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泳泓:正面能量的影响力



古希腊有一位技艺超群的雕刻师,名叫比马龙(Pygmalion)。他用一支洁白如玉的象牙,雕刻出一位美如天仙的少女加拉蒂亚(Galatea)。比马龙深深的爱上了她,日夜祈求神将雕像变成真正的少女,和他成为终生的伴侣。最后精诚所至,神被比马龙的痴情所感动,于是将雕像变成少女,比马龙和加拉蒂亚终成眷属,永浴爱河。比马龙与加拉蒂亚的故事,后来成为心理学上广被研究与讨论的主题:比马龙效应(Pygmalion Effect)。

所谓比马龙效应,就是期望的应验;当我们对自己有所期望时,这个期望总有一天会实现,这就是所谓的“自我应验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当老师对学生有所期望时,这个期望总有一天也会实现,这就是所谓的“教师期望”(Teacher Expectations);担任管理者的主管,对部属当然也应该有他们“主管期望”(Superior Expectations),这便是职场中的“比马龙效应”。Pygmalion在汉英字典中还有译为“比马龙”或“皮格马利翁”,只是音译不同,无所谓对错。有人认为“比马龙”这个中文译名翻译得很好,诚然,如果我们将自己比成“马”,可能自己就像一匹马;如果我们将自己比做“龙”,可能自己就像一条龙;这种说法也许可以让“比马龙效应”变得好记一点,但重点是,它在管理上该如何运用或能有何启发呢?

日前我有一位在大学任教的友人,告诉我一段几个月前在他们学校开学时,校长在一个创业座谈会跟授课老师分享的心得—“正面能量的影响力”,这位校长在座谈会一开始还没说话之前,先拿出两碗看似一模一样,都装满着煮熟米饭的碗,要全体的老师先传阅一下,然后问道:“各位老师看出来这两碗饭有何差别吗?”大家都发现这两碗饭仔细看来,其中一碗饭中间有一些微微发黑,而另外一碗则看来正常。校长接着说:“这两碗饭是完全一样,同时煮好装好的,但我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对它们做了一个实验,我对其中一碗每天不停地赞赏与鼓励,但对另一碗则是不断地责骂与否定,结果一个星期下来,那一碗每天不断遭我斥责的米饭,它已经从碗中心开始发霉,也就是各位看到微微发黑的景象;而那一碗不断接受正面能量的米饭,除了略显得干燥外,一切完好如初……”在这里我们姑且不论实验条件有无差误,但这位校长以这个简单的实验告诉他的老师,对学生发挥正面能量的影响力,是多么的不容小觑,而平日担任管理工作的经理人,又是如何面对他的部属呢?

一个成功的经理人,必须体认以下四个事实:

事实一:管理是一种透过他人之力,将你所指定事情完成的一套互动过程。

事实二:你对你的员工的需要,远大于他们对你的需要。

事实三:你的价值是来自于你的员工做了些什么,或是他们为你做了些什么,而不是你做了些什么。

事实四:一个主管的管理能力,是看当他不在时员工的表现,而不是他在时员工的表现。

如果我们认清了这些事实,再想到比马龙效应与这两碗米饭的故事,那么,我们该怎么做,是不是变得清楚而明确呢?让我们开始拿正面能量来期许自己以及我们的员工作吧!期望的力量确实会把人们推向期望的目标!也许有人会怀疑,真的会产生比马龙效应吗?经验告诉我们,虽然我们有着许许多多的梦想或理想,但是,绝大部分的梦想或理想都不可能实现!是的,因为我们忽略了“筑梦踏实”这四个字。这四个字在管理上的意义便是“充分的准备”,包括制定周全的计划、找出利害关系人与沟通计划、发掘执行障碍与排除的方法、寻求管理资源(包括预算、人力、机器设备、原材料与时间)、必要的培训与历练,等等,这些都是缺一不可的。当主管为部属制定期望、工作目标或要求工作成果的时候,这些“充分的准备”都是必须一并拿出来谈的;主管不能光给期望、只下达工作目标就放任部属自生自灭,然后一旦失败再来卸责式地训斥部属。也许有主管认为部属本就应该自己解决问题,那么试问,如果部属都已经或应该已经拥有这些自立自强的能力的话,那他们又何需你这个主管的管理与监督呢?管理者存在的价值不正好是在这里吗?

许多人害怕对自己或对部属的期望或目标定得太高,变得“好高骛远”,那么我们来看看什么是“好高骛远”。依据台湾国语日报辞典的解释:“说话做事只求高远而不切实际是好高骛远。”所以说期望或目标订得太高,变得“好高骛远”的问题是出在“不切实际”,而绝对不是在“求高远”。不切实际就是前面所说的“不筑梦踏实”与“欠缺充分的准备”。教育学家与管理实务界都曾做过一个研究,在期初要求学生或员工,自行预测他们到期末的考试成绩或考绩等级,结果发现在期初自我期望愈高的学生或员工,他们到期末的实际的成绩或考绩表现也真的愈高;而期望愈低者,他们实际的成绩或考绩也愈低。那么既然这件事这么的容易事先掌握预测,那么担任管理者的我们,难道不能有一些事前的作为吗?

我们对自己的期望,深受他人对我们期望的影响;别人对我们正面的期望,如一句鼓励的话,常常是我们迈向成功之路的推动力。主管期望员工表现正面,员工就会往正面的方向走,投入的“筑梦踏实”与“充分准备”越多,效果越明显、时间越快。作为一个组织的领导者或经理人,我们无需花时间研究“人性本善”或是“人性本恶”,也不需要坚持“人性管理”或“狼性管理”,因为它们都有它们的功能与影响力,但不讳言的,它们也都各有死角与运用限制,在治标而要求快速看到成效的时候,二者或许各有千秋;但讲到治本的根本基础建立时,则正面能量的影响力与比马龙效应,才是王道。在我咨询的无数客户中,许多公司的制度设计与纪律规章,规定得如同防贼一样的,结果我从没有看到他们公司的失窃或舞弊有过减少,反倒是处处防贼就到处是贼。我看到许多公司负责管理监督或审计稽核的主管,天天费心思考的,都是如何纠出错误或抓到弊端,却没有去用心思考如何使人不再犯错,这是工作的盲点,治标而不治本。毕竟,组织真正需要的是一直“兴利”,而不只是天天“除弊”。人生在世真正需要的是正面能量与激励,而不是一堆永无止境的负面情绪与抱怨。 (作者系安元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董事CEO)

(本文选自《管理学家》杂志2010年02月刊)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98034.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正能量”的作文 关于正能量的作文素材

原文地址:“正能量”的作文作者: 城郊李卫全六、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正能量”本是一个物理学名词。现在,社会上对这一词的使用频率很高。一切予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

张伟:“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税收中的运用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税收中的运用中国财税浪子王骏:本文系国家税务总局稽查专家张伟老师的作品。张伟老师作品已经在中国会计视野论坛发布。大师的作品之所以受人关注,在于大师的评述既联系税法,又考虑实际,虽然身处税务官方,却能保持

人物 于吉红:我喜欢一切美的事物

于吉红:我喜欢一切美的事物文/杨杨于吉红一直觉得,从小有个兴趣非常重要。她的儿子今年读高一,从小也跟着母亲在实验室做实验,潜移默化地,做科学(科研)也成了他的理想。有一次,小男孩捡到一块有孔的石头:“分子筛!”结构中密布着纳米级孔

声明:《于泳泓:正面能量的影响力》为网友西瓜味少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