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上几乎没有不缺钱的企业,即使是世界500强。从商业的角度,企业经营本质上是以钱生钱的一个过程。如果一个企业说自己没有一分钱的负债,那么这不能算是一个好企业。在货币政策从紧的大环境下,企业对资金的渴望愈发强烈,但能够获得PE青睐的企业应该具备什么条件呢?
首先,这家企业应该想上市,因为对PE来说,在证券市场套现是最理想的获利方式。有些贸易公司的经营业绩很好,需要短期贷款解决现金流,但通常不是PE眼中的“恋爱对象”。要想IPO,企业需要产权清晰。这一点2000年前的新东方就是典型的案例,当时新东方已经有了不错的财务业绩,但在产权方面“学校”和“公司”是两层皮,权益的归属都是模糊的,何谈对外寻求融资合作。另外,适当的经营业绩(最好达到Pre-IPO要求)、财务规范化、清晰的商务模式、切和实际的经营计划以及合理的企业估值都是至关重要的。也许有朋友会觉得业绩不理想可以选择创业板上市,但“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尽管创业板对赢利的要求很低,甚至没有赢利要求,但正因为门槛低,也导致了创业板企业股价低、流动性差。上市是实现退出的一种手段,卖出好的价钱才是根本。
不要用完美的眼光来挑剔企业。实际上根本不存在完美的企业,就如同不存在完美的人。即使目前企业是比较理想的,在发展进程中,还会出现新的瓶颈和短板。一家企业如果只缺少资金,那么他会更乐于申请银行贷款,而不是出让股权,让PE分享利益。关键是投资公司能够利用自身具备或通过第三方提供的资源对企业自身的短板进行弥补和改进,从而使企业经营业绩得以提升和发展。
PE最终的获利还将受到资本市场大环境的影响。“人算不如天算”,没有哪个PE能够左右资本市场的走势。2007年11月,在股市如日中天之际,中石油如海啸一般登陆上海滩,首日暴涨到每股48元,堪称天价。时隔半年,资本市场哀鸿一片,中国火锅第一股登陆香港,首日便跌破发行价。资本市场大环境的不同导致了“冰火两重天”的结局。然而即使是在资本市场的低迷阶段,2008年9月3日,可口可乐提出以179.2亿港元要约收购汇源果汁[5.50 0.92%](1886.HK)全部已发行股,这一报价相当于汇源每股现金作价为12.2港元,较前一个交易日收盘价4.14港元溢价3倍,较之2007年2月23日汇源果汁每股6港元的招股价翻了一倍。对于持有汇源股份的华平等PE来说,绝对是“天上掉馅饼”,对于看着眼红的PE而言也只能是“可遇不可求”。
圈子里经常有朋友问我:你能不能推荐一些像蒙牛、王老吉这样的项目?面对这样的问题我往往是摇头苦笑。这问题本身就隐含着一种由终点推起点、本末倒置的逻辑,貌似聪明,实则幼稚。试问:潦倒的牛根生1999年创建蒙牛的时候如果找你融资,你会投吗?答案多半是“不会投”!没有人有未卜先知的能力,也没有人能够保证投资的项目未来会成为“蒙牛”和“王老吉”,如果有这种能力,先保佑的是他自己。中国有400多个地市,按照一个地区有20万家注册企业计算,最后能够成功的有几个,像蒙牛一样的又有几个?你可以在走进婚姻殿堂的时候向上帝祈求:让我生一个将来能够成为国家元首的孩子,但即使是上帝也很难满足你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