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英语书转让 防范华尔街



  文/钟凌枫

  7月21日上午,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

   金融监管改革法案。此举也标志着美国“大萧条”以来,最大规模金融监管改革法案正式走上历史舞台,成为了风云变幻的华尔街上金融监管者的新标尺。

  的确,不管是美国本土还是全球特别是欧洲,每个人都憎恶华尔街,理由很简单,因在每6个工人中就有1个人找不到工作时,投行却在大量增聘人手。当高盛公司CEO布兰克·费恩近日一掷千金,以2600万美元现金买下纽约富人区豪宅时,普通人仍在为偿还按揭房贷苦苦挣扎。这个时候,你会做何感想?

  而华尔街似乎没有人会关心按揭付款的问题。在7000亿美元纳税人资金的救助下,纽约市金融业去年收入丰厚。据纽约州审计署公告,当地各类金融从业者共计分红200亿美元,人均12.4万美元。若形势按此继续发展,2006年创下的人均分红19.1万美元的记录可能很快不保。高盛、摩根大通、摩根斯坦利和美国银行美林证券在今年一季度的每个交易日中,收益空前丰厚。根据评级机构标普的预测,华尔街二季度利润与上年同比将增长252%。而普通人的补充养老计划401(k)的投资境况仍然惨不忍睹。

  据近期参与民调机构佐格比国际调查的62%的受访者认为,华盛顿特区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更为善待华尔街金融业。佐格比的调查结果还表明,63%的受访者对华尔街缺乏信心甚至毫无信任感可言;71%的被访者相信金融业是制造这次衰退的主要根源;61%认为金融业从业者薪酬过高。另外,62%被访者对华盛顿特区的信任感也很低,或毫无信任感;62%称华盛顿特区在危机中对金融业比对普通美国人更优厚。

  人们的各种美好梦想,与占7%GDP的强大金融业冲突,最终导致长达2300页的金融改革法案出台。虽然这个法案能满足愤世嫉俗者声讨华尔街的部分问题,但实际上并不能解决问题。

  华尔街的痼疾

  时下,人们的普遍般看法是,在金融机构工作的人士傲慢自大、无能和不谙世事,对外界批评薪酬和行为方式抱恶劣态度,甚至认为是对自由市场经济的攻击。华尔街人士喜欢表示他们也曾对社会有过人道主义帮助。但这都只是偶然,不像他们赚钱行为那样常见。

  金融体系崩溃,以及如期而至的恐怖景象在华尔街出现是毫不令人怀疑的。但普通投资者并非完全无辜地置于世外桃源。就在华尔街的贪婪者以普通人难以承受的按揭贷款和其他产品来诱惑消费者时,人们原本应能够像另一些人所做的那样对他们说不。

  在除华尔街之外的企业中,奖金一词通常意味着是支付给业绩出众员工的一笔报酬。但这个词在华尔街通常代表员工基本薪酬一部份,特别是对那些数量远超过CEO的普通员工。使用奖金一词表示基本薪酬,实际上是因华尔街金融企业以前都是由合伙制经营时所遗留下来的说法。但成为公众持有的上市企业后,早就不应再沿用奖金来表示基本薪酬。但近乎偏执的华尔街,一直沿用这一说法。公众因而大不反感,也就不难理解了。毕竟,若无政府以纳税人的钱施以援手,这些金融企业早就不存在了。

  因此,所有银行都应承认,是政府和纳税人挽救了它们。对这些重获新生者而言,它们应停止用收取高额透支费和信用卡游戏方式来欺骗人们中的弱者。吊诡的是,银行加速了它们的欺骗速度。这也提醒我们:绝不能轻信华尔街,金融机构中虽有善者,但机构总是维护自己的利益,而不是投资者。

  然而,问题的最终不是薪酬,而是竞争能力。这些企业的CEO并不懂得现代金融产品风险对经营的巨大影响。这些公司是因无知和贪婪两方面结合的毒性而致死。因而,华尔街的痼疾就目前来看,并没有得到太过明显的解决。

  就在金融改革立法的威胁去年突然出现时,金融业为此花费了13亿美元游说,甚至不惜重金聘请42位财政部前官员,包括众议院前议长哈斯特德、参议院前多数党领袖多尔和罗特、众议院前多数党领袖阿米和格普哈特在内的73位议员进行游说。其中游说最甚者为靠450亿美元纳税人资金救助方得以苟延残喘的花旗银行。

  不想改变痼疾的是华尔街,但美国人对华尔街的耐心似乎已经到头了。

  难见分晓的法案

  不可否认,此次出台的最新法案是历经众多利益集团艰难博弈的产物,这也导致其从起草伊始便饱受质疑与争议。也正因如此,最终出炉的金融监管改革法案与奥巴马政府的最初构想已经有不小差距,严厉程度已经明显弱化。因此,新规的出台能否有效防范华尔街系统性风险、避免金融危机重演,其效果尚难肯定。但不管如何,在多重的质疑甚至是忧虑之中,美国金融业新时代的大幕,已是慢慢开启。

  对于普通消费者、金融机构以及投资者来说,这一法案的意义是复杂的,阵痛与希望并存。对普通老百姓而言,未来不能再享受超低利率环境下的融资,将降低当期福利,但会有助于将消费与收入更有效地匹配;对银行业而言,手脚将被束缚,但同时也防止了未来次贷危机的重演;对投资者而言,新的监管环境可能意味着他们会失去部分超额利润的投机机会,但同时也降低了出现巨额亏损的机会。

  但是随着监管新规的出台,其所能为市场带来的安全感能有多少,成为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在控制华尔街的贪婪上,尤其为社会公众所关注。毕竟,2007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正是贪婪的华尔街对金融衍生品的滥用,导致了这场危机的爆发。

  针对金融衍生品的风险管控,新监管法案可谓多措并举。为了防止华尔街机构因为过度冒险而在整个金融体系兴风作浪,新法案定制了一整套限制措施。包括提高银行控股公司资本充足标准;限制银行自营交易及高风险的衍生品交易;对企业高管薪酬进行监督,确保高管薪酬制度不会导致对风险的过度追求等。

  然而在对近乎所有金融机构态度严厉的同时,惟独漏掉了对次贷危机负有重大责任的房地美和房利美。有业内人士表示,针对房地产市场风险管控的空白,可能将是此次金融监管改革所留下的最大隐患。3年前,正是房地产风险敞口。在低劣的放贷标准与糟糕的风险管理推动下形成的不良贷款,造成并推动了这场危机。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金融工具都是对冲与接手风险的手段。一些市场参与者利用它们来接手房地产风险。但历史证明,造成危机的不是产品本身,而是基础的风险纪律。

  1989-1990年的储贷危机,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楼市泡沫以及1837年的经济大恐慌等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不尽相同。但它们和其它危机都有一个共同点:涉及房地产价值及风险敞口的风险管理标准和业务实践日益放松。

  对于两房问题所留下的监管空白,有分析认为,其真正原因是:奥巴马政府和民主党党团急于在中期选举前取得金融监管改革突破,而无意涉足两房改革这一政治雷区;此外,在没有好的替代方案之前,贸然处置两房也可能会威胁到美国房地产市场来之不易的微弱复苏。然而,共和党人认为,民主党历来都是两房的政治盟友,所以不愿意对其痛下狠手——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谨慎的防范

  这一次华尔街的危机,美国大量的评论都将之喻为飓风或百年一遇的洪水,这无形中暗示了此次灾难的不可预知和不可抗拒性——既然无法预知,也就无从谈起防范了!还是沃伦·巴菲特一针见血。多年前,谈到公司肆无忌惮举债时,巴菲特指出:“直到潮汐退去,你才知道谁在裸泳。”如今,潮汐正在退却,进入我们视野的那副图景谈何美丽。除了暗潮下不断浮出的裸泳者,我们的脑海中也再度浮现出那些愚蠢的主张和草率的选择——正是它们让我们陷入眼前的灾难。此般触目惊心的景象我们已经历多次。

  不过,就像飓风地带那些顽固的居民一样,我们往往很快就选择忘记刚刚过去的疾风暴雨,并劝说自己:从现在开始,一切都会好起来。然而,我们为什么就不汲取显而易见的教训呢?答案是:轻松赚钱时代滋生的狂妄自大日久弥坚,一系列愚蠢的金融概念在过去30年中大行其道。

  华尔街暴富,普通投资者收益尚可,因而人们容忍了这种结局。然而,今天的市场可能是一个非法操纵的游戏,普通投资者不能指望联邦政府能够帮助投资人解决所有的问题,而是必须学会和华尔街作战,做出聪明的投资决策。普通投资者应关注会轻易让自己成为被猎食对像的如下投资活动。

  共同基金

  在牺牲投资者利益让自己暴富时,规模高达11万亿美元的共同基金业几乎难有竞争对手。基金时下的年均费用比例(经与基金规模加权处理后)达0.81%,故该行当年收入可轻易达890亿美元。富足的管理费用反映投资者渴望投资能有跑赢大势的业绩,但结果通常并非如其所愿。前10年内,实行主动投资管理的基金的年均收益甚至比市场平均表现还差。

  令受害加剧的是投资者在错误的时间内进出基金。有业内人士注意到,在截止2005年的前10年内,至少200只基金出现了想要博取科技业收益并随后遭受亏损的最大规模的资金流入量。而此期间,这批基金总体业绩水平略逊于标普500指数的表现,年率化收益仅8.8%,低于市场总体的9.2%。

  以上0.4%的差异似乎不足叹息,但各基金具体实际表现远比8.8%的总体水平要差不少。现实情况往往是投资者将更多资金投入热门基金的时间太晚,每当市场下跌后又成群结队逃离市场。因此,他们每年实际获益最多2.4%。

  然而,经纪人和基金经营者确获利颇丰。据业内人士推算,他们每年能从这些基金榨取约200亿美元利润,如同经营博彩俱乐部。

  对冲基金

 华尔街英语书转让 防范华尔街
  若有人成为富豪,他们还会被推荐投资对冲基金和私人股权投资基金。若足够聪明和幸运,他们或许能成功。从不公开披露信息的私人股权投资基金一直向外界推介如何以可供选择的其他投资方式赚钱的理念。但人们应了解,这不是在让普通投资者赚钱,而是在让从事咨询顾问的业内人士如何赚钱。他们还有着另一些引诱投资者入市的口号和理念。

  基金经理在通往财富之路的关键实际上还是随机性,有部分人的确能跑赢大市。他们更寻常的做法是使用高比例财务杠杆。这种做法让投资者在牛市中尚能获利,呈跑赢大市之势,看起来值得付出占增值部份20%的费用,而一旦进入熊市,投资者会损失惨重。

  若投资者向表现不佳的基金经理人继续支付固定比例费用;若企业听凭并购顾问胡言乱语,而自己对并购前景一无所知;若企业不时邀请理财咨询机构进行咨询等,这些行为都是导致金融业收益爆增的各种因素。投资者经常买卖股票行为也是在向高盛、摩根、美林和其他曼哈顿金融机构进贡自己的财富。

  人们不能指望政府或国会的帮助。它通过让规模大到无法破产的银行能继续从金融衍生产品、对冲基金和私人股权投资交易上赚钱,而同时仍让纳税人资金作为它们后盾的法案。

  此外,投资者也需要检讨和反思自身行为。市场中有众多受托人在等待着咨询业务,登记注册的投资顾问也易于联系。他们不从投资者出售的金融资产中收取任何佣金,而只是以一定比例按小时,或年度收取咨询服务费。若散户投资者想在大证券行开设受托管理业务,他们只需在其处开立一项特别收费账户,以此让该证券行按受托人规则行事。

  华尔街变得越来越富有,是因为投资者在为其添砖加瓦,后者自身同时还是制造金融危机的负面因素。因此,普通投资需要以更明智和简单易行方式来改正自己的错误,防范贪婪与无知的华尔街的误导!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98320.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小林明子fallinlove英文版 letnotfallinlove下载

原文地址:小林明子fallinlove英文版作者:hello小渔高中的时候大概是在朱茵和郭富城演的一个电视剧里听过他们唱的一首英文歌,但只是剧里他们唱卡拉ok时出现的,也不知道叫什么名字。后来L说她有歌词,我让她帮我写在了一本英语书的后面,但依

Singlish与拼尔尼斯 英弗尼斯 英语怎么拼

很多说我的英语是Chinglish,可能是因为它不像正规的英文,也许其中的确有些语法毛病,但也有很多地方是我对语言的一点主动创造,这样的创造在中文已经是屡见不鲜了,与其说是Chinglish,倒不如说是Singlish.Singlish=Strongart'sEnglish.对于

是否能坚持???~~~樊蓓蓓 快乐女声樊蓓蓓

人常说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昨天同学又给我说了一遍这句话,然后谈了一些生活中的事,对自己震撼挺大的。高中一个同学做到销售部经理,业绩全国全十,我说你是怎么做到的,他说一个字,拼。生活中不管是什么如果想得到就不会轻而易举的成功,都要付

声明:《华尔街英语书转让 防范华尔街》为网友最是奢侈少年梦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