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直面金融危机
三、 家电下乡
家电产品下乡是政府富农强农,应对金融危机,拉动国内消费需求而出台的一项重要措施。白色家电中的洗衣机、电冰箱(冰柜)、空调、热水器、微波炉、电磁灶六类产品纳入补贴范围,成为目前家电下乡最大的产品群体。有专家预测家电下乡年均可拉动消费近万亿元,诺大的“蛋糕”对家电相关企业来讲如同“雪中送炭”,成为最直接的政策受益者。其实,家电下乡不仅极大地鼓舞了家电行业的士气,还搅动了整个轻工行业敏感的神经,由家电下乡引发的轻工产品下乡成为行业内热议的话题。诸如家具下乡、文体用品下乡、食品下乡、……在国家重视民生、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加快的形势下,农村市场表现出极大的潜力和诱惑力。家电下乡能否达到专家预期尚需时间的检验,但是对转变企业的市场观念,引导更多的企业将目光投向农村市场的作用却是立竿见影。可以说,家电下乡已经对调整轻工产品市场结构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轻工企业通过开发适合农村市场的产品,扩大国内市场份额,弥补国际市场不足带来了契机。
家电企业成为家电下乡最大、最直接的受益者。以美菱电器[10.91 0.74%]公司为例,2008年下半年公司受金融危机影响,产品出口快速下降,直接影响了公司业绩。在家电下乡政策的推动下,公司调整经营策略,提高了网点覆盖率和国内市场占有率,继第一批家电下乡中标15款冰箱(柜)后,第二批又有25款冰箱(柜)中标,保障了业绩增长。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3.36亿元,与2007年相比增长了7%;实现净利润2567.9万元 ,同比增长42.18%。
更多的轻工企业认识到,产品下乡既是拉动内需的阶段措施,又代表着消费品市场重心将逐步下移的发展方向。一些具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家正在调整经营策略,立足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重视农村市场的开发和服务网络建设,在产业调整中完成新一轮的市场布局。
四、规避风险
国际金融危机的扩散和蔓延导致市场形势恶化,企业经营风险加剧。多数轻工企业面临库存产品成本高、产品大量积压、生产资金短缺、生产任务不足、资金回笼困难等诸多问题。如何有效地规避经营风险成为企业经营者最关心的问题。
企业经营风险来自多方面,不同行业和企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需要根据产品市场环境、原材料价格变化、客户商业信用等多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了有效规避经营风险,绝大多数企业采取审慎的原则处理各种商务活动,把防范经营风险的措施前置。中银电池公司表示,“比起订单来,我们更关注风险”,关注收款风险,制定投保方案,投保出口信用保险,不盲目信任老买家,有专人负责应收款管理,及时追讨应收款。白云纸业的做法是,降低采购价格,密切观察、深入研究市场,随时了解原材料的市场信息,对原材料尤其是各种外购降低采购实施小单为主,分批订购,比价降价的原则,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敏锐把握变化较快的市场形势,采取灵活多变的销售策略,调整内部库存,积极开发大客户,有选择地实施优惠策略,避免进入行业争相降价的恶性循环。山东凯利特种纸股份有限公司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制定了“上进下退”的策略。“上进”即站在市场前沿,不断优化高端产品、客户资源、产品价格,推进各项工作上档升级;“下退”就是坚决使消耗高、产出低、效益差的产品推出市场。
五、核心竞争力
国际金融危机不期而遇,给广大轻工企业上了一堂生动的教育课。企业在“严寒”中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了市场的冷酷和市场规律的无情。企业在逆境中生存状况出现分化,一些企业,特别是一些处在产业链低端的企业风光不在,陷入重重的困境之中。可以说,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决定着生存的状况。上工申贝[11.08 -5.38%](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有感触地认识到,靠消耗资源维持生存的企业必定会在“寒冬”中消亡,低成本、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已走到了尽头,唯有经营管理模式的转型、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产业和产品的升级才能安全渡过“寒冬”。更多的轻工企业像上工申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那样,深刻思考行业发展中积累的深层次矛盾,破解转型调整的难题。
在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思考中,企业对核心竞争力有了新的认识和把握。突出企业“特色”成为打造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鲜明特征。诸如技术创新、管理模式、品牌形象、经营方式、企业文化等要素都成为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着力点,在全方位的推进中实现优化升级和重点突破。飞跃集团就提出了“资产质量更优、创新速度更快、优势产品更突出、品牌效应更大、市场网络更健全、赢利能力更强、治理结构更完善”的企业发展目标,在全面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同时着力塑造“飞跃”品牌,提升品牌价值,实现更高、更稳、更强的发展。
六、产业转移
产业转移并非是国际金融危机造成轻工业发展减速后的新提法。在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工作早在国际金融危机前展开。国家新劳动法颁布后,轻工业中的劳动密集型行业,特别是加工贸易比重大的玩具、家具、皮革等行业,较早地感受到了劳动力成本增加的压力。在一些地方政府的干预下,“腾笼换鸟”成为实现区域产业升级的重要手段,产业转移也增添了一些政府色彩。
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首先受到冲击,成为重灾区。由此引发的产业转移问题再次升温,成为一些轻工行业的热点。产业转移本是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后的必然结果,无可非议。关键是怎样把握这个进程和推进过程中的科学方法问题。主要的争论点一是“留鸟”还是“换鸟”,既对区域劳动密集型产业是采取比较优势升级的办法提高产业竞争力还是跨区域转移;二是在产业转移中怎样实现有序转移和有效承接,发挥转移和承接两地的优势互补作用。
“留鸟”还是“换鸟”,关系到区域经济发展定位、产业集群优势比较等诸多方面,是统筹区域发展的大问题,不可盲从,一味效仿,政府过多的行政干预也非好事。要注意改变传统产业就是落后产业的偏见,克服不切实际的思想。一些轻工特色区域,经过多年培育产业集群已经形成一定规模,上下游产业链条完整。有专家呼吁,这些产业输出容易,可再实现如此规模的集群效应却非易事,盲目“腾笼换鸟”的后果就如同当年的“大跃进”,千万别做“东施效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