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势而上 此次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抚顺石化强化经济运行管理,积极调整产业布局,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化“危”为“机”,巧算“加减法”。 中国石油[9.98 -0.20%]抚顺石化分公司总经理李若平介绍说:“在做‘减法’中,我们果断调整生产经营方式,减少产品堵库、市场滞销带来的影响,先后关停了高耗低效14套装置,通过优化装置运行方案,提高在运行装置负荷率。” 在算“加法”时,力保高标号汽油、乙烯等市场畅销品生产和原料供应,在排产中乙烯产量一吨不降,装置一天不停,创造了乙烯装置连续运行1009天的同类装置最高纪录,乙烯收率居中石油企业首位,顺利渡过了难关。2008年,抚顺石化销售收入突破500亿元,仅今年1-6月份,生产高标号汽油77.3万吨,同比增加10万吨,创效2000万元。 抚顺石化下一个阶段将按照 “做精做优炼油、做强做特化工”的总体要求,提出在“十一五”末期,实现“1145”目标,即达到1150万吨炼油,100万吨乙烯、形成100万吨蜡、50万吨润滑油基础油、35万吨表面活性剂原料、140万吨合成树脂四大石油化工原料基地,销售收入增加500亿元。达到1000亿元。 而如今,最让人兴奋的是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项目落户抚顺,为抚顺石化以及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好的发展机遇。作为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标志性工程”、抚顺市的“希望工程”,全面的开启了建设世界级炼化生产基地、打造“百年企业、世界品牌”的新纪元。

据了解,今年对于抚顺石化“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工程来说是关键的一年,炼油、化工、热电三大项目都将进入施工高峰期,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千万吨炼油结构调整工程除公用工程系统外其它装置基础设计全部完成。800万吨/年蒸馏装置已中交正筹备开工。炼油工程2010年建成并具备向大乙烯供料条件;百万吨乙烯工程目前所有装置基础设计结束,工程总体设计得到股份公司批复,引进的长周期设备采购完成引进总量的70%。 抚顺石化正加快“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世界级炼化生产基地的建设,努力打造“百年企业、世界品牌”,为中国石油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做出更大贡献。 (本报记者 康怡 撰文) 特邀点评 邵忠 周末画报社社长 抚顺的故事,过去总是关乎雷锋,关乎黑亮亮的煤炭。至于未来,这个中国炼油工业的摇篮,能否成为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关键亮点,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公司将上马的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项目之上。 值得期待,但也任重道远。巨额工业投资项目将给抚顺石化带来无限机遇,但是,一个大型国企如何在新市场环境中获得新生、一个老牌化工企业如何在扩能增产过程中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三丰收,抚顺石化之标本意义,更值得所有人关注和思索。 抚顺石化大事记 ◆第一阶段:从1928年至上世纪50年代末,主要是以油母页岩为原料生产人造石油,1959年的油产量占全国80%以上,使我国的页岩油工业居当时国际领先地位。◆第二阶段:1960年大庆油田的开发和加工,为我国现代炼油技术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我国炼油技术“五朵金花”中的流化催化裂化、催化重整、延迟焦化就诞生在抚顺。◆第三阶段:上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在炼油基础上发展了化工,形成了“油化纤塑洗”加工手段比较齐全的产业格局;90年代前,公司每年担负着我国1/6国防用油和1/7农业用油的生产任务;抗美援朝、珍宝岛战役、人造卫星发射、南极科学考察和50周年国庆阅兵都曾经使用过抚顺石化生产的油品。◆第四阶段:1998年划归中国石油,并于1999年重组改制后,根据中油集团重组改制的战略部署,抚顺石化划分为上市和未上市两部分,上市部分为中油股份抚顺石化分公司,未上市部分为中国石油抚顺石油化工公司。2000年1月,两大公司正式分立运行。在中国石油五大炼化亏损企业中率先扭亏脱困,企业取得了长足进步。◆第五阶段:从2004年开始,紧紧抓住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有利时机,为创建 “百年企业、世界品牌”,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书写新的历史篇章。2007年6月,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对抚顺石化两大公司进行重组整合,成立了新的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公司,并于2007年7月1日正式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