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8226;赫德(Mark Hurd)这出肥皂剧正渐渐变味,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有趣故事,讲述某位首席执行官一些性格上的小缺陷,或者一家董事会宁可让股价大跌,也要维护公司道德价值。 事件发生一个月后,这位惠普(HP)前首席执行官被迫辞职一事又有了新的转折,明确宣告了目前整个IT业正在开辟的新战线。 本周初,全球最大的大型企业IT系统软件开发商甲骨文公司(Oracle)任命赫德为该公司高管。不到24小时后,赫德的老东家、全球最大计算机硬件生产商惠普提起诉讼,以期阻止任命。 鉴于这类企业的亲密同盟一向是现代IT业建立的基础,此次纠纷凸显了更深层次的裂痕。甲骨文老板拉里8226;埃里森(Larry Ellison)将惠普董事比作“苹果(Apple)董事会里的白痴”——苹果董事会曾将创始人之一的史蒂夫8226;乔布斯(Steve Jobs)炒了鱿鱼。这种恶毒的讥讽无疑是往伤口上撒了一把盐。 甲骨文没有耐心为自己开辟新的技术市场。与思科(Cisco Systems)一样,该公司进入了服务器和存储业务,与IBM和惠普相分庭抗礼。为了自卫,惠普正逐渐将业务范围扩大到网络设备领域,并一直在努力加强其软件业务。 赫德加入甲骨文是一个明确的信号,表明这些企业相信,未来最有潜力的盈利点在于将更多种类的软件、硬件和服务打包销售——甲骨文本周迫不及待地用行动宣告了这一点。惠普自卫性质的法律行动表明,它认识到了这种威胁。 外界一时间还看不出,为何会有人如此急切地希望进入计算机硬件领域。根据技术研究机构国际数据公司(IDC)的数据,到2013年,全球服务器销售额将缓慢增长至522亿美元,但即便如此,这一规模仍要比危机前的2008年萎缩近10%。 技术进步的力量似乎都不利于硬件公司。从保证计算能力成本逐年下降的摩尔定律(Moore‘s law)势不可挡的发展,到让在更少的机器上处理同等工作量成为可能的“虚拟化”的普及,大部分价值似乎都落到了技术行业的客户手中,而非供应商。但在追求整合的背后,隐藏着两个合乎情理的目的。 其一是保护公司核心业务的利润率。随着竞争面的扩大,核心业务的利润率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 IT业保护利润率的传统方式是利用专利技术来锁定客户。但在10年前科技泡沫破灭后,游戏结束了,均势开始向客户倾斜。此后,开放式标准的普及降低了客户寻找产品的难度。 将技术捆绑销售是对此采取的一种应对措施。即使技术捆绑仍然疲弱,但单一产品的销售和支持渠道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作用。有各种IT技术可支配,也让供应商在产品定价时有了更多选择。
![手机行业洗牌 赫德肥皂剧背后的行业洗牌](http://img.413yy.cn/images/a/06020206/020612022613947664.jpeg)
纵向整合的第二重目的,是通过进入新领域,弥补核心市场增长的放缓。用行业术语讲,一切都是为了从客户那里获得更大的“资金份额”。 同时追求市场份额和保护利润率,这两重目标并不能永远彼此兼顾——这也是华尔街对有些多样化经营感到犹豫不决的原因之一。不过,即使利润率有所压缩,但利润总额增长也应该能起到弥补作用。 这个过程的受害者,可能是那些面对意欲扩张的竞争对手全力进攻,无法保护自己肋腹的公司。这有助于解释,为何会对数据存储公司3Par展开愈演愈烈的价格争夺战——该较量上周以惠普获胜而告终。 落败的戴尔(Dell)也许避免了支付过高价格,但代价是无法扩宽其战略选择面。 除了直接收购,技术公司还迅速转向依赖越来越少但日趋亲密的同盟。全球最大的存储设备制造商EMC,最近就试图通过与思科成立合资企业,弥补其产品面过窄的缺陷。随着IT业过去所依赖的松散合作伙伴关系转变为竞争关系,以往的友谊将被抛弃——埃里森看来非常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 埃里森本周早些时候指责惠普让两家公司“在IT市场继续合作”变得“几乎不可能”。鉴于他自己最近的行为,很难相信这不是他一直以来就有的结论。 译者/何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