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会一起组团到其中一人的企业去参观走访;在策划生意时,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圈子里的朋友;当朋友遭遇困难时,其他的朋友尽可能地提供帮助。 牛根生与宁高宁联手宣布“中粮收购蒙牛”之后,就有媒体分析说,“蒙牛此次引入的投资方,即使不是中粮,也可能是中国企业家俱乐部里另一家企业。” 而柳传志与卢志强的渊源,则可追溯到另一个企业家圈子。 卢志强回忆,他和柳相识于上世纪90年代的泰山产业研究会。这是一个曾经与中国企业家俱乐部功能相似的沙龙,活跃其间者多为当时中国民营科技企业界的顶尖人物,其中包括万通集团董事局主席冯仑、巨人网络董事长史玉柱等。 冯仑还是华夏同学会的重要一员,这个以长江商学院等EMBA班同学名义组织起来的沙龙,成为企业家俱乐部的另一种形式。 香港百仕达公司董事长欧亚平和鼎天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王兵与牛根生是长江商学院的同学,同窗之谊让他俩挺身而出,在“蒙牛危机”期间竞相买入蒙牛股票,帮助老牛稳定股价。 私交是这些组织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核心,所以他们一般比较低调。有的甚至从未对外透露过成员名单。 但不管别人怎样看,对于这些企业家来说,圈子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资源网络。 早在2005年入围CCTV中国年度经济人物候选人时,马云就曾经发表演讲说,自己最大的财富是朋友,“如果要离开这个公司,我跨出这个门,相信拎起电话,1000万美元就会在三天内到账。” 4年后,李开复将马云的假设变成了现实。 2009年9月4日,他宣布离开效力4年的Google。三天后,他就带着已募集的8亿元承诺投资开办了创新工场。为他提供这些投资的都是一些著名企业家,包括美国中经合集团董事长刘宇环、YouTube创始人陈士骏、富士康董事长郭台铭、柳传志以及俞敏洪。 这些人多是李开复的老朋友,打个电话、在美国请吃一顿烤鸭、在日本餐馆吃一次萨希米就搞定了。
![浮现你的脸 朋友式商圈浮现(4)](http://img.413yy.cn/images/a/06020206/020611584587405324.jpeg)
据媒体报道,李开复猜想,这些投资者中可能只有柳传志认真阅读了他的创业计划。 (中国周刊记者余芳倩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