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受信赖的报纸 报纸的信赖来源



魏武挥

著名咨询机构麦肯锡最新做了一项研究,根据它的调查报告显示,“比起其他任何媒体,消费者更信赖报纸。有66%的人形容报纸广告‘能提供有效信息且令人信服’,相比之下,仅有12%的人对网络广告持类似观点”。这项调查是对英国新闻消费者所做的,但似乎给全球报业都能提供信心上的支持。

 中国最受信赖的报纸 报纸的信赖来源
这项调查没有提供纵向的比较,也就是对于报业人们历年的信任度。不过,与横向的网络广告的比较也已经让人颇可玩味。

先不谈广告,我的确注意到报纸即使在中国,信赖度也比网络高一些。好几次CNNIC的相关调查,都反映类似BBS或Blog的2.0式内容的可信赖度低于门户网站。而所谓门户网站的内容,其实大部分都来自于传统媒体(报纸或杂志)。从这些数据表明,的确人们似乎更愿意相信传媒组织而不是个人发布的信息。

另外一个证据是来自于本人的微博使用体验,我注意到人们在微博上发一条信息如果注明一个源出处,会得到更多响应。而这些源出处通常都指向一个门户网站的内容页面(storypage),在这张内容页面中,“出处:×××报”赫然可见。相反的是,如果源出处是指向一个bbs的帖子,通常就会有人用“求证”的回复以表示将信将疑。

这种现象引起了我对信赖这两个字的思考。对内容的信赖,说到底是来自于对某一群人的信任。对于2.0网络的信任其实是一种特定的信任:信任这个blogger或这个bbs里的id,这种信任建立在长期阅读和关注的基础上。而信任一份媒体则是一种一般的信任。对某个blogger或id毫不熟悉的读者信任内容的可能性就比较低,而从未看过这份报纸但偶尔看到了其中的内容,信任度相对而言还是较高的。但原因何在呢?

第一个逻辑上的推断是,人们认为有体系的传媒组织可以招募到更专业、更客观行事的人才。面试招聘见习这类一层层的劳动力筛选本身就是一种把关。经过人的素质上的把关,再加上传媒组织生产内容时的把关,会使得内容在普遍意义上变得更为可信一些。

第二个逻辑推断是,历史越悠久的传媒组织可信赖度越高。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是,传统媒体有点像贵族,而新兴的网络媒体有点像暴发户。在一般人的习惯思维里,贵族的话相对于暴发户的话,来得更为可信一些。而网络媒体本身对商业模式的过分关注,让人们对它的内容是否中立客观,也疑虑重重。相反的是,报业的内容生产者们,很少聚集起来高调讨论商业模式这档子事。

第三点则来自于一种反向思考,Blog或bbs上发布一条与事实出入较大的信息,发布者一般情况下并不会有太严重的后果,但传统媒体上发表一篇被证实为谣言的文章,相关记者或编辑将面临巨大的职业风险。这一点其实很诡异,因为从实际的传播影响范围而言,有些blog或bbs的影响范围远远超过一些报刊杂志的。但由于人们对传统媒体的信赖,影响范围不如网络媒体的传统媒体,或许,影响力其实是高的。这一推断上的“事实”反过来让人们觉得专业内容生产者存在巨大的职业风险而不得不小心从事。

最后一点其实最关键,那就是和形式有关。纸质媒体的形式之一是“想象中的稀缺性”,一张报纸哪怕是一百版,数量也是有限的,但网站的网页,则是随需随造或可随意拉长,看上去不具备任何稀缺性。稀缺性使得人们推断报纸会精选内容,查无实证或证据不足的内容轻易不会消耗那么稀缺的版面。

之所以最后一点很关键,就在于广告的投放。对于网络媒体而言,广告投放所需要的媒介平台似乎是无穷无尽的。只要有广告主,网络媒体总是可以找到页面来投放这个广告。但对于传统媒体,它必须考虑机会成本:因为广告所需要承载的介质是有限的。通常情况下,越是出价高的广告越容易得到稀缺的版面,从而证明广告主的实力,而有实力的广告主通常可以被视为可信的广告主。这属于一种其实经不起推敲的“常识”,但的确存在于现实中。

如果这些原因成立的话,那么,对于传媒而言必备的“规模”似乎需要再行推敲一下——特指内容规模,不是受众规模。比拼内容的庞大,传统媒体怕是永远落在下风。厚厚一叠的报纸,版面扩张越烈,就在自毁那份“想象中的稀缺性”。对于传统媒体而言,适当地保持一份稀缺式的饥渴,是否很有必要呢?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97375.html

更多阅读

西湖龙井茶 2014最受欢迎的西湖龙井品牌排名投票活动开启

第一期“2014年度中国最受欢迎的西湖龙井品牌排名投票”活动已于2015年1月10日拉开帷幕,供爱茶之人投票的品牌有:贡牌、御牌、卢正浩、艺福堂、狮牌和山地。投票截止日期是2015年3月31日,投票结果将在西湖龙井资讯平台(新华网上海频道

声明:《中国最受信赖的报纸 报纸的信赖来源》为网友彼岸花开忆流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