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民营经济一个出入证
主持人:李国庆先生还在沉思,我刚才找到了《指导意见》当中的第五大任务,提到的就是非公出版工作室的一个健康发展,要发展新兴的出版生产力,这个似乎跟你所在的企业当当网是有关系的。
李国庆:关于这次的《指导意见》,就是给民营经济介入出版了一个准入权,当然是通过跟国有出版的合作,对民营经济介入出版是一个巨大的推动力量。这个非常像电视台的制播分离,那么在跟国有竞争中,怎么让民营经济逐步扩大比例?
柳斌杰:我们现在把它定位为新兴的文化生产力,是我们出版产业大军里面重要的一支力量,把它纳入政府帮助、引导、支持的范围以内,就是模仿电视、电影制播分离的办法,你可以生产产品,那么你通过一定的机构来鉴定这是一个很合格的产品,那么允许你出版。
其次在策划、组稿、编辑阶段之后,作为一个完整的产品转让,通过版权市场,我们正在开设这样的服务公司,通过拍卖、转让,让它在社会上发生效益。这些措施就是使真正的生产力不空放,让它能够有一个释放的平台。
还有一个,要建立一些出版专门性基金,几大银行都非常积极,我们准备搞一个500亿规模的基金,专门扶持中小型,包括民营出版业发展的融资问题。
任慧英:《指导意见》里面讲述的那些原则和政策,在此之前,在我们集团已经做了充分的试点,我们是全国出版集团第一家高举着和民营出版策划公司合作的旗帜。
主持人:所以未来大家不需要花钱了,如果跟你们合作,是不是,在书号的问题上?
柳斌杰:共同去办。
主持人:来,我们继续寻找下一个困惑。
陈天桥:我们通过互联网让一批本来非职业的作家和作者写作,我一直说《哈利8226;波特》的作者罗琳,她本来是位家庭主妇,中国最不缺的就是家庭主妇,完全可以到我们平台上写作。我们现在大概每3天,就会有新的1亿字的作品产生。同时,又通过我们的平台去分发,让用户通过每一千字两分钱直接在网上阅读,由于作家在线写作,所以没有盗版问题。
柳斌杰:这就是一种系统出版的形式,他是作者、编辑、出版、传播、读者,是在一个线上工作。
陈天桥:完全在虚拟世界,但是我们在发展过程中,很多的作者在网上出版以后,对于他来说,他能够成名、成家,最重要的是能够在线下有一本油墨印刷的,闻起来很香,可以翻的一本书。但是基本上我们跟线下的工作室合作,或者跟出版社合作以后,第二本书,这个出版社就直接把作者挖走了,我们没有版号,没有自己的线下的合作途径。那么,像我们到底该如何和这样的出版社打交道,是我们也应该走到线下来?
柳斌杰:最近我正在提出,网络文学和传统出版衔接的问题,各种介质的出版应该是不受限制的,这个将来会走到这一步的。
主持人:今天我们这位证券分析师一直是跃跃欲试。
许耀文:现在的困惑是,A股的传媒类公司确实非常少,只有15家,占到总的沪深两市市值只有0.06%,这个是非常小的一个市值。实际上我认为现在应该是一个非常好的上市机会,比如说现在A股沪深两市平均的动态市盈率水平大概在十七八位左右,但是传媒类公司能达到30到40倍。如果上市确实对整个企业的激励作用是有很大的,因为通过这种比较透明的薪酬机制,对企业的发展是很有帮助的。
柳斌杰:你讲的这些我最看中的就是通过上市规范公司的管理体制,能够造成一个透明的社会监督体系,不仅仅是钱的问题,而是一个好的机制问题。我很早就提倡上市,我给他们解释是上市公司是融资方式中最安全的一种。为什么?它有一个股市的中介,经营者不必跟投资者打交道,投资股票的人也可能是一个美国人,是一个西班牙人,可能是一个大坏蛋,也可能是一个好人,他与你没关系,他是从股市得到他应有的利益,而你的经营并不受影响,你等于拿着社会公众的钱来经营你的公司,是最安全的一种。
现在上市的企业都是我们从中筛选出来的有发展前途的企业,经过了反复的审计、清产、核资、考察,经过这样严格的审查以后,企业是可靠的。
王波明:以前上市的企业很多都是要做出特殊的法律结构,就是把内容和广告经营分开,然后进行上市,投资人只能投到广告这块,不能投到内容,这样就造成了对媒体公司有个非常奇怪的估值方式。所以我也想问,今后媒体上市能不能让它是直接媒体上市?
柳斌杰:现在我们不剥离了,像辽宁出版集团,他们的时代出版,都是整体上市,不造成产业链人为地把它分割。
抹掉主流的“机关色彩”
主持人:我也有一个问题,比如像新华社、人民日报或者是我们中央电视台,这样的一些主流的媒体应该怎么来改革呢?
柳斌杰:任何一个国家都有主流媒体,西方国家的主流媒体是通过政府参股,政府出任独立董事的方式来管理的。像《人民日报》,他们整体改革的方案都已经出来,主报和其他小报出版,广告经营全部分开,组建几个大公司,出版公司、报业公司、发行经营公司。
主持人:我们的《对话》节目用了好多期节目,在不同的时间段关注我们这个行业的改革。我在这当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长期以来我们新闻出版单位的效益都不错,所以他们改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和其他的行业,比如说卫生、科技、教育这些行业相比,就不是那么的积极?
柳斌杰:这个现象是有,但是新闻出版业的改革也是跟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是同行的。比如说扩大地方出版社的自主权,1992年就开始让民营的发展起来,到了十六大,真正提出来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的概念,也提出来经营性的和公益性两条思路,这就奠定了新闻出版改革的基础,实质性的改革应该是从这儿开始的。在这整个过程中间,新闻出版业的积极性还很是高的。
主持人:我想请凤凰的谭总来印证一下,我在猜你们最初的改革动力估计也不是特别强。因为我知道当时你们80%的业务就是做教材,这是一个在很多人眼里可以挣大钱的,因为有着刚性的需求,别的省也不能进来,你基本上可以是垄断的供给。
谭跃:你说得完全正确,但是情况正在变化。2005年底我搞调研的时候,干部群众基本没有赞成体制转换的,大家担心的是后顾之忧,退休以后怎么办?现在国家出台的政策,这个后顾之忧已经解决了。我们的分配,比如说过去2005年,职工之间的工资的差别拉开20%就受不了了,可是现在已经达到了4到5倍,我们一些干得好的员工,可以超过社长、总经理,这已经被大家普遍接受了。
张佩清:1999年我们成立了江苏新华发行集团,当时是全国第一批试点发行集团。这个集团的成立,一方面得益于政府的推动和引导,另外一方面,也是我们广大的新华书店的员工已经感受到市场放开之后,我们一定要在体制上创新,机制上搞活,要适应这个市场,改变了我们原来分散经营、三权分割、单打独斗的经营局面。销售净收入、劳动生产力都大幅地提高,和十年前相比都翻了一番。
主持人:我注意到有这样的一个群体,也就是各大部委旗下自己的出版社,他们的日子其实过得很滋润,而且这些出版社当中也有自己的编制,我算了一下,大概一共有148家。在您看来,这样的148家出版社,他们该不该进入市场?
柳斌杰:这148家都必须要走进市场,中央已经下了这个决心,就是要建立统一的市场机制,不能有一部分游离于市场体制之外,造成整个市场的不公平竞争。别人企业是拿成本在生产、销售,你是拿部委的钱出版,同样在市场上销售,这会造成不公平竞争,这是市场经济所不能允许的一种状态。
一种方式,就是通过和其他大型集团进行重组,脱离部委暂时还不具备这个条件的,可以就地转企,变成出版企业,要求就是财政上跟部委必须切开。
主持人:对于这样的148家单位来说,他们身上其实是有非常浓厚的机关色彩的,他们进入市场,在座的各位你们觉得是好事,还是坏事?来,我们也来做一个调查,认为是好事的请举手。完全是百分之百的赞同。
柳斌杰:几年以来都是一个难点,有一些确实有承担的任务,有一些确实是利用政府的资源为自己谋了好处。有些部委的出版社成了干部的蓄水池,发福利的小金库。部委领导很早就跟我打招呼,说在这些问题没解决之前,你不要断了我的财路。
主持人:那你答应他们吗?
柳斌杰:我说那我们就要推进另外一个改革,为什么要加速推进中央党政机关补贴统一呢?就是补贴由财政统一负担,不允许部委拿这个钱再发福利,这就创造了一个很好的条件。
我们最近调查,第一批报名转企改制的已经接近80家,明年我们全部改掉。部委的领导最近也打电话,希望政策上明确,资产、人事、业务关系怎么处理,这些问题在做方案的时候都考虑到了。所以只要政策到位、措施得当,改革虽然是个难题,但是会圆满地完成任务的。
聂震宁:中国出版集团是第一批受益单位。比如说人员身份转换,按照企业用工的办法安排职工。同时充分考虑到老人老办法、中人中办法、新人新办法的政策,确保了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生活、工作收入不高的情况,确保在退休的时候,能够享受应有的退休待遇。
周殷富:吉林出版集团能在那样偏远、信息极不对称的地方,通过5年时间,国有净资产增长一倍多,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跃居第二位,这些东西完全都是得益于改革的拉动。我们的利润,从4000多万,用5年的时间上升到一亿四千万,如果没有这次文化体制改革,就没有吉林出版集团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