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理翔:复出危与机(1)](http://img.413yy.cn/images/a/06020206/020611592072181902.jpeg)
文·郑新德 2009,一个复出的年份。 9月,美国网球公开赛落幕,两年前提前退役的比利时名将克里斯特尔斯复出仅5周,一路过关斩将,成为美网首位“妈妈冠军”。这也刺激了前世界第一的比利时名将海宁宣布,将于阔别赛场两年后的2010年夏天复出。11月,在花样滑冰大奖赛上,也是阔别赛场两年后复出的申雪/赵宏博一举拿下了北京站和美国站两个冠军,目标直指明年温哥华冬奥会金牌。 在年龄和持续的赛场状态都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复出的体育老将尚且战绩炫人;在崇尚“姜还是老的辣”的商业竞技场,创始人复出现象此起彼伏就不足为奇了。据统计,1993~2005年间,美国1500家上市大公司中共出现了65位“复出CEO”,其中28位是公司创始人。按照方太集团茅理翔的说法,中国中小民营企业创始人复出也很常见。在知名公司中,如果说年初金蝶与何经华解约,徐少春复出没有引发太大声浪,“中国企业教父”柳传志的复出则将这一现象激发至沸点。柳传志2月从幕后现身,在一系列“付出”后,他的复出似乎也得到了市场的初步肯定。 不过,创始人复出实非正常。实际上,创始人复出几乎无一例外都发生于公司遭遇困境的时刻。宿将归来,不但是公司当前困境的指示器,也凸显出此前继任计划的失败或尴尬。2004年,当柳传志将董事局主席一职交给杨元庆时,就曾对媒体表示他“绝不会复出”。创始人复出通常伴随着企业在发展方向上的纠偏,也是企业在某种程度上对接班人与继任计划的“逆反”。 创始人对企业的感情与了解通常都比“儿子”或职业经理人深厚得多,他的回归首先会提振企业信心。而且如果创始人在退居幕后的时期,以旁观者的角色洞若观火,复出后也更容易顺应新的竞争形势,把握宏观战略方向,擘划出企业转型的变革蓝图。这些变革有时是激进而剧烈的,但创始人在企业中的地位使得变革更容易被推行。 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在1985年被董事会扫地出门后,1996年以兼职顾问的身份回归苹果。此时苹果经历了管理高层的不断更迭,业务经营每况愈下。1997年,乔布斯重新出任苹果公司CEO,对苹果公司进行大刀阔斧的组织变革,不断推出创新产品并在营销上作了降价等措施,让苹果起死回生。在连夺两站冠军成功复出后,申雪也表示:尽管这两年告别了国际赛场,但他们的竞技状态没有丢下。暂时的离开让他们越来越享受花样滑冰,无形中提高了表演的表现力。 相比之下,那些回归后无法让公司业绩止住颓势的公司创始人,在退位期间可能就没有适当地“抽离”企业,而重新掌舵后仍然沿用以前的经验和模式,因此致败。 因此,对于创始人来说,当自己考虑退位时,努力做好传承工作是应有之义。但同时,在退位期间应该保持一种“内部局外人”(inside outsider)的角色,对自己创立的企业保持适当的距离,给予“儿子”或职业经理人以信任,也让自己获得创新的视角。一旦情势需要他们复出,成功的概率也会更大。 从年初复出任联想集团[4.80 1.70%]董事长,到年末与泛海联姻,在产权上拐了一个漂亮的大弯,柳传志努力平息着市场对联想集团的质疑,并对联想的未来业绩自信地展望。他为什么如此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