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清赢天下小说 《会说赢天下》第四章

 巴清赢天下小说 《会说赢天下》第四章


第4章把握说话分寸,处理突发状况

趋利避害是人类的本性,为了避免受到伤害,我们要尽可能学会采用各种方式来保护自己。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巧妙地说话,就是通过我们的智慧,让那些危害到我们或者有可能危害到我们的不利因素远离我们,使自己受到保护。

妙语巧解尴尬事

谁都有说错话的时候,这往往会使人陷入尴尬的处境。尤其是在公众场合的失言,可能会给自己造成极大的紧张心理。如果不及时弥补,将会贻笑大方或者使局面不可收拾,甚至导致自己某一方面的失败。

在这种情况下,巧妙地说话,让自己摆脱尴尬就显得尤为重要。给自己找个台阶,用机智巧妙的语言来弥补自己的失误,不但需要你临危不乱的心理素质,更需要高超的说话技巧。日本著名的麒麟牌啤酒制造商葛利玛企业是日本老牌的啤酒生产企业,在业内很是辉煌。但该企业在数年前被一家朝日啤酒公司生产的一种新型啤酒夺走了一大片市场,葛利玛企业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尴尬境地。不过,当时这个企业的总裁本山英也说了一句妙语用以解嘲:“就因为我们一直坚持正统啤酒的风味,不知不觉中却因此没有赶上潮流。”这位总裁先生以“坚持正统的啤酒风味”作为台阶,虽承认没有赶上潮流的失败,但也以“坚持正统”展示了自己的成功。

在客户面前讲解失误,在领导面前说话失言,在亲人朋友面前做错事或者在陌生人面前不小心摔倒等,都会使自己尴尬。这个时候,要沉着冷静,用语言来给自己化解尴尬。这样也许还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增加你的人格魅力。林肯是美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总统,他曾为黑人的解放事业作出过积极贡献,但是林肯的长相并不是很好看。一次,林肯参加竞选演讲的时候,他的竞选对手攻击他,说他是个两面派。林肯听到后笑着说:“如果我有另外一张脸,我还会带着现在这张脸来见大家吗?”林肯的妙语不但化解了对手攻击自己的尴尬,还赢得了选民的好感,获得了更多人的支持。

转移话题也是摆脱尴尬的好办法。人们在交谈中,有时话题枯竭、有时情况突变,都须立即转移或更换话题以摆脱谈话困境,使对话继续进行下去,达到自己的目的。一位数学教师刚走上讲台,同学们忽然大笑起来,令他感到莫名其妙。坐在前排的一位女同学小声对他说:“老师,您的扣子扣错了。”教师一看,果真第四颗扣子扣在了第五个扣眼里。当时场面有些尴尬,突然间,这位教师煞有介事地对学生们说:“老师在想心事,急急忙忙赶着来上课才会不小心扣错。不过,这也没什么好笑的,因为昨天我们有的同学做习题时,运用数学公式就是这样张冠李戴的。”这位老师先是用幽默的话语为自己解了围,紧接着又顺势把这个意外事件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联系起来,借此作比,指出了学生学习中的类似错误,既显得自然,表达又具体,很快就为自己解除了尴尬的局面。当然,在自己处于被动的尴尬境地时,运用转移话题的策略可使自己转危为安。但若能熟用此策略,使他人也能从尴尬的境地顺利走出并保全他人面子,那才可谓是真正的口才高手。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具有一流的外交手腕,他的穿梭外交促成了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的和谈,改善了埃及和以色列之间的关系。在1970年以阿战争期间,基辛格率领美国代表团前往埃及,与埃及总统沙达特举行会谈。会谈一开始,沙达特简单地说了几句开场白后,便单刀直入地向基辛格提出一项计划,主要内容是要求以色列撤出西奈地区,并希望基辛格能够立即表态。会议才刚刚开始,不论基辛格是否赞同这项计划,都会陷入两难的境地:如果表示反对,会谈马上就会陷入僵局;如果赞成,因为埃及根本没有提出明确的交换条件,缺乏说服以色列的理由,以色列绝对不会接受这项计划。

基辛格果然不愧是外交高手,他面带微笑,采用转移话题的策略说:“总统先生,在我们谈论手边的事务之前,你能否告诉我,在10月6日那天,你是如何成功地发动了惊人的突袭?毫无疑问,那是一个关键性的转折点!我们之所以会有今天的会谈,就是这个转折点所带来的必然结果!”沙达特一听,不禁飘飘然,因为基辛格提到了他最引以为傲的事。他眼睛笑得眯起来,也不再要求基辛格表态,反而开始兴高采烈地谈起那次成功的突袭行动。由于基辛格顺应了沙达特的强者心理,才巧妙地避开了这一必须表态的尴尬场面。

借题发挥改口误

口误,是每个年轻人在工作中、生活中都不可避免的。承认自己的口误总是会让人感到遗憾,那有没有办法让自己的口误变成巧妙的语言呢?高明的解决之道就是:当你意识到自己讲错话的时候,干脆借题发挥,将错就错,在适当的时机改变错话的含义,将明显的错误变成正确的说法,为自己赢得掌声。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去一家公司应聘,一位负责面试的考官递过名片。这个学生太紧张,匆匆看了一眼,张口就说:“藤野先生,您身为日本人,不远万里,来华创业,真是让人敬佩。”考官微微一笑:“我姓藤名野拓,地道的中国人。”

这个学生顿时面红耳赤,羞愧难当。幸亏他反应够快,沉默了一下后,连忙诚恳地说道:“对不起,您的名字让我想起了鲁迅先生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他教给鲁迅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让鲁迅终身受益。今天我在这里也学到了一课,那就是做事一定要认真,希望藤先生在以后的工作中能给我指教!”藤先生面带微笑,点了点头,最后这位年轻人如愿以偿地被录用了。这位大学生的错话已经出口,在简单致歉后,他聪明地转移了话题,把自己的失误加以发挥,巧妙地将话题引向鲁迅的老师藤野先生,既消除了将对方误认为是日本人的尴尬,又语义双关,检讨自己不认真的同时,也暗示了愿在该公司服务的愿望,一箭三雕。

不难看出,“借”字虽妙,但难在“发挥”上,借什么样的“题”、如何“发挥”才是关键所在。一次,放荡不羁的阮籍上早朝,忽然有人前来报告,说:“有人杀死了母亲!”

阮籍听后不假思索地便说:“杀父亲也就罢了,怎么能杀母亲呢?”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哗然,认为他“有悖孝道”。阮籍这时也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忙解释道:“我的意思是说,禽兽知其母而不知其父。杀父就如同禽兽一般,杀母呢?就连禽兽也不如了。”一番话,竟使得众人无可辩驳,阮籍也避免了杀身之祸。

其实阮籍在失口后,只是使用了一个比喻,就暗中更换了主题,然后借题发挥,平息众怒。

“借题”不是不动声色地续接错处,而是有意凸显错处,借机做文章,为自己的话找到最佳的解释,获得最好的效果。但是,只有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和临危不乱的心理素质,才能更好地运用这一技巧。

用漂亮话回击挑衅者

语言是一种很有力的武器,就像一把利剑,可以帮助你扫开一切障碍。有的时候,你会遇到一些人在言语上给你制造难堪,用语言攻击你,向你挑衅。这时候,你不能回避这些攻击,回避只会给你带来更多的麻烦,你可以把漂亮话当成回击这些无事生非者或者故意挑衅者的有力武器。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一个外国记者别有用心地问前文化部部长王蒙:“请问,20世纪50年代的您与80年代的您有何相同和不同?”

这个记者的用意是想借此机会让王蒙谈一谈对中国国内形势改变的感受。王蒙当然也看出了他的用意。他不慌不忙地回答道:“50年代的我叫王蒙,80年代的我也叫王蒙,这是相同的地方;不同的是,那时我才20多岁,而现在我已经50多岁了。”记者的提问只给出了年代限定的范围,王蒙知道对方的用意,但却故意曲解本意,从自己年龄变化的角度回答,漂亮地回应了这个问题,没有给对方任何有用的信息。这种模糊语言的使用,就像绵里藏针一样,让对手无法再作出其他的举动。

当然,在回击挑衅语言的时候,也可以冷酷地直接回击。只要语言运用得好,简短的一句话就能把对方的嚣张气焰打压下去。1949年,长江上发生了“紫石英”号事件。这一事件以解放军开炮重创四艘英军军舰而告终,此举象征着列强在华利益保障体制的彻底破产。

在事件发生后第四天,英国保守党领袖丘吉尔在下院发言,把此事件说成是解放军的“暴行”,甚至要求英国政府“派一两艘航空母舰到中国海上去……实行武力报复”。时任英国首相的艾德礼居然也声称:“英国军舰有权进入长江。”

好一个“武力报复”,这个字眼让我们想起了英帝国主义为了保护邪恶的鸦片交易而进行的“武力报复”。对此,毛泽东主席的回答是一针见血的:“丘吉尔先生,你‘报复’什么?你们今后应当做的只有一件事,就是道歉和赔偿。艾德礼先生,长江是中国的内河,你们英国人有什么权利将军舰开进来?没有这种权利。中国的领土主权,中国人民必须保卫,绝不允许外国政府来侵犯。”毛泽东主席的坚定回应,让英国人明白了中国的实力。面对中国人的警告,他们冷静下来,不但没有派出航母,而且还主动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成为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西方国家。

在这个事件上,毛主席没有发表太多的言论,他只是用了三言两语,就使得“丘吉尔们”认为的严重事情灰飞烟灭了。这就是高明口才的表现。

有时人们会受到一些责难,尤其是年轻人,在社会上刚刚开始打拼,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责难。当然责难也分为两种:一种是对所谈、所做有疑问或者意见不同提出的问题,这种情况一般来说都是善意的,对于善意的责难应该尽己所知,认真、负责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或解答对方的问题;第二种责难是恶意的,属于故意刁难,以达到让发言者难堪、出丑的目的,在遇到这种恶意的责难时,应巧妙地运用语言与之针锋相对,坚决果断地用漂亮的话语予以反驳。

在反驳恶意责难时,语言可以多样化:或反唇相讥,或以牙还牙,或幽默风趣,总之不能让恶意责难的人得逞。此时,无论是不予理睬还是回避话题等都不恰当,会助长其气焰,让其他听众误会并损害自己的形象。美国前总统布什在一次演说的时候,从台下递来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傻瓜”。他镇静地微笑着说:“以往别人递纸条都是提出问题而不留名字;而今天这张纸条只留了姓名却没有提问题。”布什总统面对恶语,没有回避,而是巧妙地将这些恶语转移到责难者的身上。这些技巧是所有人都应该借鉴的,因为你难免会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这样的事情。只有漂亮地给予回击,你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金庸的《天龙八部》说来大家都不陌生。其中一个很重要的人物就是有“北乔峰,南慕容”之称的姑苏慕容——慕容复。慕容复家学渊源,武功盖世,博学而多才,以一套祖传武功“斗转星移”竟可与横行江湖几十年的丁春秋之流一较短长。其“斗转星移”功夫的宗旨就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当对方运用自己的独门绝学攻击自己时,他就会用“斗转星移”的功夫将对方使出的招数转回给对方,让对方败在自己的招数之下。|!---page split---|

其实,将这一招运用到谈话中也是很适用的。在谈话中,总会有些人说出一些错误的观点,表达出错误的思想。有时候你不能直接,也没必要直接指出对方的逻辑错误,因为这样会影响到人际关系。但是遇到诡辩的时候,如果你能抓住对方在概念、推理中出现的某些悖论,将逻辑与智慧融合起来,借用原话,指出其不能自圆其说的逻辑矛盾,对方的论点也就不攻自破了。有一个企业家,他向人推荐自己的高科技产品,说自己用纳米材料制作出来的产品防火、防水,很实用;又向人介绍,自己生产的高科技火焰设备喷出的火无毒无烟,能融化任何一样东西。于是人们提出疑问,那究竟是你的高科技火厉害,还是纳米材料制造的产品结实?他哑口无言。在谈话或辩论中还可以运用对方的荒谬逻辑,以更加荒谬的事物来反驳对方的观点,让对方“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某国宰相有一天在花园里走来走去,不停地唉声叹气。他的孙子看见了就问道:“爷爷,您遇到什么难事了吗?”“唉,孩子呀,国王不知道听了谁的鬼话,非要吃什么公鸡下的蛋,命令所有官员去找,要是找不到,就要受处罚。”爷爷说道。

他的孙子听完后,眨了眨眼睛说:“爷爷,您别着急,我有办法,明天我替您去上朝吧。”

第二天,这个孩子真的替爷爷去上朝了,他镇定地走进皇宫,向国王施礼。国王很不高兴,说:“小孩子来这里捣什么乱!你爷爷呢?”小孩儿说道:“陛下,我爷爷今天不能来了,他正在家里生孩子呢,让我替他来上朝。”

国王听了哈哈大笑:“你这孩子,怎么胡言乱语!男人怎么能够生孩子?”

小孩儿接过来说:“既然陛下知道男人不能生孩子,那么公鸡又怎么能下蛋呢?”国王提出的要求已经很荒谬了,而小孩儿说的事情就连国王都不相信。小孩儿以此反问国王,国王也无话可说。一次,英国一家电视台采访中国当代青年作家梁晓声,现场拍摄电视采访节目。这位英国记者忽然让摄像机停下来,然后对梁晓声说:“下一个问题,希望您能毫不迟疑地用‘是’或‘否’来回答,好吗?”梁晓声不知是计,欣然答应。谁知那位英国记者一扬手,遮镜板“啪”的一声响,记者把话筒放到自己嘴边,说道:“没有文化大革命,就不会产生你们这一代青年作家,那么文化大革命在您看来是好事情吗?”说完,他立即把话筒伸到梁晓声嘴边。摄像机对准了梁晓声的脸。

此时,无论梁晓声回答“是”,还是回答“否”,都是笨拙的。梁晓声知道对方是蓄意要出他的洋相。在这进退维谷之际,梁晓声不动声色地说:“在我回答您这个问题之前,我也问您一个问题:没有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就没有以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而著名的作家,那么您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好事情吗?”梁晓声把话筒转向英国记者……这里,梁晓声正是运用了“斗转星移”的功夫,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巧妙地抓住对方的思考逻辑,用同样的方式请对方予以解释,从而化解了难题。

将错就错,出奇制胜

俗话说,“人有失手,马有失蹄。”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对于刚刚进入社会的年轻人来说,由于经验的欠缺和技巧的缺乏,时常会发生一些言语上的失误。虽然有时只是一句话,但是造成的后果或是被嘲笑,或是引起纠纷,有时甚至会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产生很不好的影响。

会说话的人在发生口误的时候会马上采取补救措施,来避免言语失误带来的不好局面。摆脱口误的关键是一定要及时改口,要迅速将错误言辞引开,避免在错误中纠缠。比如,在说错的那句错话之后,马上说:“然而正确的说法是……”或者说:“我刚才的话是这样解释的……”这样就可以把自己的口误抹掉,并得出新的结论,为自己赢得成功。在一次智力竞赛中,主持人问:“三纲五常中的‘三纲’指的是什么?”

一名女生抢答道:“臣为君纲,子为父纲,妻为夫纲。”恰好颠倒了三者关系,引来一片笑声。

这时女孩也意识到说错了,她马上将错就错,立刻大声说道:“笑什么,解放这么多年了,封建的旧‘三纲’早已不存在,我说的是新‘三纲’。”

主持人问:“什么叫做新‘三纲’?”

她说:“现在,我国人民当家做主,是主人。而领导者不管多大,都是人民的公仆,岂不是‘臣为君纲’吗?当前,计划生育,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这孩子成了父母的‘小皇帝’,这岂不是‘子为父纲’吗?现在,许多家庭中,妻子的权力远远超过了丈夫,‘妻管严’、‘模范丈夫’比比皆是,岂不是‘妻为夫纲’吗?”

她的话音刚落,大家就为这位同学的应变能力热烈鼓掌。这个女生可能因为紧张,把“三纲”说反了,但她没有一本正经地道歉,再把正确答案说一遍,而是巧妙地将错就错,把自己的“新三纲”说得头头是道,其中又不乏富有现代气息的幽默解说。这一招不但使自己摆脱了言语失误的困境,还为自己赢得了掌声。

当然,也有因坚持自己的错误惹来麻烦的。大家看看这样做带来的后果。1976年10月6日,美国在任总统福特和竞争者卡特为下一届总统选举进行了第二次辩论。会上,福特对《纽约日报》记者马科斯·佛郎肯关于波兰问题的质问,作出了错误的回答,说:“波兰并未受苏联控制。”还说出“苏联强权控制东欧的事实并不存在”。这是一个明显的失误,记者马科斯·佛郎肯还委婉地提醒了福特,但是福特认为面对全国观众承认错误不是一个好的主意,于是继续坚持错误,结果为那次选举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事后,所有刊登这次电视辩论会的专栏、社论纷纷对福特的失策作出了报道,他们惊问:“他是真的傻瓜吗?还是像驴子一样顽固不化呢?”

一个高明的辩论家,或一个熟练掌握语言技巧的年轻人,在被击中要害时绝不会强词夺理,而是会转移话题。这样一来,人们会认为你拥有良好的修养和豁达的胸怀,他们会告诉你:“你很棒!”

调侃自己,消除隔阂

当自己的缺点被人嘲笑或者处于可能让自己尴尬的处境时,难免会紧张。遇到这种情况,用自我调侃来帮助自己解围,既能摆脱别人的嘲笑,又不至于让别人觉得连你自己都看不起自己。1862年的一天,美国著名黑人律师约翰·马克将上台演讲。会前他被告知,听众大多数是白人,而且其中有不少人对黑人怀有成见。于是他临时改变了自己演讲的开场白,从争取听众入手。

“女士们,先生们,我到这里来演讲,不如说是给这一场合增添点‘色彩’。”

听众大笑,气氛活跃起来了,对立的情绪无形中被笑声驱散。尽管接下来的演说言辞很激烈,但会场秩序始终很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就是演讲史上著名的篇章——《要解放黑人奴隶》。在生活和工作中,任何人都不可能被别人完全了解,某些人怀有或多或少的非善意的偏见,是人生中难以避免的事情。偏见就像一堵墙,把友好和理解隔离开来。使用自我调侃的语言,消除对方的偏见,尤其是在与客户的交流中,想要客户接受你的产品或思想时,这个方法或许可以打开你们之间正常交流的通道。

当在工作中身陷困境,发生了对自己不利的事情时,我们要根据现场情况巧妙、及时地使用调侃的手法来调侃自己,这样可以让你放松压力,转移别人的视线-爱华网-,为自己摆脱困境,争取有利的局势。有一次,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杨澜主持一个晚会,当她走下舞台时,不慎摔倒在地。这时观众都呆住了,场面迅速冷下来,所有的人都在看着杨澜应该如何收场。这时只见杨澜镇定地爬起来,然后面向观众,说:“我给大家带来的‘狮子滚绣球’节目表演得很失败,还是由我们那些专业的演员来给大家表演吧。下面请看台上精彩的演出马上要开始了,不信?你们瞧……”

她的话音刚落,台下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杨澜这番即兴的话语折服了观众,她用自己的智慧摆脱了困境,挽回了面子。她的高明之处就在于用调侃的话对自己的失误进行了巧妙的渲染,借着演出的话题,将大家的视线转移到了节目中去。

那么,如果我们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

当别人对你发起攻击,使你陷入尴尬的困境时,不要无动于衷或者竭力回避,而要能够根据现场情况巧妙地运用语言,自揭伤疤,随机应变,将你的困境化解在语言当中,转移人们的视线。这样不但能解除自己的心理压力,还能够得到他人的赞许,能够缩小你与对方的情感距离。一位诗人在和大学学生进行交流时,有个学生问道:“你是如何看待从事纯文学创作的人在当今社会中的处境的?”|!---page split---|

这个学生的言下之意就是,现在是一个利益至上的社会,从事纯文学创作的人如何生存。

诗人回答说:“就我而言,我能够坚持进行创作,要感谢我的妻子。她开了一家小饭馆,于是我们一家人的吃饭问题解决了。”他的回答中包含着辛酸和无奈的感情,但这样的回答要比直接把自己的困难展现出来再做一番感慨,更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有一些场合,一些自报短处的话或者诉苦、表达不满的话不宜直接说出来,最好能通过调侃的方式来表达,这样听者既明白你的意思又不会觉得你是个怨天尤人的人。

巧妙说话的技巧

在历史上,诸葛亮舌战群儒,苏秦、张仪的合纵、连横都充分显示了语言的力量。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完成了很多大的变革,成就了自己的功名,其辩才更让后人倾慕。但是在生活和工作中,你会遇到一些不讲理、不能讲理或者不容讲理的人和你纠缠不清,让你很烦恼。这时,简短机智的巧妙语言就显得更加有效了。

只要灵活运用语言的各种要素,将常用的话语精心组合,就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曾国藩创办的湘军在与太平天国作战中,三次进攻都失败了,最后他的湘军全军覆没。但是,这个败军之将不仅没有受到处罚,还被加官晋爵,升任两江总督。

这其中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清政府的昏庸腐败,但是曾国藩的话语运用起了很大作用,他在向朝廷的奏折里写道:“臣为报效朝廷,屡败屡战,坚持不懈……”一个“屡败屡战”的运用竟让其成了英雄,受到重任。如果上报写“屡战屡败”,后果可想而知了。这也令我们不得不佩服他的巧言能力。

反问,让你的话语更有力量

在生活或工作中,我们有时会遇到别人提出的不合理要求,这个时候直接拒绝的效果并不好,所以,应该采取反问的方式,让对方来回答这个问题。在旧社会,有一个地主对待家里的长工很刻薄,经常半夜里就让长工起来去地里干活。长工对地主说:“等我缝完了衣服就去。”地主冷笑说:“天这么黑,你能看得见吗?”长工立刻反口问道:“既然天这么黑,我又怎么能干活呢?”一句反aihuau.com问,驳得地主无言以对。这位长工有力地反驳了地主的荒谬做法,用否定的方法表达反驳的肯定意思,这比正面发问更加有力。某公司举行“爱岗敬业”演讲会,演讲者行政部代表一出场就说:“我给大家演讲的题目是‘论坚守岗位’。”说完就朝会场外走去,台下顿时哗然。约过了两分钟,她又回到讲台上,面对听众说:“如果我在演讲时离开讲台是令人不能容忍的话,那么工作时间擅离生产岗位,难道不应该受谴责吗?”听众沉默片刻,随即报以一片掌声。一个反问,简明而有力地说清了“坚守岗位”的重要性。以上两个例子,无论是阐述自己的观点或反驳对方的谬误,都生动地说明了巧妙地运用反问,效果比陈述句更好。答案已寓于问句之中,让人很容易接受。

反问还有一个妙用,就是在有些问题不便答复又不便回绝时,可以用反问挡驾。有一个记者问美国国务卿基辛格:“美国有多少‘民兵’导弹在配置分导式多弹头?”基辛格风趣地说:“我的苦处是数目是知道的,但不知道是否保密?”那记者赶紧说:“不是保密的。”基辛格就反问说:“那你说是多少呢?”一个反问巧妙地将问题扔给问方,既拒绝了对方的提问,也让对方无法再继续问下去。

妙用“投其所好”

在交谈中,有时候对于某件事或者某个话题往往是针锋相对的,有时会让双方陷入僵局。要想破除僵局,达到自己的目的,你可以采用投其所好的语言方式,向对方的心理发起攻势,顺着对方的思路去发现对方的破绽并给予回击,从而战胜对方。有一个漂亮的女青年在马路上走,忽然她发现后面有一个男青年紧跟着她。怎么办呢?焦急中她忽然有了主意。她回过头来对这个男青年说:“你为什么老跟着我?”男青年说:“你太美了,真让人着迷。我真心爱你,让我们交个朋友吧!”姑娘听完微微一笑说:“谢谢你的夸奖,在我后面走的女孩子是我的妹妹,她比我更漂亮。”“真的吗?”男青年听了后,马上回过头去看,但没有看到任何人。他知道上当了,又去追赶那位姑娘,质问她为什么骗人。女青年说:“我没骗你,是你骗了我。如果你真心爱我,那为什么去追另一个女人。经不起考验,还想和我交朋友,请你走开!”男青年面红耳赤,灰溜溜地走开了。这个女青年之所以能赶走那个男青年,就是抓住他好色的心理,投其所好,设计诱惑他,使其丑恶的嘴脸暴露无遗。女青年顺势反击,让对方羞愧难当、主动走开,从而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投其所好”实际上也是一种诱敌深入的战术,抓住对方的需求和动机,设下圈套,等对方进入圈套,就能果断出击,战胜对方。

运用“投其所好”的方法,我们还可以做到故布疑阵,反客为主,然后利用对方的心理来回击对方的问题,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我们要不断地学习各种语言技巧,让自己在语言上强大起来,在面对任何谈话时都能游刃有余。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97235.html

更多阅读

《长话短说中国史》第四章商朝历史很靠谱1 燕子:商人的图腾

《长话短说中国史》第四章 商朝历史很靠谱夏朝讲完,我接着讲商朝。如果说第一王朝夏朝的历史还是朦朦胧胧、带有很多传说成分的话,商朝的历史就要靠谱多了。因为,我们发现了商朝的文字,而且,还读出了其中不少文字的意思。这种文字就是大

《陆家鬼宅》第四章神秘的黑衣人3 w两个世界神秘黑衣人

孙磊老师微信公众号:sunlei379第四章神秘的黑衣人(3)  “大家不妨听听专家的意见。”张千桥吐了个烟圈说。  安广林用手向后抿了抿本来就向后梳的头发,扫了一眼会场,很有学术派头地说:“我们已经检查过了,其实很简单,

《荒城咒怨》第五章 荒城之月吉他谱

《荒城咒怨》第五章 女人中的女人“警察不是万能的,有疑点的案子多的数都数不清,我估计最后八九不离十会定性为意外死亡。唉,虽然疑点太多,就是让警察去查,也查不出什么线索的。”章小蕊有些无奈地说道。  “可是,不弄明白他是怎么死

声明:《巴清赢天下小说 《会说赢天下》第四章》为网友白马囚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