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铺轨视频 铺轨中国“高铁”(2)



曾去过西门子、庞巴迪公司考察的周暐表示,中国国内市场非常大,只要有商业利益在,一切都是可以谈的,老外也不能拿着金饭碗把自己饿死。

事实上,跨国公司在谈判中都有自己的算盘,价格一再受制的情况下,没有哪家企业会承诺百分之百的技术转让。周暐考察的时候,铁道部的合同还没有谈下来。外方企业对自己的知识产权、商业秘密都做了一定的保护,一方面要让中方买下它的技术,另一方面又要保护自己的商业秘密不受侵害。

当时铁道部已经明确了要引进国外的很多技术设备,中方跟德国、法国都有一些引进的协议,有些已经签了,还有一些正在谈判中。在这个过程中中方去考察,对方公司的管理人员肯定要考虑到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不可能拒之门外。

胡建也表示,考察期间,外国公司演示产品,但不会把最核心的告诉我们:“就像铺设轨道所用的SPS精调软件系统,他们只给我们做简单演示,像演示手机一样,号一拨,一摁打电话,就这么简单,但是里面有什么东西不会跟我们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外行人看了这些演示可能什么都不会了解,但对于胡建这样有着丰富铁路建设经验的中方技术人员,常常能通过演示后的提问获得有用的讯息。

“手机能拨出去,那么他跟外面是怎么沟通的,你的XP是怎么沟通的?”胡健比喻说,“实际上与我们打交道的是德方的技术人员,他们的封锁意识与管理层还是不一样。我们之间的交流是技术同行之间的交流,你问他这些问题,他还是多少会说一些的。我问他们,你这个本机坐标是怎么过来的?他回答怎么传递过来的,我就知道是测量仪通过测量已知坐标的点后,获得本方坐标。这是我们测量的一套数学思路。外国人和中国人都是按同一个原理来做的。”

“接待前公司管理人员可能会对下面的工作人员交代,要注意什么问题,但是不可能把问题考虑得那么全面和仔细,尤其是技术层面的度很难把握。这时候就要看我方去考察的工程师的水平,怎么去问?怎么问到对方的关键要害,让对方无法躲避,只能回答。”胡建说到这里,笑了。

 高铁铺轨视频 铺轨中国“高铁”(2)
京津城际铁路建设时,部分核心设备还是从国外引进,一些技术未能完全转让。到2007年武广客运专线开工建设时,铁道部就定了一个原则,这次选择的国外合作方,必须着眼于长远发展,必须从中国人能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来考虑,因此国外公司必须百分之百转让其核心技术。事实上,以前合作的情况是外方可以把技术给你,让你使用,但不允许让你拿来研究、剖析,然后变成自己的东西。北车唐山轨道客车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告诉《国企》,第一单转让合同中确实出现技术保密的情况,不过后面通过法律手段解决了这个问题。

以轨道技术为例,尽管按照协议外方也确实转让了技术,但当时中方人员对那一套技术了解得不是很深很透,完全按照外方提供的清单来整理。后来中方人员就发现,很多外方提供的东西并不是很细化,“这就是协议当中有留油,小动作”。胡建说,比如一些软件技术,德方把这个东西提供给我们,但是通过加密不让我们开发做出自己的产品,以为后面加价的筹码,如果你们进一步需要就得加钱。同时,外方的提供总是很零碎,不是整套整系列地提供,今天说给中方某项技术内容的光盘,明天又给另一内容的光盘,今说这个原材料是某家外方公司提供的,但中方需要时又必须去跟该外方供应商谈判要价。

“外方有着清醒的认识,一旦我们能够制造出自主产权的产品,那他们的产品绝对是无法进入到中国市场了。但所有的决策取决于市场,主动权在中方手里。”周暐说,所以后面的技术转让如果不是百分之百,就没得谈,巨大市场诱惑下,着急的是外方公司。

正是在一次次博弈中,中方赢得了经验和国家利益。

消化

“把产品放到大系统里面去,保证它的和谐,支撑它的全生命周期,这个方面外国公司确实有非常成熟的经验”。

博弈的过程也是消化吸收的过程。高铁技术的消化吸收不能只停留于别人告诉我们什么。

2004年去欧洲考察时,对于当时中外高速铁路技术的差距,胡建有着清醒的认识:“之前我们参考的国外素材都是公开发表的影像、论文、资料、技术总结。比如钢轨精调,去欧洲考察之前我们的技术水平大概有5至8年的差距。线下技术差距不是很大,但有些认识上的不一样。”

在关注产品设计的同时,中方专家也注意到设计过程的背后,支撑整个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系统化构建。周暐告诉《国企》,我们出国考察的时候,仅就产品这个点而言,我们觉得还是能够做到的,但是把产品放到大系统里面去,保证它的和谐,支撑它的全生命周期,这个方面外国公司确实有他非常成熟的经验。

什么是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周暐解释说,这不是简单的编程和组建硬件。它包括:产品设计之前的需求,设计、制造及产品大系统的集成,集成结束后的工程化应用,应用后的维护,维护后再循环产生新的需求等。这个生命周期有技术的过程,同时还有管理的过程,包括工程管理过程,项目管理过程以及生产过程。

中方意义上的百分之百技术转让,要求将支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那一套东西都告诉中方。外方产品被引进后,中方企业必须马上就能使用,在产品使用的过程中,外方专家会根据实际情况做一些修改,修改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中方人员随之会询问外方,怎么测才是合理的?测试需要一个怎样的环境?测试过程中的管理手段是什么?测试结束后,针对形成的一些问题,我们怎样进行分析?报告分析出来后,我们怎么进行追踪?

周暐告诉《国企》:“他们毕竟有几十年的经验,有非常国际化的东西。这些东西和我们以前的经验有很多不同,效果挺好,给我们提供了另外一种思路。同时他们的一些技术也许并不是自己研发的,而是别的公司开发的,我们知道后又去那家公司引进。这样我们就能在很多地方与外方的流程对接上,接口顺了,流程也就顺了。”

北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向《国企》提到了中外操作理念上的差异:“比如说德国人炒菜,他们的操作标准就是一公斤猪肉放25克盐、5克糖,要求很准确。中国人呢?猪肉大约一公斤、盐大约25克、花椒粉胡椒粉少许,这是我们从小就接触的文化,这也影响到了我们高速铁路的技术操作方面。”刚开始工作的时候,老一辈就告诉我们“分吧分不用争”,意思就是误差是一厘米那就不要去计较了,就是那么一回事,“寸吧寸不过问”,误差一寸的话也不用过问,直接改过来就行了,误差到了一米就要追究责任了。“大概”、“或者”、“差不多”是我们的标准。我们的文化使得我们尽管制定了科学的标准规范,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打折扣的现象。德国人不是这样。他们制定的操作三步骤,工期再紧都要一步步这样做下来。测量的时候,0.3毫米就是0.3毫米。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们就会制定很多规则,制作相关的技术设备来保证这样的精准程度。接触之后,在这方面我们还是向德国人学习,放弃一些在关键地方上的模糊,0.1就是0.1,0.2就是0.2。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96654.html

更多阅读

中国象棋 视频教程 中国象棋视频教程大全

中国象棋 视频教程 18【2008--2011赛事棋谱讲析】中国象棋 视频教程 18【2008--2011赛事棋谱讲析】阅32转16评0公众公开13-12-28 13:20中国象棋 视频教程 17【综合教程】中国象棋 视频教程 17【综合教程】阅27转15评0公众公开13-12-

拍卖会上中国套盒2 天堂2血盟拍卖行

使用方法:按住鼠标左键从你喜欢的那个边框上面的“复制起点”开始涂抹,一直涂抹到“复制终点”,把整个边框和上下两个文字都刷蓝,然后把鼠标移动到其中一个文字上面,右击,复制,粘帖到自己的博客,删除多余的文字即可! Goodfun编辑,喜欢你就用,从

声明:《高铁铺轨视频 铺轨中国“高铁”(2)》为网友一份亲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