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巴顿生活年代的评选机制能够像今天一样多元,想必这个“张扬跋扈”的将军一定可以当选“感动美国”人物了。
从军人世家到军校,从军校到战场,除了打仗还是打仗。而二战一结束,“无事可做”的巴顿便在曾经浴血奋战过的德国土地上,在一场莫名其妙的车祸中重伤不治。这巧合般的“为战争而生,与战争同亡”或许正实现了现代管理者一直推崇却从未实现过的“生为企业人,死为企业鬼”的“夙愿”。
事实上,让这位“军中高管”声名远扬的不仅仅是他的传奇经历、他的赫赫战功,更是因为他桀骜不驯的独特个性和其标新立异、独树一帜的治军理念和管理方式。
《巴顿将军》这部影片中一开始,巴顿这只“雄狮将军”就被调去管理一支“羊群军队”,冲突由此展开。一支松散军队开始要面对这个空降将军各种各样的严苛要求。伙夫需要带绑腿做饭,医生必须带头盔听诊,哪怕是把头盔打出两个洞……总之,各种让士兵无法理解却又没有任何商量余地,只能一味执行的事情开始出现。对士兵而言更为“不幸”的是,这并不是新官上任的三把火,而是贯穿了巴顿整个军人生涯。
尽管无从考证厨师带着绑腿做出来的饭菜是否更加可口,医生带着头盔听诊是否能挽救更多伤病,但巴顿对士兵组织性、纪律性的强化是不容置疑的,想必这也是巴顿“不合理”做法的根本目的所在。对于军队而言,没有纪律何来战斗力?而没有战斗力,又怎能指望战果累累?
巴顿的思路很清晰,当羊群可以朝同一个方向使劲的时候,他开始考虑如何把羊训练成狮子了。“美国人从来就喜欢打仗,真正的美国人喜欢战场上的刀光剑影”;“美国人热爱胜利者,美国人对失败者从不宽恕,美国人蔑视懦夫”;“一个真正的美国人,连失败的念头,都会恨之入骨”。随便节选几句巴顿的战前训话,都可以看出其激励士兵的本领超乎寻常。
通常,巴顿的讲话直率泼辣,虽妙语连珠,但往往粗俗不堪,“笨蛋”、“狗屎”……总有一些令人听之脸红的话语出现。而在巴顿看来,这是一种狂热气质的表现,对于刺激和提高部队的战斗意志很有必要,毕竟战争不是一件斯文的事情。
无论士兵们是否认同巴顿的做法,但至少巴顿的激励是起作用的,且一直延续至今。俏江南始创人张兰告诉《数字商业时代》,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巴顿一直影响着自己。
事实上,做企业也的确应该如此,虽说现代企业管理不可能也不应该是粗口频爆,需要赤膊上阵的粗放式管理,但其也绝非一件斯文的事情。在错综复杂的内部管理中,在残酷激烈的商业竞争中,企业要想取得佳绩,长久立于不败之地,也要具备像巴顿一般的进取狂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