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给主旋律电影背黑锅” 《中国周刊》:似乎谈及你,大众总会有这样的印象:叶大鹰是主旋律导演,是红色导演。 叶大鹰:我没有拍主旋律电影。这么多年了,我真是给主旋律电影背黑锅,是背的最大的那个。比如《天安门》。很多人特极端,说,哎呀,是一个主旋律,我不看了。加上电影广告没做好,很多环节没跟上,观众当然去看明星了。 《中国周刊》:从1995年开始拍《红樱桃》,然后《红色恋人》,到2009年的《天安门》,你经历的电影审查有什么变化? 叶大鹰:《天安门》里有一场戏,说舞美队长冒充聂荣臻跟染料厂要红染料。这要放十年前,肯定删除,连写都不让写。所以,审查制度肯定有变化。不过,我觉得有这些限制也没什么不好。我不爱谈审查制度,不想拿这事说事。我不想在大众面前摆出一副“我经历了多少艰难险阻,跟政府对着干,才成了这件事”的姿态。 这就是一个游戏,人家管着你,才有意思。老鼠和猫斗才有意思。哪个国家没有约束啊?绝对自由是没有的。
![导演叶大鹰澄清:我是个体户不是高干子弟(4)](http://img.413yy.cn/images/a/06020206/020611581984314543.jpeg)
《中国周刊》:你如何定义献礼片? 叶大鹰:广电总局都没一个明确的定义说什么是献礼片。我觉得《建国大业》肯定是。 但《风声》算献礼片?我不知道它献的是什么礼?献礼片干嘛要搞得神神鬼鬼的。上海的献礼片是《可爱的中国》,拿方志敏献礼。我觉得这事很怪。打个比方,比如今天给母亲过生日,回家以后,跟老太太说:“妈,我们来献礼了,咱大哥死得真惨……特英勇,特悲壮。”你是想让妈过一个特高兴的生日?还是特拧巴一生日?这时不是讲痛苦的时候,大家过节,要欢乐。大家都是平凡人,我爷爷也是革命烈士,我从小也崇尚方志敏。但你让人看了片子,是高兴还是哭阿?我要是领导,我就让这片子换一个档期,比如建党放。 《中国周刊》:《天安门》在一系列的献礼片中,是一个什么档次的礼品? 叶大鹰:《天安门》被冷落,被放一边,我觉得这下场特好。要是没有《建国大业》,我们就得承载多少东西。要代表中影出去火去,去走红地毯。万一要没给人家赚钱呢?没还上账呢?人家再要求你改这里改那里,多不舒坦。我们现在挺好,就是静悄悄地完成一个片子,没什么经济压力,好好讲一个故事,拍了一个特别自由、特纯粹的电影,这多好。我们甘于当老二,我们当老三都行。 我想开了,没必要拍一部电影,非得拔尖。我们不就是一个献礼片吗?今天给母亲贺寿,可能给这个礼物不是最大的,就是一块小点心,老太太也没特高兴,就是冲我乐了乐。但我觉得,这就够了。没必要非得说:“嗯,大鹰这次献的礼,是最重要的;那谁谁献的礼……”这些评价都不重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