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忠:唤醒老宅子的人



撰文|倪里勋 图|张健

“参观世博会,一定不能错过浦西的城市足迹馆;如果没有去,就错失一个精彩的看点,这是一个重大的遗憾。”

在李建忠的1877会所内,他竭力向我推荐他的“世博看点”,对所有的朋友,他都如此:“除了中国馆,最值得看的,就是城市足迹馆了。”

之所以推崇这个地方,李建忠有点私心——该馆智慧厅的“运河城曲”部分,有他个人的古建筑收藏,包括一座气宇轩昂的晋商大宅中亭廊、一座有着浓郁江南风韵的古戏台、一座来自浙江诸暨,有200年历史的老宅,另外还有一些古建筑的局部,林林总总加起来统共有六七处。

收藏200幢老宅

李建忠收藏有200多座古建筑,在国内,恐怕无人能与之比肩。

他的收藏中,包括民宅、官邸、祠堂、戏台、亭廊、古桥等等,这些古建筑出自山西、安徽、浙江、福建、江西、贵州、江苏等地,让人吃惊的是,他的收藏不同于一般人的零打碎敲,而是整栋整栋地搬迁。古宅构件数目庞杂,将这些大到梁柱小到雕花砖石的物件悉数搬出,并在新地方按原样完美对接,其工程之浩繁细致,常人难以想象。

古宅整体搬迁,光是拆卸,大致就需要以下程序:工程技术人员实地勘察测绘,初步拟定拆卸方案;拍摄录像,实录房屋样貌、框架结构;测量、记录、核实各类大小构件的多种数据及安装工艺;摸清所有的拆卸安装工艺,确认万无一失后,请工匠庖丁解牛般拆卸,拆下的各类大小构件分类编号造册,梁柱、门套等大物件用土法人工运输,小一点的肩挑背扛,运到有车辆可以行驶的大路上,然后接驳车船,包装装箱。

古宅部件运抵上海黄浦江畔的仓库后,还要进行繁琐的清洗修补和防腐防虫工作,为了建筑构件不至在清洗中有损,李建忠请专家配置了四五种清洗液,用于不同材质构件的清洁。一些特别娇贵的雕花物件,李建忠亲自上阵,用柔软毛刷绣花般摩挲,就像怕弄痛了它们似的。

用的工匠也很讲究。李麾下聚集了一批中国最好的古建筑修缮工匠,他们很多来自浙江东阳,参加过故宫、雍和宫等大型修缮工程。有些人不仅是他的工匠,同时还是古宅房源的“线人”,“线人”团队在全国各地寻找房源,提供照片、录像和文字资料,经李建忠筛选后,专人为古宅建立档案,排好交通路线。之后不久,他就率队前往实地勘察。一座老宅子,从拆到运抵上海,少则半月,多则月余。

为把上述三处建筑迁往世博会,光是动迁费就花了超过1.5个亿。

李建忠和古宅结缘,要回溯到上世纪末。他本是上海人,幼年随父母到了贵州,后来参军,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荣立三等功,上世纪90年代初转业到上海后,先是在旅游局工作了一段时间,觉得自己不是当干部的料,于是拉起山头,开了一家设计工程公司,做建筑环境设计装饰。没几年,公司就风生水起,先后承接了诸如西郊宾馆国际会议中心、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上海东郊宾馆、上海国际网球中心、兴国宾馆等项目。其中西郊宾馆的1、2、3号楼及7号楼是三代国家领导人在上海的下塌处。

 李建忠:唤醒老宅子的人
没有专门学过建筑装潢设计的李建忠,似乎对环境美,尤其是中国的传统美学,有一种天然的领悟力,这和他的成长经历和性格有关。在贵州时,他就很喜欢民俗、民族文化,经常一个人东逛西逛,搜些古旧什物,一旦看上了一个东西,就盯着不放,非要弄清其中的细节道道。他喜爱传统文化,在部队时,几乎购买了所有能搜集到了碑文字帖,光硬笔书法字贴,就一沓沓堆了满满一桌。跟他相熟的一位书法老师说,直到今天,李建忠在研习书法时,还把老师写字的各个环节拍成录像,输入到手机里,一有空,就放慢镜头钻研。

干建筑装饰的那几年,李建忠搜集了不少古代民居构件,有石雕、木刻、砖雕等,虽零散,竟也放满了几间屋子,有同道的朋友来,他会得意地拿出来供大家把玩。

和很多做得开生意的人一样,李建忠喜欢朋友,喜欢热闹,在朋友中,是出了名的“仗义”。当兵的时候,他因家里经济宽裕,一发工资,就分发给战友,自己一分不留。开了公司后,朋友就更多了,朋友来,少不得吃吃喝喝,自己因从小在贵州长大,喜欢贵州菜的那份酸中带辣的劲道,于是,就开了间贵州餐馆“黔香阁”,自己多年搜集的那些古建筑构件,也正好派上了用场。

“毒”眼光,新空间

人们把李建忠和收藏古宅子直接划上等号,大概是在2002年左右。在第一家“黔香阁”筹建之际,李建忠就开始了整幢古建筑的收购。几年里,李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在他收购的200多栋古宅中,最大的一处是山西的一座祠堂,占地超过了1500平米,最小的一处,有二进,来自浙江衢州,就是如今常被用来招待客人的“1877会所”。

收古宅,李建忠的眼光很“毒”,他心里有五个准头:其一,年代越久远越好;其二,制造是否精细,工艺是否精湛,越是雕工好,用料金贵的,越入法眼;其三,是否有人文故事,比如宅子主人的身份、其社会地位以及对地区的影响;第四,体量越大越好;最后,学会放弃。如果符合以上条件,但损毁严重,运输有问题,难以修复的,只能一声长叹。

对200多栋建筑,李建忠“手心手背都是肉”,他如数家珍的,是两栋年代最久、来自明朝中期的建筑:一栋来自山西,一栋来自江西。而珍贵的金丝楠木建筑则是在福建找到的,有600平米左右,材质和雕工也尚佳。李建忠的古宅构件中,有些藏品堪称“绝版”。直径1米、高6米的整根梁柱算不得稀罕物。

1877会所在李的收藏里不算精品,但多数人却从中看出了他对于古宅收藏保护的一些精妙做法。

“中国人对居住环境更注重精神层面的追求,比如这老宅,每个精美的雕刻都有来历,讲述了中国人的忠孝礼仪、忠君报国、光宗耀祖的故事。建筑的构造和布局,也传递着‘天人合一、四水归堂’的思想。你看这天井的斜坡都是朝内的,雨水自然流淌滴落在自家院落里,收集的雨水可以日用,也可以备作消防应急,水还象征着聚财。”李建忠指着1877会所的天井又说,“也不是先人传下的所有东西都要一成不变地传承。时代在变,人们的审美眼光和审美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我的任务就是在修复这些古建筑的同时,有所扬弃,有所创新,让古建筑的精华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

“中国人讲究含蓄,老宅子大多色彩单一,在视觉上难免感到沉闷压抑,所以,在修建改造时,我注意在色彩和用光下功夫。”

“应用性收藏,开发性保护”,这是李建忠提出的古建筑收藏保护思路。在这一思路下,诞生于清光绪二年(1877年),原名“飞英楼”的1877会所内,第一进两旁的厢房不见了;紫檀木描金椅和英国百多年前的大铁皮箱子唇齿相依;众多的木雕、石雕、字画和琉璃灯柱、汉白玉方几、丝绒沙发共处一室;1米见方的木制鸟笼内藏着投影仪;包着铜皮的廊柱旁,有精美的仕女屏风,也有酒红色的幔帘。一幅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水墨画裱在玻璃面板内,挂在天井彩色琉璃顶下。二楼的空间色彩和布置则更令人迷醉:18世纪美国的Frigidaire冰箱内,竟然镇着冰啤酒,花梨木长几上放着漆绘雪茄盒和粗粗的雪茄,泛着幽光的留声机的不远处,是躺在玻璃柜中,有些年份的红酒……

“我很少关心营业额”

李建忠经营的集团公司,下设4家公司,所涉行业包括工程设计、环境艺术、餐饮文化、艺术品收藏经营等,公司规模在不断扩展,需要他拍板处理的事也越来越多,可是,和他交往的人,从来不觉得他是大忙人。“我把六分的精力用在经营管理上,还有四分精力,花在家庭和自己喜欢的事情上。”

他常和圈内人打高尔夫,把皮肤晒到黧黑;喜欢棋牌,喜欢书画书法,也喜欢和朋友一起喝喝茶谈谈山海经,当然,也钟情美食——为了一道菜,他会泡在黔香阁的厨房里,和大厨一起试验、琢磨,弄个通宵不睡。1877会所改建那会儿,他3个月盯在那里,不放过每个细节。这些在他看来不是工作,因为那是“自己喜欢的事”。

如今,躺在浦东造船厂大仓库里的一堆堆古宅部件正等着惊艳亮相。在李建忠宏大的计划里,这些养在深闺中的尤物经过专业工匠的精心梳妆,将在黄浦江畔形成一个古建筑新群落,届时,200多幢古宅将由蛹化蝶,摇身为特色超五星级精品酒店、休闲SPA、会展中心、博物馆、戏剧演出场所等,将为上海带来更多的文化意蕴。

访谈

Q:最近在关心什么事情?

A:唐骏学历事件。我不喜欢这个人,感觉太爱做秀,不实在。从一开始就那样,在微软做个中国区总经理其实是很平常的事,用不着炫来炫去。

Q:在企业界,你有佩服的人吗?

A:有啊,马云。这人有大智慧,敢说敢想,后劲无穷。

Q:很多企业盘算着上市,你不动心吗?

A:很多朋友都劝我上市,说这样我的资产就会十倍、几十倍地增长。我很奇怪,有些企业把上市作为终极目标,以为一上市钱就拿到了,就万事大吉了。我认为,上市只是企业发展的一个手段或阶段,上市的目的除了为企业进一步发展取得资金支持外,更主要的还是在于让品牌、企业制度、管理等方面能接受市场的考验。

Q:企业和营销都需要用概念包装,你是否认同这一点?

A:(激动状)我真看不懂,企业营销竟然流行“概念”一说。有人说你想一个概念出来,包装一下就可以卖钱。概念是什么?概念是一堆空物啊!和泡沫没啥两样。没有实在的东西,光有概念有什么用?!

Q:如果有人出200万买你这对石雕(指1877会所中厅的一对石雕),你卖不卖?

A:不卖。给2000万也不卖。以前有朋友到我这里来玩,有人也提过这问题,他问我干嘛不卖,要是他就卖。

Q:那为啥不卖?

A:我喜欢的东西是没有价钱的,我没把它们当商品,那是一种缘分。

Q:有没有想过这些收藏将来的命运?

A:老宅保护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我还没有想这么远。个人的能力总归是有限的,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能唤起全社会保护民间建筑的意识。对现有的古宅,我有很多构想,希望它们能创造一个新的历史文化旅游休闲产业。

Q:听说这两年你收宅子的速度慢了下来。想收手了?

A:这两年知道老宅价值的人多了,一些人零打碎敲地收购老宅构件,并做它用,让人可惜。藏在偏远民间的好宅子还有不少。这两年,我是不敢多收,主要还是考虑到收了以后的后续问题。如何运输?放在哪里?如何保护?等等,都是要仔细考虑的。这些老宅都已是风烛残年,我不敢做有伤老宅的事。

Q:你相信“命”这东西吗?

A:我觉得自己一路走来,“命”挺好的。中国人讲“命”,我理解的“命”就是“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Q:那么,你觉得自己的性格怎样?

A:我性格中的一部分,比如追求完美、讲究细节,也常常困住自己,让自己累得不行,有些事要讲细节,有些事,讲不得。我从贵州刚到上海那会儿,因为分配在旅游局,一到上海就“鲜格格”准备学英语,结果学了3年,换了各种教材,永远都只学到第三课。为啥?我死抠那些音标,非要搞清楚这个字母为啥在这里这样读,到那里就不这样读。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97840.html

更多阅读

李悔之:心头滴血的数据

李悔之:心头滴血的数据搞笑2015-09-09 00:10:56昨天,有一位网友转来一篇文章,说:北大教授潘维又胡说八道,气得我要吐血,老李您写篇一章驳斥他一下吧。打开文章后,才发现是我曾看过的一篇文章——北京大学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主任潘维在香

金庸笔下人物之李莫愁:爱与恨的交集

金庸笔下人物之李莫愁:爱与恨的交集解密女魔头李莫愁一生情史文/韩庄子者本文被推荐到新浪文化博客史话栏目。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声明:《李建忠:唤醒老宅子的人》为网友梦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