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舒尔茨:中国不能跟着西方的路走
凤凰网财经讯 2009中国CEO年会9月5日在中国大饭店举行,本届年会主题为:中国式机会,后危机时代的管理变革。整合营销之父唐·舒尔茨在会上发表了主题演讲,以下为实录: 唐舒尔茨: 大家好! 北京秋天的天气很不错,不管是蓝天晴空,还是其他的天气,今天没有,但我还是很荣幸能够回来。 今天早上,我主要想和各位探讨一下刚才我们前面两位发言人已经讲过的一系列的问题。中国必须引导世界走出一条路来,中国有资源,中国有人力,中国有雄心,中国有能力。其实我要传递的一个信息就是绝对不要再跟着西方走了,因为你们已经看到在西方他们的错误管理最终会导致经济的崩溃,关键的问题就是过去我们经常考虑的那些要素,认为可行的要素,现在不再值得依靠了,而且对我们来说也已经不再管用了。我们当前的时代是一个非连续的变革,所谓的非连续变革就是我们可以看到事情的发生,我们可以理解部分的事情,但是突然他们就超出了我们的想象,突然爆发了。所谓的爆发,其实指的就是去年。去年爆发的这场金融危机振动了全世界,所有我们过去所依赖的那些要素,所了解的知识不再管用。当然,这些变革为有些人创造了机遇,比如说为中国的奥运会创造了机遇,为美国创造了机遇,比如说他们诞生了一个新的领导人,倡导变革的领导人,但同时业带来了挑战。也就意味着有一些组织、有一些机构在以前从来没有经历过,从来没有期待过,也不知道怎样解决这些挑战。 所以今天我们要面临的问题,也是我要谈的一个话题,就是中国的企业如何在新的经济环境当中成长,实现繁荣。中国企业需要做什么,才能担任起全球领导者的地位。中国其实有各式各样自己的特色,有一些特色一会儿会谈到,我觉得中国的特色是独特的,而且能够帮助在座的各位企业家超越和其他国家和其他企业的竞争,并且能够成为全球的领导者。 首先看看我们的经济挑战,而且我们要重新思考以前对市场的假设,全球化就意味着我们的利益更加融合,我们更加相互依赖,全球一个地方发生的事情很快的就会影响到另外的地区,这也意味着我们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了。面临着不可预知的竞争者,而且我们的消费者购买能力增强。此外我们的消费者特别是顾客对于市场的了解和经验越来越多,这是增长的一个趋势。与此同时,我们还面临着人群越来越大的挑战,中国的机遇、中国的特色曾经是中国的企业,过去是一些成功的依据,但是如果继续靠过去走到今天的成就,明天未必可行。比如说我们过去的劳动力比较低廉,生产成本比较低,而且在加入世贸组织之前有一些规则和规范。而且还有大量增长的出口市场,还有政府保护下的金融市场以及大量农村人口转移进入城市,所有的这些机遇,未来未必存在。而且中国市场的特点也在改变,这对于在中国的营销和传播意味着什么?我想对于所有中国的企业来说,对于所有在座的各位有两个主要的挑战,第一个挑战是如何才能发展充分的营销技巧来抵御跨国公司进入中国的国内市场,因为所有在西方的人都看着中国说,他们想进入中国的市场,这是他们所有的人所关注的。他们会尽所有的努力和技能来进入中国的市场,那你们就面临着这样的挑战,这样的竞争。因为中国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这是不可避免的。 在这儿给大家举一个例子,美国的百盛餐饮集团已经购买了中国的火锅连锁店小肥羊[5.15 0.39%]20%的股份,他们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能够扩大中国存在的市场。第二,要开发怎样独特的营销和推广的技能,确保你们能够成功打入海外的市场。我在这里给大家举一个例子,这是我上周找出来的例子,百度现在已经开始聚焦手机网,我想也许百度在这方面可能会做到全球最好,不仅仅是因为我们在中国面临着巨大的机遇,而且这样的机遇在其它地方也许是不能复制的,我在这里给大家举三个情况,就是中国的高官面临的三大选择。 大家也很普遍的能够想到的实现公司增长的一个办法,而且也是中国公司在过去30年当中大多数人都这么做的,也就是效仿国外跨国公司的做法,了解他们怎么做的,而且把他们那一套拿过来应用在自己的身上,使得他更加有效。而这样做,开销很高、时间更长,风险很高,使你的公司比较有竞争力,但是成不了市场的领跑者。更重要的一点,必须有一个预设的前提,也就是以前的这个模型在今天还能适用,而我觉得这很有可能在未来并不实用。如何才能利用中国特色,按照这样的模式利用中国特色是不可行的。而且此外我们要牢记的一点,现在有大量的证据存在证明,西方的管理理念、方法、手段正是制造今天金融危机的一个主要成因。如果没有这些管理的问题,也许就不会导致我们今天面临的危机。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创造新的方法论,而且必须是适用于中国,而不是简单的学习西方的技巧和模型。 在这里给大家举一些例子,就是所谓的西方管理的结果,通用的破产、关闭,或者是导致业绩大量下滑,这就是西方管理方式问题的所在,也是大家需要尽量避免的。第二个解决方案,通过兼并来实现扩张,比如说我们买国外的品牌,买市场,购买资源,购买跨国企业的技术和技能,通过收购品牌,打入外国的市场。但问题就在于之所以这些价格现在看起来超低吸引人,就是因为这些品牌所陷入的困境当中,比如说IBM的个人电脑,以及沃尔沃、悍马,这种兼并扩张的手段问题在哪里,之所以这些品牌陷入了困境,就是因为他确实存在困境当中,之所以能够下手收买他,是因为他存在问题。而且这些买来的品牌没有人能够担保他确实有价值,现在这些品牌就像我所说的存在困境,而且还存在文化上的挑战。这些能不能为中国受众所接受?而且买来这些品牌之后,而且是否具有全球增长的潜力,是否具有出口的潜力。这些所谓的有名的品牌,不见得能够给各位带来机遇。一般人的假设,他只要是一个名牌,一般他都是有价值的,可有的时候这个价值可能是负面的,如何把存在困境当中的品牌让它翻身,这一点也是很不容易的。 [nt:page] 在方案二当中,如果选择了这个模式,再利用中国特色的过程当中,我们面临着局限性,也有风险性,我想比较适合的位置就是联想的例子。当时联想买了IBM的个人电脑,希望能够利用中国低成本的制造基地来增加全球附加值在个人电脑方面的市场,但问题在于要整合很困难,你不可能一方面在中国用中国式的管理,在国外换一套管理方式,这样的方式是不可行的,所以结果就是中国公司的领导人被迫要整合所有的管理模式。而且他们提出一点,要实现企业的成功,必须从中国开始,我想这个思路他们是对的。你必须在本国的经济内,必须本身做的很好,才有可能在海外做的好。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依赖中国经济很强劲,只有这样才能够成功拓展海外的市场。 第三个解决方案,通过创新、通过变革实现跨越式的发展。什么是变革,什么是创新?就是这个创新并不是大公司的强项,反而是中小企业在这方面更强,而且也更愿意冒一些风险,而且在创新方面走的更快。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有未来,才能生存。对于中国特色,用好中国机遇,就是你们有敏捷度,有文化、有社会政策、有创新,有勤奋努力的精神,而所有的这些都是在当今世界的经济当中的成功关键。现在全球经济与混乱当中,过去的模式不再用了,我们必须开发新的思路才能创造新的机遇。 我想几个月之前,大家还看到我们没有希望了,没有未来了,但是现在呢?我们必须要创造出一个21世纪的模型,而不是把20世纪西方的模型改换头面拿来用。而且要建设中国自己的内在的能力,也就是说,不再是利用20世纪老的模型,把他们改进以后拿来再用。我想你们是可以的,因为中国的市场之大,在中国的市场中有一些问题需要改进,但是总而言之中国的特色、中国的能力是能够很好应对这个问题的。我为什么要谈跨越式的发展,是因为在二战刚刚结束的时候,日本是要重建,他们当时决定要重建他们的工业,去模范西方的模式,去减少成本,他们把这样的思路投入了实践。结果日本制造在西方人看来就变成了破烂货的代名词。但是他们认为,他们引进了西方的技术,他们了解到世界希望高品质的产品,如果你的产品质量足够好的话,你能够获得足够大的市场份额,所以日本的工厂在他们的工艺流程过程中引入了统计数据,他们在有限的产品领域,试图生产出高品质的产品。这就是汽车、光学产品、电子产品,他不希望全面的扩张,而是专注于少数几个领域。20年后的今天,全世界所有的跨国公司都去模仿日本,以他们为基准,试图能够改善他们,但很多时候却做不到这一点。日本人造出了体积很小的汽车,美国人说世界上的消费者不会要这种很小的汽车。所以这种微型汽车的市场完全被日本人占领了,并且品质、质量很好。他们改变了市场竞争的规则和框架,我想向大家反复强调的一点,你必须改变行业的竞争格局,只有这样你才能成功。仅仅是和跨国公司去竞争,而同时跨国公司有很多的资源、经验,在这样的情况下你和他们竞争很难成功。所以你必须要改变竞争的场所和格局,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专注于某几项技能,如果你是一个中小公司的话。 前面的发言人的讲话是对的,必须找到新的竞争的方法,而不是试图去模仿固有的技术和模式。在中国的内外市场中,所谓的中国式的特征是非常明显的,中国所潜在的有哪些优势?有以下这些。 第一个优势,中国他有经济发展的势头,PPT显示,最上面的这条线是欧洲,中间是美国,红线是亚洲的发展中国家。1980年亚洲发展中国家占全球GDP只是7.1%,但是到2010年将上升到22.8%,与此同时欧美的份额都在下降。这些还会产生一些连带的效应,所以我想在亚洲,在中国有很大的机遇。 第二个优势,你们有机会去发展中国的软实力,包括联盟、投资,各种关系和世界各地搭建这种关系的网络。比如说中国向巴西石油公司,向俄罗斯最大的石油公司提供贷款,得到的是他们长期的供油。西班牙电信,正在向华为提供援助,帮助他们在南美抢占市场。中国在电信方面也很有优势,并且已经进入了非洲市场。这会为非洲带来巨大的发展机会。因为他们可以从中国移动[79.30 0.64%]这儿引进很多的技术,中国得到的就是原材料的供给。现在在财富500强中已经有了37家中国公司上榜。10年前只有8家公司排在全球500强的前列,我想这是这么多年来发生的很大的变化。比亚迪所生产的电动汽车,在市场上已经超过了美国、日本。中国人是会创新的,是有能力的,但你必须很好的用好你的这种优势。但是你必须要抛弃那些传统的、过时的管理模式,你必须要改变整个系统,改变你做事情的方式。 第三个优势,能够缓慢的扩张现有的品牌,有很多品牌大师到中国来跟你们说,你们应该去美国和他们竞争,把你们的品牌拿到美国去,但是你为什么要到世界上竞争力最强的市场。为什么不好好的在中国发展?这有这么多的机遇,所以我发现在联想、李宁[23.90 -0.62%],中国的邻国都在探索,他们开拓的是全球市场,而不是中国市场。你是要去打造你的品牌,但是需要在你最有把握的市场去做决定。所以在地区市场这么做,就能够帮助你打造很好的研发基地。你可以直接跟他们的研发人员交流,并且迅速的把握当地市场的变化。 第四个优势,中国的消费者的购买力日益增加,即使在经济危机中,中国的经济还是能保证6%、7%的增长。大家必须看到这样的机会,有一些奢侈品,过去中国人都在国外去买它们,过去日本人也是这样,但现在有60%的奢侈品都是在国内买的。换句话说,他们是在中国消费,他们花的钱也留在了中国。 所以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要很好的利用中国日益增长的中产阶级的市场,他很容易辨认,他不断的在扩大。另外还有一个事情很有意义,就是公司所开发出的产品可以说特别适合中国消费者需求,像食品、饮料、时装、鞋、医药等,这是中国市场上特别需要的。并且在国内开发市场,避免很多复杂的物流问题。你可以先在临近的少数国家开发市场,物流的压力也不是很大,然后再慢慢的扩张。所以对于中国的商业发展,最主要的挑战是这样的。绝对不能和已经错误的失灵的战略跟的太紧,美国的模式只适用于美国,在过去的几年当中我们已经发现,要把这种模式,在美国成功的模式转移到别的国家很难生根。因为有的时候,有一些公司是全球性的,跨国性的公司,他们在全球各地都要卖他们的产品,比如说PMG,他们在中国卖洗手液,卖日化产品,也很成功。但是他们必须认识到中国的市场和美国的市场是不一样的,我要提醒大家的是,千万不要盲目从事西方已经失败的策略,而是要从西方失败的经验上吸取教训。 我想对于我们在西方市场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这个模式,西方大多数的公司认为他们的营销市场,你是客户,我可以向你发出公示,我就可以从你身上拿到钱,这是单向的所谓的推动的模式,可以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消费者。从传统的角度来讲,在西方的客户身上,确实成功了。但是过去卖成功的产品不意味着今天也能做到这一点。 西方的公司在媒体身上传递他们的信息,提供他们的激励机制,说他们的产品有多么的独特,他们能够提出很优惠的价格,可问题在于他们花太多的精力在大众传媒身上,可是他们忽略的是什么?就是客户个人的品牌体验。而且现在我们已经有了新的信息传播的方式,比如说网站、博客以及口碑相传等等。而所有的这些新的媒体传播方式,导致固有的媒体传播方式落后了,跟不上时代了,这就导致我们现在需要一种推和拉相结合的一个模式,所谓推和拉,就是要能在客户和你的公司之间形成双向的传播。这是以前我们在市场当中没有注意到的,中国和中国公司他们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优势?就是所谓的拉模式,他所产生的市场效应,他带来的市场机遇远远大于在西方的市场上,我认为在中国之所以发生这样的现象,有一个根本的原因。看看中国的手机市场,手机市场发展的多么快,在美国根本没有这么快,你们有3G的先进技术,我们在美国3G在我们的宽带上都没有实现,关键就在于如果你们能够认识到中国是一个独特的市场,能够认识到在这里的市场条件和其他地区都是不一样的,其他的国家都没有你们的经验,都不知道怎么应对这样的市场情况,那么你们就知道,你们是有优势的,是有独特优势的。 在一个推动和拉相结合的市场当中,中国的特色就比西方的特色更有优势。比如说中方的企业在社会媒体,在网上,在及时通讯,在3G手机方面做的很强,这也许就是未来成功的经验。我认为,今天的市场已经今时不同往日,是西方人过去发现的市场往往不同了。我认为在这样一个新的时代,中国的企业可以走出一条新路,也可以在这个过程当中把中国的特色作为一个优势,而不是作为你们发展的障碍。而且我认为,在中国市场上,这种推动和拉升相结合的模型比在西方市场发展的要快得多。这是在其它地方都没有的一些市场机遇,比如说今天中国有近5亿的手机用户,有近2.5亿的因特网使用者。今天波斯顿咨询公司根据他们的统计,中国的消费者每天在网络上花的时间达到2.7个小时,这就意味着每一天在中国上网的总时数达到5.7亿小时。13亿中国人当中有一半的人要么有电脑,要么有手机,要么两者都有。中国在网络2.0技术上引领西方,在技术应用上都超越了西方,包括及时传讯,包括跨平台服务,在这方面西方都要向中国学习经验。我们做了很多的功课来研究中国的消费者,他们是使用什么样的媒体渠道、媒体平台,我们发现和西方是很不一样的,我们把所有的数据进行了比较,在2002和美国的媒体消费者使用进行了比较,很明显的一点,中国的消费者、中国的客户,他们的媒体消费方式和媒体使用渠道,和美国是很不一样的。大家可以先看一看PPT,上面的是中国,上面的是美国。在网络上我们都是旗鼓相当,在美国我们还很依赖电视、E-mail,但是在中国在博客,在电子杂志,在电台的使用方面都远远超过了美国。也就是说,可以看一下中国人在媒体平台上花的时间远远超过了西方人,这是未来发展的方向,我要告诉大家这是机遇所在。 这个新的推动和拉升的模式和市场条件对于中国企业意味着什么?首先你们要发展别的经济发展模型,而且要使你们的企业尽快适应这种推拉模式的市场模型。对于新型经济体他们适合什么样的模型,第一个是传统的工业化模型,英国被美国学习,在西方得到大量的应用,特别是西欧。这些国家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把这些资源变成了品牌的产品和服务,通过这些品牌创造品牌价值,最后把品牌价值所产生的经济利益返还到母国。他们要实现这一点,要试图主导别国文化。但是在日本,没有人能够把别的西方理念强加给日本人,他们所做的还有一点,要保证他们的竞争优势,通过商标、版权以及其他的法律手段来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
在日韩所发生的情况,很值得我们研究。日本和韩国都是自然资源稀缺的国家,所以他们主要是靠进口,把他们变成工业国家制品的翻版。日本并不是很多手机、家电的发明者,可是他们的品牌优势在于更多的创新,在原来产品的更新换代上。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他们非常注重研发高素质的劳动力,他们应用于别的文化,并不是把自己的品牌强加于别的文化,从而实现了某些产品的供应商。比如说三星,也许他本来是一个韩国公司,可是现在这个公司总部是在韩国,但他所提供的是全球性的产品,他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品牌。他们知道,如何提升自己的产品,如何保护自己的竞争力优势,他们不需要公司。如果你能够继续创新,你根本不需要打官司就能够赢得市场。 新兴的市场一共有几个模型?比如说在俄罗斯,在非洲、在中东他们的做法,就是卖没有品牌的半成品或者部件,俄罗斯卖的是石油,中东卖的也是油,非洲呢?卖的是农产品[20.19 0.15%]。第二种模型就是收购这些自然资源,然后替发达国家制造一些品牌的产品,在我看来,好像中国的公司用的就是这种模型,购买自然资源,比如说从澳大利亚买,然后进行生产,然后又卖回去。第三种模型就是印度模型,印度是开发发展自己的内部资源,生产一些原产地认同的品牌。印度强调的是文化,强调的是服务,强调能力建设,他们如何才能使自己的工人提高素质。 问题是中国应该遵循哪一种模式?中国应该成为一个生产的工厂,成为生产机器还是说中国应该开发自己的资源?也就是说不再关注像西方这样的资源,而关注人身上的资源,走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我认为中印之间不是竞争,而是一种非常天生的合作伙伴关系,中国有生产方面的设备,而印度呢?则有服务的优势,产品需要服务,这两个是相辅相成的。大家可能听说过,Gupta和王海燕联合写的书《如何国明白中、印》,其实写到了我们如何利用中印之间的优势,因为中国有制造能力,印度则有高科技,这两个国家需要相互了解,需要通过精简设计来了解另外的市场,因为两个国家都有巨大的市场和潜力,如果看看西方的市场,他们主要关注的是高阶级的人群。因为高阶级的人群需要高级的产品,需要高级的服务,等等。中国和印度是否能通过精简设计,通过和印度的合作发挥全世界的领导力。
更多阅读
西奥多.舒尔茨 唐·舒尔茨论述中国转型大趋势
6月15日,据“2009中国CEO年会”主办方《经理人》·博思会透漏:“2009年,将有一位重量级的整合营销大师登录,将会发布中国转型之后应关注的核心问题。他就是整合营销传播理论之父唐·舒尔茨教授,被誉为‘20世纪全球80位对销售和营销最有
霍华德.舒尔茨 唐•舒尔茨破解非连续变革时代的中国谜题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变革时代,这更是一个属于中国的时代!全新的中国特色将成就非连续变革时代的中国企业与跨国企业。”整合营销之父唐8226;舒尔茨在《经理人》杂志举办的2009中国CEO年会上如是说。为什么如此看好中
乔治·舒尔茨:微妙地使用权力
要想实现一个人的目标,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有效地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在完成了与苏联的裁减核武器条约谈判,并主持过Bechtel公司的工作之后,乔治·舒尔茨开始真正彻底地理解了权力的内涵。他的建议是:“不要害怕权力,但一定要学会
唐·舒尔茨:中国不能一味效仿西方失效的模式
当前是一个非连续的变革时代。所谓的非连续变革,就是我们可以看到事情的发生,我们可以理解部分的事情,但是突然它们超出了我们的想象,突然爆发了。所谓的爆发,其实指的就是去年爆发的金融危机震动了全世界,所有我们过去所依赖的那些
唐·舒尔茨:中国管理可以对欧美管理说“不”
金融危机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中国经济率先反弹,使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到中国增长上来。金融危机颠覆了全球对世界500强的看法,颠覆了对西式管理的崇拜。世界经济的振荡,给中国带来了什么机会?以低附加值制造业为主的中国,应该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