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奥马哈之雾
作者:任俊杰 朱晓芸书号:978-7-111-31524-7定价:36.00【内容简介】
1. 随着巴菲特在全球投资界的影响力的日益提高,对其的误读、不解也在逐渐增多。
2. 有些误读无关轻重,但另一些却使得众多投资者无法借由其所倡导的价值投资理念取得成功。
3. 本书针对那些在研究巴菲特及其投资理论的过程中存在的66个误读或质疑提出自己的观点,辅助以大量翔实的论据材料,旨在撇开迷雾,为广大读者及投资者们还原一个相对真实的巴菲特。
【作者简介】
任俊杰,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参与深圳股票市场(B股)的创建工作,90年代中后期开始学习与研究巴菲特的投资思想体系并一直延续至今。1999年6月在《证券时报》上发表的《巴菲特投资理念与中国股市实践》一文至今已被无数媒体和网站转载与收藏。
朱晓芸,留英金融学硕士,2003年归国以来一直从事证券研究、股票投资与资产管理工作。与此同时,开始持续学习、研究并实践巴菲特的投资理念与操作策略。期间,曾在证券媒体发表参照巴菲特投资方法改良和优化指数投资的文章,引起市场广泛关注。
【推荐语】
(特别解释:以下推荐人均为研究价值投资领域的专家,在业界知名度非常高。书写推荐序的庞宝林经理更是业界认为非常牛的专家。)
|!---page split---|
对曾经和正在关注巴菲特投资思想与操作细节的职业投资人、业余投资人以及介于这两者之间的半职业投资人,我都希望你们能-爱华网-看看这本书。本书为如何去全面特别是“正确”了解巴菲特的思想与操作体系,提供了一个全新而又不可或缺的视角。
——长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杨光裕
价值投资从来就没有被大众广泛接受,尤其是在投资领域涉世未深的年轻人。原因是正确应用、实践价值投资从来不像看起来那么来钱快。而“证券市场是可以赚快钱的地方”的想法一直是一个人们坚信的“正确的错误”。
巴菲特貌似简单地应用价值投资原理,一生获得了巨大的财富,但相对于全球成亿的炒股人,其数以万计的信徒在世界范围内似乎并不算多。
《奥马哈之雾》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向读者展示出多年来人们对巴菲特投资方法的种种误读,意在拨开笼罩在奥马哈上空的财富迷雾,不失为一本值得反复研读的、有助于财富良性增值的“智富手册”。
——同威资产董事总经理 李驰
我同意本书作者的一个观点:你可以不认同甚至不理会巴菲特,但不要误解了巴菲特。对于那些想模仿其投资方法的人来说,本书会是一个有效的辅助性工具。不得不承认,市场上对巴菲特的误读实在是太多了,而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对这些误读提出了自己独到并值得我们关注的见解。
——银河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熊科金
历史纷繁复杂、循环往复,一本好书有时候就像一盏苍茫岁月中指路的明灯。作为一名基于企业长期竞争力的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的实践者,《奥马哈之雾》给了我极大的共鸣和震撼,它厘清了过往、今天乃至未来,正在影响我们的多重理念、价值观、市场逻辑和哲aihuau.com学思考。我相信,这是一本经得起久远岁月磨砺、承载思想和理性力量的著作,值得我们学习与珍视。
——深圳东方港湾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但斌
【推荐序】
推荐序 真理越辩越明
巴菲特在全球各地非常著名,除了因他乃价值投资之泰斗外,还因其投资策略在过去数十年备受考验后仍屹立不摇, 更令他跻身世界富豪榜前列。
如今,不少研究他成功投资体系的书籍均非常热卖,皆因全球业余或专业投资者(如 基金经理等)争相学习及模仿,也希望能站在这位投资巨人的肩上,令自己的目光更加远大,募集更多的资金,觅得更多的长线投资者。
众所周知,若要在长线投资中取得成功的话,基金经理与投资者必须保持良好的沟通,拥有同样的观点,犹如同坐一条船,最终达到双赢的局面。但现实情况则似乎正好相反,如先锋基金创始人约翰·博格在其著作《伯格投资》中曾写道:“基金已经成为短期投资的一种工具,这种趋势是因为行业把重点放在了市场营销上。”
现在,一般基金经理持有股票的时间约为400天,中国的基金经理持有股票的平均时间则更加短暂。过去,国外基金经理持有股票的时间约为6年,基金投资人持有基金的时间约为3年,但如今人们对持有股票和基金的耐性似乎越来越少,我们也似乎正处于寻找长期投资工具的最差时期。
一般职业基金营销人员的目标为扩展基金的规模,即如博格所言:出现了营销的问题 ! 加上基金经理的业绩排名所带来的各种压力,这些几乎彻底地控制了基金经理的投资准则及行为偏好。
香港著名的“本地姜”及成功的价值投资者为惠理基金的谢清海先生、首域中国基金的刘国杰先生等;赤子之心基金的掌舵人赵丹阳先生、东方港湾投资管理的钟兆民先生等也非常有名;长城基金董事之一的任俊杰先生亦为其中一位佼佼者。
在香港或大中华地区进行价值投资特别不容易。惠理基金的谢清海先生在20世纪90年代募集资金时,大部分的资金均源于美国或海外等地,并不是香港。惠理基金的规模后来日渐壮大,表现也非常出色,大中华地区的投资者也变得成熟了,所以才从大中华地区募得了较多的资金供基金管理。
将来中国的价值投资基金经理是否需要走同样的模式?即价值投资型基金先在海外募集, 然后投资于中国市场, 待成名后才在中国本土集资。
任俊杰先生和朱晓芸女士在证券及投资行业拥有丰富的经验。多年来,他们根据自身在中国的投资体验及参阅非常多的有关巴菲特的资料,有不少专业与业余人士对巴菲特的投资体系长期存在并还在继续产生着诸多误解。
任俊杰先生及朱晓芸女士根据自己多年来对巴菲特的研究心得以及对市场中各种类型误读的长期观察,一起撰写了一本书, 找出一般人对巴菲特的66个误读。本人认为读者通过阅读本书将更能准确地认识及掌握巴菲特的投资精髓,如巴菲特最大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善用保险公司之浮存金以提供一个低成本的资金来源、巴菲特的能力边界、有所为及有所不为、内在价值评估方法的实际运用、绩优及质优企业之分别、如何享受巴菲特的快乐投资等。
牛顿三个定律举世闻名,但从股票投资的角度而言, 牛顿第四个定律——运动有害投资——却与我们失之交臂! 尽管这可能只是巴菲特的一句戏言,但内含的思想的确发人深省。
此外,本书认为:巴菲特十分注重投资中的风险管理,其中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对自己的投资范围进行严格界定。其实他不是投资于所有的项目, 他认为投资必须具有选择性。
本书的作者之一任俊杰先生与本人认识已达十载。本人必定拜读他的著作,也十分荣幸地获邀撰写序言。他和朱女士利用66个误读为引子, 然后道出他们自己的观点, 再于每一节利用不同的角度及不同的例子进行叙述,最后在每节末段把重点重新说明,以加深各位读者的认识及记忆,让“真理越辩越明”。
本人试图在此跟大家分享一下本书指出的第一个误读:人们对巴菲特的投资框架结构一直没能给出一个清晰的描绘。
本书的两位作者认为:这一项欠缺(本书提出的三种类型的误读之一)将导致人们即使已走近巴菲特的投资殿堂,也会不得其门而入!他们认为巴菲特的投资框架,就像一座“七层塔”一样,即
塔层1 :将股票视为生意的一部分
塔层2 :正确对待股票价格波动
塔层3 :安全边际
塔层4 :对“超级明星”的集中投资
塔层5 :选择性逆向操作
塔层6 :有所不为
塔层7 :低摩擦成本 下的复利追求、
其中,“将股票视为生意一部分” 为整个塔 (投资框架)的承重点,换句话说,投资者在上塔顶之前,一定要十分扎实地了解及分析不同股票的生意运作,并将自己的投资操作建立在“购买生意”这一基础之上。
如果各位读者想详尽地、清晰地了解巴菲特,除自己阅读所有有关巴菲特的书书籍和报道外,最重要的是要参阅所有巴菲特历年来致股东信。但如果你没有足够时间的话,本人推荐你认真读一读这本书。各位读者可通过此书能更真正地了解巴菲特!
庞宝林
东骥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