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中国最大的本土券商中信证券,发布了一份业绩大幅度缩水的半年报,1-6月中信证券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6.28亿元,同比减少了31.31%。面对如此巨大的下滑,公司列出了三项理由:
首先是经纪业务同比下滑得厉害。虽然公司没有说明公司的平均交易佣金率为多少,但A股市场上为争夺客户,通行的交易佣金率几乎达到经纪服务(通道费和税收相加基本接近万分之二点五)的成本——万分之三。在这个市场环境下,中信本来在经纪业务上就不是强项,利润之薄可以想象。 据半年报的数据,虽然同期公司的经纪业务市场占有率略有提高(市场占有分额提高0.45%),但整体的收入还是下降了20.22%。这对今年上半年中信的业绩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虽然在市场上中信不以经纪业务著名,但经纪业务收入差不多还占中信全部收入的一半。上半年中信合并报表后的营业收入79.05亿元,其中经纪类业务收入就达37.40元。尽管比之其它券商,中信在投行、基金和融资融券的创新业务上多有收入,还不算过分依赖经纪业务的。但没有了靠天收的经纪业务,中国最大的券商的报表想好看,也是很难的。 公司给出业绩下滑的的另外两条理由,分别是自营收入巨幅下降和人员营业网点的增加使得营业费用大涨。 公司给出自营收益下降的理由,逻辑性很强,认为受同期沪深指数下降28.30%的影响,因而使得自营收益减少了9.82亿元,虽然还保持着3.56亿元的净收益,但同比下滑了73.43%。自营显然也不是中信的优势——尽管中信在报表期内,还全资控制着中国最好的基金管理公司:华夏基金管理公司。 至于营业网点和人员增加导致的费用大增,这大约是自今年初中国证监会对券商新增营业网点开放后,券商跑马圈地的附带效果。虽然在这份报表里,中信还有近250家营业部,但对于已经卖掉中信建设(全国各地拥有120家营业部)的中信,其今年三季报开始,就只能合并这个数字一半的营业部佣金收入了。 中信要想保持中国券商龙头的地位,跑马圈地的速度也许还不能慢下来,可以想见这部分费用还会上升。虽然卖掉中信建设后中信获得了近86亿元的股权款,这部分现金即使都花在营业部的扩张上,按照目前的市场状态,给中信证券三年五年的时间,也未必能够开出120家新的营业部。何况受制于中信本部和中信金通、中信万通之间的同业制约(证监会已于今年8月正式下文,规范三家都是独立法人的证券公司的经纪业务的地理区域了),中信跑马圈地不能慢下来的速度,想快起来也不容易。 在这份并不好看的报表背后,中国目前的龙头券商中信证券今年上半年日子不好过,可以用蒋介石在抗日时期著名论调:攘外安内来总结。虽然中信的情况,大约难知是先攘外好,还是先安内好。 先说中信今年的安内吧!这个变化,起自中国证监会强调“一参一控”的政策变化。虽然从中信自己的业务角度,它未必想出售某些资产,比如它肯定不愿意出售中信建设,因为这对它的经纪业务产生的影响太大了。但就和它当初未必想收购华夏证券一样,监管层的法规和行政命令,都不是那一家券商可以抗拒的,尽管在市场上,中信是中国券商绝对的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