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向左走向右走 中国啤酒行业向左走 向右走



近期,青岛啤酒[39.09 -2.27%]股份的转换引起了整个啤酒行业内的严重关注和大讨论,可以说各方观点争论不一,众说纷纭。反对者认为,此次股份的转换不仅会使民族品牌的生存空间受到严重的挤压和打击,更可能使得整个中国啤酒行业的竞争格局发生巨大改变;但支持者认为,伴随市场份额的进一步集中,市场洗牌的速度会越来越快,惨烈的竞争更有利于整个啤酒行业的良性发展,行业的前景也会愈来愈明朗化。那么,中国的啤酒行业究竟是该往左走,还是往右走?未来的发展趋势会是什么样子呢?我想,这个问题谁也没有圆满的答案,谁也不能预测未来,我们只能从啤酒行业的发展历程来管窥一二。

相比于中国的白酒行业而言,啤酒行业是一个厚积薄发、大器晚成的产业,从1900年诞生以来,到新中国改革开放前期的七十多年间几乎是一片市场空白。然而,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中国啤酒市场的需求量呈现出几何级数的迅猛膨胀,中国啤酒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成长起来,最多时竟达800多家啤酒企业,特别是自上个世纪90年代初以来,青岛、燕京、珠江、哈尔滨、金星等几家大的啤酒集团迅速地发展起来,并成为支撑中国民族啤酒工业的脊梁和中坚力量。

但是随之而来的是,有60多家外国资本陆续进入到中国的啤酒市场,当时外资啤酒企业产量占到全国总产量的30%以上,这对中国啤酒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由于众企业对中国啤酒市场发展速度的盲目乐观,行业产能过度膨胀导致了整个市场供需的严重失衡,中国啤酒市场在10多年的时间内就迅速从成长期进入到成熟期,市场竞争也是日益残酷和激烈,市场竞争秩序长期混乱不堪,使得中国啤酒产业的战略格局始终处于动荡之中。迅速发展起来的民族啤酒工业虽然击退了洋啤酒的第一轮进攻,但随着中国加入WTO之后以洋啤酒实施品牌和资本双管齐下,走强强联合之路的战略对中国啤酒市场开展了新一轮的进攻,进一步加剧了中国啤酒产业的竞争层次和竞争程度,使得中国啤酒产业的未来发展充满变数,增加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同时也使企业在竞争过程中遇到更多的困难和挑战。

同时,我国啤酒产量已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是世界上啤酒市场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目前,我国啤酒行业还处在整合阶段的中后期,2009年虽然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但啤酒市场依然是硝烟弥漫,啤酒厂商在品牌、市场以及渠道等方面都展开了极为激烈的竞争,我国啤酒市场的格局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着变革。然而,所谓“强者恒强”,凭借着奥运营销、市场布局与整合等一系列创新性活动,行业地位依然坚如磐石,国际化之路也是越走越远,整个啤酒行业的发展趋势也是愈发明显:

一、企业并购潮进一步高涨,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从国外产业市场结构发展的历程看,企业兼并是寡头垄断市场结构形成的直接途径。正如施蒂格勒在《通往垄断和寡占之路——兼并》一书中所说:“一个企业通过兼并其竞争对手的途径发展成巨型企业,是现代经济史上一个突出的现象”,“没有一个美国大公司不是通过某种程度、某种方式的兼并而成长起来的,几乎没有一家大公司主要是靠内部扩张成长起来的。”中国啤酒产业正向垄断竞争和寡头竞争阶段发展,所以今后产业内的并购仍将继续,而且并购的规模会越来越大。并购潮的进一步高涨加速了中国啤酒产业规模化、集团化的快速发展,企业数量会继续下降,青岛、燕京、华润的下属企业会继续增加,生产能力和年产量会持续增长。珠啤、金星、哈啤等二级集团也会迅速扩张,规模会快速增大。产业集中化程度不断加强。2007年中国啤酒行业的总产销量销突破了4000万吨,比2006年的总产销量增长了16.3%,而青岛、华润、燕京三巨头的总产销量接近1500万吨,几乎占据了国内市场份额的40%。

二、行业寡头逐渐形成

从全国啤酒市场格局看,经过一番并购和发展后,青岛、华润、燕京三大啤酒集团的第一梯队的地位已经奠定,珠啤、重啤、哈啤、金星第二梯队鼎立之势已渐形成。国内啤酒市场目前基本上呈地域性分布,各自独霸一方:东北有华润、哈啤,北方有燕京,东部有青啤,西部有蓝剑、重啤,南部有珠江,中部有金星,且青啤、燕京、华润在东北、北京、西南等市场上已经形成短兵相接之势。尽管由于全行业有近40%的产能过剩,供大于求的状况经常引发恶性的价格战和不公平的竞争,但是规模和品牌已经注定,这些啤酒巨头在最近一段时期内的位置将不会发生改变。今后国内主要大型啤酒企业将利用资本和规模的实力继续进行着合纵连横,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直接化、表面化。随着啤酒行业整合的力度不断加大,各主要啤酒生产企业之间不但在产品价格、市场区域上展开直接竞争,而且这种竞争正在向全方位、高层次发展。可以预期,在未来的10年之内进过进一步的规模整合后,将形成青啤、燕京、华润、珠啤、哈啤、金星等十家左右的大型企业集团垄断国内啤酒市场的局面。

三、竞争日趋国际化

自从中国加入了WTO之后,国内的政治和经济体制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政府职能也进一步得转化,市场经济体系更是进一步的得到了完善,这些都为国际资本进入国内啤酒市场提供了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国外资本运用其在管理和市场方面丰富的经验进一步加大了在中国啤酒产业方面的投资。如朝日除了与青啤合作之外,还将进一步投资使朝日(中国)国际啤酒有限公司的生产能力快速提升;华润及外资合作伙伴SAB公司将联手增资20亿元用于今后5年内在中国啤酒收购预算;英特布鲁入股珠啤后,又放言中国的二线啤酒企业都将可能是其下一步收购对象;麒麟、札幌啤酒也在加紧实施在中国的增产计划。随着青啤、燕啤等民族啤酒企业的快速发展,在不断巩固国内市场的同时,也会进一步加快国际化战略实施步伐。一方面青啤、燕啤等著名品牌的出口量会不断增长;另一方面青啤、燕啤海外生产基地的建设速度会进一步加快,尤其是青啤在东南亚、非洲、美国海外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础上,将会在进一步增加海外投资。

四、一业为主,多元发展化

大多数啤酒企业集团开始积极实施多元化战略,在把啤酒业做强的同时依靠自己优势进入其它行业进行多元化发展。如青啤已经进入茶饮料业和葡萄酒业,燕啤进入生物制药业,蓝剑下属20多家其它产业等。

五、管理信息化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对信息的利用效率和程度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方面,啤酒企业对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更加重视,一方面加快内部信息化建设,如青啤、珠啤、燕啤、哈啤投资数千万元上ERP系统,许多企业建立内部局域网等;另一方面加快外部信息沟通和利用。更多的企业成立信息中心,加强对外部商业情报的收集分析和利用。

六、工艺技术现化化

科技永远是第一生产力,加快科技进步是啤酒企业未来竞争的焦点之一。在纯生技术进步提高的同时,啤酒企业会在啤酒保鲜度延长保鲜期等方面进行科技创新。

七、产品多样化,结构合理化

传统的普通啤酒虽然依然会是主流,但随着消费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越来越多的个性化产品会不断出现。功能性保健啤酒、果汁啤酒、无醇啤酒等特色啤酒的消费量会越来越大。虽然在产业成长阶段,由于市场需求力旺盛,众多的啤酒企业都非常热衷于产品档次系列化和产品品种多样化,大量新产品不断上市,同时由于许多企业在新产品的开发上没有认真地研究市场的有效需求,部分产品上市后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消费需求量,还有的企业是新瓶装旧酒,只在是做包装翻新的游戏,产品内在本质没有变化,并没有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品种过杂、过滥使许多企业产品特色和品牌形象不突出,影响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提高。但在产业成熟期环境下,这种情况开始发生变化,产品结构开始趋于合理。因为,这一时期随着市场竞争程度的加剧,企业更加注重以消费者的需求为新产品开发的根本出发点,企业开始不断地从产品系列中删除那些没有利润和市场需求低下的产品,努力使产品结构合理化。

诚然,在以后的市场竞争中,或许存在着更多不确定的客观因素,中国啤酒行业的未来前景会让我们时常担忧。但是,作为行业中人来讲,我们更有理由相信自己,更应用积极的心态坦然、微笑面对一切,并珍重的道一声:中国啤酒企业,一路走好!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95779.html

更多阅读

新常态 机关党建 思考 中国啤酒行业新常态格局下的营销思考

2014年1-12月份,中国啤酒行业累计产量4921.85吨,同比下降0.96。这是中国啤酒行业二十多年来的首次负增长!   这种负增长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一个当下的经济热词:新常态!啤酒行业的新常态是个什么样子呢?   1、 行业增速放缓。行业从两

渠道整合平台 中国啤酒行业渠道整合的挑战与应对战略

     (啤酒行业发展之九)  一、挑战:整合难度大,渠道成本高  “谁拥有终端,谁就拥有市场,就等于掌握了产品通向消费者的命门。”这句话,是在啤酒这个市场分散,区域特征明显,高度分散的行业中拼杀的企业都非常认同概念。正因为如此,企

声明:《中国银行向左走向右走 中国啤酒行业向左走 向右走》为网友几曾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