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传志:收购他们之后



我是做企业出身的,联想作为企业在怎样应对金融危机或者在此之前的一些经验教训,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

如大家所见,在截至今年4月1日的2008财年结束时,联想出现了2.67亿美元的亏损。联想在并购IBMPC之前已经有29亿美元,此后到2007年达到169亿美元的历史高峰,利润也最高。但到了2008年却一下子跌下来了。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亏损呢?从现在看,此次国际性的金融危机可以被认为是“直接导火索”。金融危机一出现,国际上大企业在削减成本时,IT设备的购买就首当其冲。而联想此前的国际战略主要就是针对这些大的商业客户,所以对我们的打击非常大。

然而为什么又说金融危机只是导火索呢?是因为我觉得导致巨亏的根本性原因不在这里。经过一段时间调整,截至今年第二季度,联想品牌电脑在全球的市场占有率已经上升到了8.9%,而上季度我们也已经实现了5308.2万美元的赢利。

看水深水浅:亏损是学费

对于联想此次史无前例的亏损,外界有这样那样的猜测。我觉得其中根本性的原因是,联想在为国际化付出学费,而我们本来就准备好了付这样的学费。

在企业并购中,确实会有相当多的短期行为。在购买IBM PC部门之前,我们就IBM为什么要卖、亏损的IBM PC凭什么到我们手里就不会亏损了、买了之后联想的风险在哪里等问题有很深入的思考,包括并购之后几年的发展,也都在我们的通盘考虑之内。

我们觉得联想的团队对这个行业本身是有相当了解的。但也觉得并购之后不能让中国人来担任CEO,尽管杨元庆的业务感觉很好、国内市场的作战经验也很丰富,但是出国之后面对的是国际市场,尤其团队组成中有一半是国际团队。当时联想2万人,1万中国人,1万国际人士。这种情况下如果由中国人担任CEO,国际市场会不会继续承认Thinkpad这个品牌?

基于这种考虑,我们请国际人士担任CEO,前后请了两任CEO。这也给了联想自己的团队学习的时间,我们可以在边上学习,看清水深水浅。当时定的目标是5年时间,到时候联想自己的团队成熟了,再来出任CEO。

在这过程中,我们也意识到了西方纯职业经理人有其自身的问题,联想旨在打造的“没有家族的家族企业”在国际化竞争中有自己的优势。

老牌传统美国公司中,现在大多是股民持有的上市公司。没有大股东的情况下,这些公司发展出了独立董事制度来监管公司的管理层、维护小股东的利益。这件事情我觉得是很出色的,但确实也存在一个问题:很少有独立董事们来认真规划企业的愿景和长远发展战略。除非其管理层已经为这家公司服务很多年了,他们对此充满了荣誉感。假如是从外部调入的,管理层很难去替公司考虑这些,而且很容易出现短期行为。

这也是联想此次遭遇亏损的原因之一。IBM PC部门此前的主要业务是大的商业集团,但近两三年来电脑行业非常明显的趋势是,消费类的客户增长率要远远大于这类商业客户,也就是意味着个人用户越来越多,这不仅在成熟市场如此,在中国、印度这类市场也如此。根据这种情况,联想的海外战略重点就必须从商业电脑向消费类电脑转移。

然而这种转移并不是一句话,而需要很多东西的支持,比如IT系统等等,还有对适合消费类产品的连续投入。但是如果职业经理人没有长远目标,他们未必就肯这么做。但如果不做,企业就像温水中的青蛙,即使金融危机不来也会出现诸多其他问题。金融危机以来,导火索立马就被点燃了。

 柳传志:收购他们之后
本土品牌出海:国际化必行

尽管包括联想在内的企业在国际化道路上遇到了些问题,我认为中国企业以品牌形象国际化还是很必要的。中国企业的品牌产品汇聚到一起,将成为中国经济的品牌形象。中国经济品牌形象不仅仅靠GDP增长,一定是很多品牌汇集成的。

我们买人家的品牌为的是带动自己的品牌,同时在全球范围内把既有的品牌更加牢固地植入国际购买者的心中。这是一个以中国人为主的国际公司的目的:保留本来的品牌,并形成新的、属于自己的品牌。

联想在并购IBM PC之前,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已经占到了28%左右。但即便如此,我们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也仅仅为2.4%。

以联想为例,我们并购IBM PC部门到底买到了什么呢?真正有收获的东西有三样,首先就是品牌。

早在1994年、1995年期间国内就开始了对品牌的重视,但是真正要体会品牌的重要性,联想是在并购了IBM PC部门之后、在国外市场深刻了解到的。同样的产品、同样的性价比,品牌有知名度、有品牌和没有品牌之间,天壤之别。并购之前联想的营业额只有29亿元,但并购之后即使发生了金融危机,我们的营业额仍然有169亿美元。并购和没有并购,品牌企业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联想收购IBM PC,首先冲的就是IBM笔记本Thinkpad这个牌子。IBM建立这个品牌花费了十几亿美元以及十几年的时间。我们在谈判的时候就说明,这个牌子归联想终身使用,同时要求在5年内允许保留IBM这个牌子,尽管事实上到第三年我们就用Lenovo Thinkpad取代了IBM Thinkpad。

在联想现有的产品中,Think是一个高档品,而我们在出海之后也做了Idea这个主要针对消费类客户的品牌。后者尽管在中国做得很好,但在国际市场上一开始完全打不动。但是这几年有了Think品牌的带领,Idea品牌也有了很好的增长,这个品牌所覆盖的国家和地区已经从2007年的8个增加到现在的76个,覆盖率从原来仅有的19%增加了到了95%。

我们买到的第二个东西,是技术。Thinkpad本身有其独到的技术,比如如果从空中摔下来,电脑磁盘本身能受到保护。其硬盘技术能够允许磁头在运转时,就像波音747那样始终离地30米。这种硬盘技术在中国很难有突破。我们买入IBM PC后,中国的研究人员到他们那里,而对方也派研究人员到这里来。这层技术的突破对联想有很大的促进。

为了强身健体:下海学游泳

金融危机之后会怎样,很长一段时间内企业确实看不清,但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企业自身要有很好的御寒、对付疾病的能力。这样即使感冒来了,我们也能躲过去。企业走出去,本身也是为了更好地锻炼这种能力。

今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我和杨元庆分别坐到了董事长和CEO的位置上,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联想品牌在全球的市场份额已经从2008年4月最糟糕的3.6%上升到第一季度的5.3%再到第二季度的5.9%。

这是因为杨元庆担任CEO后,就在利用各种方法引导国际团队,可以说今天联想国际团队的积极性比任何时候、比过去3年都要高涨得多。这使得联想的战略在制定和执行中都会非常稳健。对于公司管理层来说,不仅要预备碗里的饭,现在还得着手做锅里的饭,形势才会大好。

1984年联想诞生的时候,电脑行业已经成型,当时最大的是IBM。今天IBM已经没有了电脑业务,而当时生存的一系列大电脑公司今天也大多不见了。说明这个行业在变化,如果不能够使得战略制定跟随这种变化,是肯定不行的。

联想就是在“打仗”中建立了一个好的管理基础,总结出了怎么制定战略、怎么能有一个好的班子、好的队伍。

1994年前后中国才开放电脑行业,此前这个行业是被保护的,外国的大企业是不允许进入中国的。当时的考虑,是为了让我们国家计划内的这些电脑企业能够正常发展。但是保护的结果并不很好。随着1992年、1993年前后批文的取消、关税的降低,海外大电脑公司进入了中国,在让中国各行各业的信息化得到很大发展的同时,也使得中国民族电脑品牌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比如我们的老大哥“长城”,1993年以后这个牌子就被冲击得烟消云散了。

但联想跟外国企业进行了长期周旋,向他们学习了很多东西也发展了很多东西。1994年前后联想进行了改组,我们在国内市场的份额也由最初的3%增长到2000年前后的26.3%,2001年则是27.5%。

尤其是2004年和戴尔竞争中的完胜,不仅使得联想团队学到了在这种竞争环境下如何调整战略、研究对策,也铸造了非常强的执行力。戴尔从美国到欧洲几乎所向披靡、无人能挡,初到中国也把联想的市场份额从28%打到了24%左右。联想在与戴尔2004年这一场翻身仗也维持了股价,使得我们在收购IBM PC时没有吃亏。因为当时的对价是一半现金、一半股票。

(本报记者 杨杨 整理报道)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96611.html

更多阅读

柳传志:下定决心要和iPhone背水一战

“联想的董事会和管理层反复研究以后,下定决心要和iPhone背水一战。”66岁的柳传志再出豪言。 和iphone背水一战,联想凭什么?柳传志认为:联想的优势只有一条,就是“这是在中国”,有政府各部门领导的倾心关注,有主宰力量的运营商通力合作,有

柳传志:怎样做健康的企业安然度过危机

联想集团是中国最大的个人电脑制造商,因在2004年末收购IBM的PC业务而倍受关注。但是,之后公司也遇到了不少重大挑战。在今年年初重新出任联想董事长的柳传志对公司将会扭转亏损局面表示了信心。在六月中旬北京举办的沃顿全球校友论坛

度过危机 英文 柳传志:怎样做健康的企业 安然度过危机

  联想集团是中国最大的个人电脑制造商,因在2004年末收购IBM的PC业务而倍受关注。但是,之后公司也遇到了不少重大挑战。在今年年初重新出任联想董事长的柳传志对公司将会扭转亏损局面表示了信心。在六月中旬北京举办的沃顿全球校

对话柳传志:我要把科学家激活成创业家

过去,国家的力量主要是集中发挥在“两弹一星”这种军工项目上。国家有没有可能,通过市场经济的方式,也显示出国家的力量呢   《创业家》:跟您1984年创业的时候相比,今天科研人员创业的动力是强了还是弱了?  柳传志:当年我在科学院的

声明:《柳传志:收购他们之后》为网友雪花飘飘的天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