告
更多阅读
雅芳:难堪的转身(2)
这种局面的出现,基于当时的一个背景。1998年,政府颁布“禁传令”,雅芳一度放弃了发展直销员的战略,转而在中国各个省市大力发展自己的销售店铺——这看上去与任何一家化妆品零售企业,并无二致。在当年,雅芳就开了400家门店,将其直
雅芳:难堪的转身(1)
继“贿赂门”、“传销门”、“退货门”之后,雅芳再度深陷“合同门”的漩涡之中。 记者/贺莉丹 愤怒的雅芳经销商 2010年6月15日,是雅芳与专卖店续签合同的日子。 新合同,让雅芳6000多
欧莱雅化妆品有毒 欧莱雅 百年化妆品品牌的传奇(3)
在收购小护士和羽西之后,盖保罗高调宣布,他已经基本上建成了“金字塔”。以中国为例,欧莱雅在华目前一共拥有12个品牌。按照“金字塔”理论,欧莱雅在中国的品牌框架包括了高端、中端和低端三个部分:塔尖部分。高端第一品牌是赫莲娜、兰
开发区转型升级的思考 雅芳转型后的思考(上)
雅芳作为颇受女性信赖的国际化妆品品牌,始创于1886年美国纽约,已经拥有117年的历史。这个畅销全球的国际化妆品品牌赢得了无数女性的青睐,在全美最大的500家企业当中,雅芳不仅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因其“一切为了女性”的鲜明的企业宗旨
开发区转型升级的思考 雅芳转型后的思考(下)
3、利润为王是通路混乱的始作俑者 雅芳公司采用的是阶梯性返利的销售模式,即根据销售量对经销商返利,销售越多,返利就越高。这种做法在调动经销商的积极性,不断扩大销售半径和产品辐射范围上的确有效,但过分强调销量则引发了各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