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管理?
管理自古就有,是一门古老的实践学科。当某项营生有利可图,而一个人的力量又顾不过来时,很自然的就会出现雇佣,雇佣主要是为了补充雇主的某些能力,如体力、技能、时间、注意力等方面。
既然是补充,那就需要只服从一个大脑,雇员的行为要体现雇主的意志。但雇员们有自己的思维,在很多地方会与雇主想法不一致,即使面对同一个问题,理解也可能各不相同,理解的不同,自然会产生行为上的差异,这就出现了雇员的思想与雇主意志之间的矛盾。这时,管理就诞生了。
大约两千三百年前,孔子在《国语·晋语》中曾经提到这样一句著名的话:“义以生利,利以丰民。”是说如果人们行事都有秩序,相互之间关系协调,社会稳定,则每个人都能得到与自己社会地位相应的一份利益。
无规矩难以成方圆。要想成就大业,没有好的规则与秩序是绝对不行的,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这个道理即使放到现在的企业管理上也是行的通的。我们人类所创造的各种价值、利润,都是以通过建立某种秩序创造出来,是将无序的东西转为有序化的过程。试想一下,假如一个组织、一个企业、一个国家都能秩序井然、管理得有条不紊的话,那么这个组织、国家的员工或人民自然相安无事,安居乐业,也就能创造出会更多的社会财富。
两千多年前孔子说的这句话很好的诠释了管理的本质:建立与维护组织的秩序。而作为管理者,首要的任务应该是建立起组织内部的秩序,并监督与维护好组织的秩序,最终使这个组织系统能创造出价值。
由于大多数人对“管理”目的混淆不清,导致管理上常常不得章法,事倍功半。我们经常看到很多企业的管理者喜欢把自己扮演成组织里的“销售精英”或者“技术权威”,凡事亲力亲为,鞠躬尽瘁……自以为这就是在做管理,是在给企业创造价值,其实大错特错!
事实上创造价值并非单靠管理者本人,一名优秀管理者,首当其冲先想办法为员工搭建起一个有秩序的平台,再尽力维护好整体秩序,让员工在此平台上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量,最终依靠全员一起创造价值。假如连管理的目的都忘了,试问又如何能管理好公司,提高管理水平?因此了解管理的本质对每一位管理者来说尤为重要!
危机让中国企业开始学--管理
研究数据统计:世界上最高寿的公司已700多岁了,然而我们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才只有3.5岁。排名世界500强的企业从诞生到衰亡,平均寿命为40-50年。另一份统计资料表明:中国有近3700万家经济实体,但有这样那样程度不同管理病症的经济实体却高达80%,约3000万家。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说的是世间万物的发展总是在“生长”与“收藏”间相互交替。世间万物的规律如此,那么企业的发展规律当也如此,如果只重业务(生长)而轻管理(收藏),最终的结果就是与事物发展规律背道而驰,很可能被环境迅速淘汰掉。所以这次的全球经济危机,对我国的制造型和外贸型企业损伤最大也是这个道理,因为这类企业一向以业务目标为宗旨,很少关注实实在在的管理与组织建设。
最近一期中央电视台的《对话》节目,邀请到美国宝洁公司现任CEO雷富礼先生做客节目,谈谈宝洁公司一百七十年来的经营与管理思想。为何会在全球金融危机的时候,邀请宝洁公司的全球总裁来中国谈管理?中央电视台和节目编导出于何种目的?
其实在《追求卓越》这本书里,曾有这样一段描述:“迄今为止,世界上没有哪家企业可以连续在50年之内、在世界范围的某一个领域(行业)一直取得领导地位,但是,有一家公司例外,他就是宝洁!宝洁已经在过去的100多年里,连续在世界日化行业始终名列前茅的处于第一位”。事实上,只有当经济遇到问题时,人们才开始真正关注起那些依靠做好经营管理,坦然面对经济大潮的公司。这样想来,中央电视台在这个时候邀请管理的鼻祖来中国传授管理之道,也就不觉得蹊跷了。
作为企业老板,我们在经营一个公司时,常会面临很多挑战,这些挑战并非来自于市场的挑战,而是来自于世界上不同的经营管理思想的挑战。这些思想有时候比市场挑战更可怕,表面上我们听到的很多思想很有价值,但更多时候,我们会觉得更迷茫!因为太多的思想会冲击到经营管理的方向,使得我们无所适从,甚至干扰到我们沿着正确的方向走下去……
西南航空公司(SouthwestAirlines)创始人赫布·凯莱赫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应付激烈竞争与急剧环境变化,唯一的方法是:将组织建立在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理论之上”。我非常认同这句话,并一直将他用于指导中国的管理实践。
我真心希望中国的企业能将自己的管理理念建立在一个经得起历史与时间考验的方法论上,只有那些经历了多次经济危机,依旧能持续发展下去的企业,他们的管理理念,才值得我们去学习。假如去效仿那些成长型的明星企业,由于他们的成长速度太快,发展时间太短,还未经历过时间的检验,如果将它们的成功作为“公理”经验去用,那么企业将会遇到很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