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大萧条时期的机遇 萧条时期管理“人学”当道



管理不仅是“人学”,更是“学人”。把人琢磨透了,也就把管理做到位了。

文·薛成

斯蒂文·巴利与罗伯特·孔达研究发现,一个世纪以来,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后者亦称人文主义,每隔20~30年就交替成为管理学主流,且与宏观经济周期吻合。景气时理性主义当道,萧条期则转向人文主义。他们认为,当公司绩效更多地取决于资本管理,则信奉理性主义;若更多地取决于劳动管理,则信奉人文主义。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肖知兴教授则提出另一种理解,“企业界缺什么,理论与舆论界就会喊什么”。景气时容易浪费,所以强调理性控制,节流增效;萧条期预算紧缩,所以强调信任,放手员工创新,开源增效。

一元管理还是多元管理?

管理学从创立起就与理性主义密切相关;人文主义则涉及颇广颇远。转换成管理学的逻辑,理性主义与人文主义的重大区别在于人的定位。理性主义将员工与物等同,人只是被管理。比如泰勒试验的标准铲,将工人视为人肉铲子。管理者有如上帝的视角,居于企业的中心,俯瞰苍生,即使尚未全知全能,也以此为奋斗的目标。

但众所周知,即使平庸的人也比铲子丰富得多。人可以承担多种复杂的任务,既能创造,也能破坏。工业革命早期就凸显这种两面性,多项重大发明出自普通纺织工人之手,而工人也经常罢工和毁坏机器,当时美国的监工在岗上都荷枪实弹。

 经济大萧条时期的机遇 萧条时期管理“人学”当道
人文主义则将员工也视为某种管理者,接近希腊神话或佛教,神和人的界限是模糊的。正如霍桑试验所显示的那样,整体的人只有自己才能管理,能被外人管理的只有一部分,且能被管理的部分通常是容易量化、不太重要的部分。越重要的部分隐藏得越深,越难被管理。这最终导向管理学的最高真理:管理是有限的。

管理中的理性主义和人文主义,可分别被称为一元管理和多元管理,或局部理性和整体理性,量化管理和质化管理。巴利和孔达称为“劳动管理”,还是一元管理的语法。

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如果你细心观察,可以发现楼宇的公用电梯有三种操作方式,对应三种业主。普通的楼宇,电梯由乘客自助操作,入住的也是普通企业。次之配置电梯工,这样的楼宇大多是政府办公楼。最少见的一种是有多部电梯,选择楼层的面板设在电梯间而不是电梯内,选定楼层之后,会有一部电梯专门迎送。据我观察,这种电梯多是某种新型政府机构或国企。不同的电梯,反映出企业和政府两种机构相反的管理模式:前者强调授权,后者强调制约,尽量减少参与者的数量和自由。

管理的多元性

明确了两种管理模式,就理解了它们与经济周期的关联。企业在景气时要完成业绩,通常是单一的、量化的,所以强调员工被管理。萧条期只求维持,实际没有明确的目标,允许员工自行其是。

相应地,激励分为内部激励和外部激励两种。一元管理强调外部的物质激励,多元管理强调员工的自我激励。萧条期预算紧缩,物质激励也会减少,更多地依靠自我激励,因此相应要尊重员工,充分授权。从积极的方面看,在多元管理中,每个管理者的行动构成其他管理者的环境,相生相克,就像力学的矢量合成,最终合力超出所有人的预计,成为创新和趋势。这也可以解释是谁创造历史的问题:较大且与合力方向接近的那个矢量,就是英雄。

凡事都遵循辩证法,萧条期也是发展期,跃迁到更高的平衡态,开始新一轮景气。当企业迎来好时光,管理者又出来收获果实,员工又降到“物”的地位。直到新的瓶颈出现。如此往复,生生不息。

自我激励贯穿萧条期,创新和趋势厚积薄发。否则如果仅仅是补缺,何以要补20~30年?巴利和孔达的研究截止于1992年。继往开来,以后是否还会如此往复?肖知兴认为,1994~2000年中国企业出现长景气现象,而业界流行信息管理系统和《第五项修炼》,反映的正是理性主义。这个解读需要具体分析。信息管理系统的早期项目主要是ERP,旨在提升资本管理;中后期项目如SCM、CRM及系统整合,则偏向多元管理和整体理性。而他对《第五项修炼》则完全搞反了。学习型组织的主体是组织不是管理者。啤酒游戏最佳地阐述了多元管理的精神:供应链上所有环节都理性行动,却造成全链条非理性的剧烈波动。

一元管理只适用于铲煤式的简单劳动。任务越复杂,周期越长,目标越模糊,越需要自我激励。高管的劳动就比蓝领复杂,所以其薪酬是工资、福利、股票和期权的复杂组合。股票和期权属于外部激励,包含自我激励的机制。也适用于所有知识型组织的员工。

心理学研究发现,一些情境下,外部激励会替代和削弱自我激励。有个老人困扰于几个孩子每天经过门前用力敲打垃圾桶取乐。聪明的老人没有直接阻止,而是雇佣孩子们敲打垃圾桶,孩子们很高兴,卖力地敲打。过了一周,老人找借口把十元减为五元,孩子们不高兴,但还是勉强地敲打。又过了一周,减为两元,孩子们愤而拒绝。世界从此清静了。

像爱迪生这样伟大的创造者,无论多么强的外部激励,都不可能催生出一个来。这也是巴菲特欣赏内部计分卡的原因。卡莉·菲奥莉娜主政惠普期间,大力推行物质激励,一个员工抱怨:“我以前工作是为了理想,现在给多少钱干多少活。”

总之,20世纪的更替即将终结。不能简单地说抛弃,而是超越理性主义/一元管理。萧条期,多元管理将不断提升。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97275.html

更多阅读

2018年中国经济大萧条 中国经济会迎来大萧条吗?

  温州的中小企业倒闭,高利贷老板出现跑路潮,10月的房地产成交量下滑,美国爆发占领华尔街运动,欧债危机岌岌可危,当前宏观形势下的中国经济会出现大萧条吗?  其实影响当前中国经济的主要是外部性因素,笔者认为,世界经济不会再坏下去

大萧条时期的幸福 萧条时期,管理“人学”当道

  斯蒂文·巴利与罗伯特·孔达研究发现,一个世纪以来,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后者亦称人文主义,每隔20~30年就交替成为管理学主流,且与宏观经济周期吻合。景气时理性主义当道,萧条期则转向人文主义。他们认为,当公司绩效更多地取决于资本

2017年中国经济大萧条 如何让你的服装在经济萧条时热卖?

  经济衰退时期,人们还购物吗?答案是肯定的。只是与以往多少有些不同的是,购物风向标越来越多地与时下经济形势相关联。今日美国的经济境况,很难不令人回想到上个世纪30年代那次接近毁灭性的经济大萧条,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那年那场经

声明:《经济大萧条时期的机遇 萧条时期管理“人学”当道》为网友追梦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