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无德 姜奇平:让员工幸福的价值观 有德的一面更有道的一面
姜奇平 一个社会的最高理想,是为大众谋幸福。一个公司的理想,为什么就不能为员工谋幸福呢? 我研究阿里巴巴[15.00 -0.79%]从创业至今,一直认为这家公司最大的特点就是理想不断。现在,要将公司从“最佳雇主公司”转向“最具幸福感公司”,马云又发表了他最新的理想,就是“也许我们的员工不是最有钱、不是收入最高的,但是他们在阿里巴巴工作是最有幸福感的”。没有人这样要求马云,是他这样要求自己。
在传统商业文明中,企业习惯性地把钱的问题留给公司,把人的问题交给社会。当富士康发生连环跳时,公司新闻发言人认为员工的社会方面的问题,应交给社会心理学家去关注。这明显是把企业和社会割裂开来,在推卸企业社会责任。 也因此,我们这个社会急需阿里巴巴这样的正面标杆。 维护“生态系统” 从马云的观点看,公司、社会、员工,是一体化的商业生态系统。企业需要将客户、股东、员工三者之间关系作出明确的次序排列。公司不满足于做最佳雇主公司,因为雇主毕竟仍是经济人。雇主还要有社会人的属性、自然人的属性。除了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还有人对于人的关系。既然谈到人,就不能把人只理解为物质的人、挣钱的人,还要把人当作自主的人。不仅要问人吃饱了没有,挣了多少钱,还要问他快乐不快乐、幸福不幸福。 马云让员工幸福的价值观,除了有德的一面,更有道的一面。这个道就是新商业文明。要求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商业模式内在统一,就是新商业文明的重要之道。商业生态系统,必然要求对社会有利的,也是对自己有利的;对员工有利的,也是对公司有利的。不是要牺牲经济利益去追求社会利益,而是要通过生态和谐,让二者根本不产生矛盾;不仅不矛盾,而且还相互促进。 反泰勒制悖论 拿管理来说,泰勒制把人管成了机器,虽然提高了工作效率,但不利于发挥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以人为本的管理,关心人、尊重人,希望人快乐幸福,这对公司并无坏处,如果公司的发展有赖创造性,调动人的因素就不再是非商业的考虑,也完全可以出于商业的考虑。 将来单打独斗的企业将越来越吃不开,企业生存发展越来越依赖于价值网络或商业生态系统,营造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氛围,增进社会资本,有助于减少缔约交易费用,提高企业的效能。企业社会责任也可以成为商业模式的必要组成部分。 从员工的角度来说,“辛苦加快乐”是一种新的价值取向。辛苦,说的是工作,快乐是意义。前者体现了工具理性价值,后者体现了目的价值。马云讲,幸福感,是你自己能够善于切换思维所带来的内心满足。切换到什么样的角度才能带来人心满足呢?就是正确处理好工具理性与人生目的之间的关系。当工作不再仅仅是一种谋生手段,而是同社会的福利的增进、同个人价值的升华联系在一起时,一切付出将变得更加有意义。即使从商业角度看,这样的道理也是成立的。快乐可以让劳动成为劳动本身的报酬。让员工快乐,可以是另一种意义的增加报酬。 在人均3000美元以下的社会中,吃饱了就幸福,有钱就快乐。但人均收入超过3000美元的社会,都或多或少开始出现有钱但不快乐的现象。中国2010年人均收入将超过3000美元,有钱但不快乐有可能成为普遍现象。马云提出给员工真正的幸福,体现了企业家高度的社会责任意识。他客观上是在给社会分忧,为社会和谐出力。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CECA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副主任、国资委国资监管信息化专家咨询组专家。
更多阅读
千年奇画:说不完的《清明上河图》
千年奇画:说不完的《清明上河图》--戴立强1953年1月,东北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前身)举办《伟大祖国古代艺术特展》,“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卷”为展品之一,千年遗珍首次公之于众,引起极大关注。2004年11月,此幅画卷回沈“省亲”,展出再次引起轰
姜奇平:2014中国互联网总结及2015年展望
从2014年到2015年,中国互联网经济正从量变走向质变。互联网像一只小鸡,正在冲破自己的躯壳,融入到周围的实体世界中。各行各业联合起来,INTERNET已经在实现。互联网实现自己的方式,就是消失在各行各业之中,成为驱动创新发展的新引擎。互联
张萍:让情商“增值”的人
曾几何时,我们常常认为一个人能否在一生中取得成就,其智力水平是第一位的,即智商越高,取得成就的可能性就越大。但后来的心理学家们普遍认为,情商水平的高低对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也有着重大的影响,有时其作用甚至要超过智力水平
实战技巧:让你心服口服的推销技巧
在美国零售业中,有一家很有知名度的商店,它就是彭奈创设的“基督教商店”。彭奈常说,一个一次订十万元货品的顾客和一个买一元沙拉酱的顾客,虽然在金额上相去甚远,他们对店主的期望却是一样,那就是希望货品“货真价实”。 彭奈对
俞敏洪:让接受教育的孩子有尊严地活着
北京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总裁俞敏洪在南宁三中作报告,就“关注学生,开创教育新局面”这一主题,提倡老师、家长应用正确的方法鼓励孩子,让接受教育的孩子有尊严地活着。 俞敏洪认为,老师与家长有责任也有义务,让每个接受教育的孩子有尊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