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当李安喜由齐鲁石化调任茂名石化总经理时,他面对的是这样一家企业:摊子最大,炼化能力位居中国之首;效益最差,综合绩效排名位列中国石化[8.14 -1.33%]五大炼化基地最后一名。
然而,3年过后,这家曾经备受批评的企业,一跃成为中国石化炼化企业综合效益排头兵;去年,她是中国石化炼化企业中亏损(政策性)最少的企业;今年上半年,虽受金融危机影响,它仍创造利税上百亿元,占中国第一经济大省广东省财政收入的1/60。
总结起自己的经验,李安喜说,以往人们以为,生产出效益,其实,管理也是生产力,管理也能出效益。
从2007年到2009年,茂名石化一年一个管理主题(2007年为“管理效益年”、2008年为“从严管理效益年”、2009年为“精细化管理效益年”),步步推进,而最为关键的是,管理工作并没有沦为口号,而是在实实在在对人的管理中,实现了企业效益的飞跃。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曾说过:“利用资源组成一家企业,若仅仅将资源按逻辑顺序汇集在一起,然后打开资本的开关,是不够的。需要的是资源的嬗变。而这种变化是不可能来自于诸如资本、原料之类无生命的资源的。它需要管理。”
追赶先进企业,既需要领导者身体力行,为企业框定和细化工作指标,更需要企业参与者的主动。而效益,正来自于对原来粗放型管理的扬弃。
很难想象,仅凭李安喜一个人,可以发现产品包装上少喷的两个数字,可以为企业降低成本十几万元;也很难想象,没有足够的细心和观察,茂名石化会发现仅仅用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就可以捕获石油运输船船员们的心,并因此增加效益上亿元。
调动起每一个企业参与者的积极性,不仅仅在于思想动员,而在于有一个奖惩分明的制度。
在茂名石化,管理者将考核指标分为“确保指标、力争指标、奋斗指标”三个台阶,对成绩优秀的员工,奖得让人眼红,对消极怠工者,则罚得让他心疼。奖罚分明的制度,实实在在地调动起了员工的积极性,茂名石化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年年有提高。
还是德鲁克的话,管理是一种实践,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且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
通过几年的精细化管理,茂名石化在今年上半年实现的利润接近40亿元,不仅与前两年全年的数字持平,这个数字也几乎是中国五大炼化基地中排名第二的约1.5倍。
今天的茂名石化,或许唯一的问题就在于,假如某一天李安喜这位强势精明的企业家一旦离开,还会不会有一位“敢于得罪人”的企业家接上来,在不折不扣的精细化管理中,继续提高企业的绩效。
当然,这个担心目前还为时过早。李安喜说,他还将安心做自己的广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