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先的工业制造企业经历长期激烈的市场竞争后,都普遍意识到品牌对于企业市场生存的重要性。从某种程度上说,今天的大型制造企业所拥有的品牌心智绝对不落后于某些消费品企业。特别是一些有志于开拓海外市场的制造企业,如华为、三一重工[27.08 2.73%]等,这些企业在着力塑造品牌并已经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它们的品牌建设已经从面对下游客户走向了面对终端消费者。
华为的品牌建设不仅能间接支持其业务合作伙伴,同时也把自己推向了市场的前沿。作为设备的供应商,华为扮演的角色远远超过传统的品牌定义。和客户联袂合作使华为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在客户和终端都得到提升。
在中国制造业走向国际的今天,很多企业都开始考虑做品牌。可以说它们的品牌建设没有太多功利性,受众面相对比较狭窄,但是通过加强品牌力量,不仅可以使产品在质量上获得更积极的联想,而且也能帮助企业甚至整个中国制造业获得国际化的市场形象。
消费品行业相对于其它行业则更倾向于“品牌导向心智”,国际知名的消费品公司最先把品牌管理的经验和实践带给中国的本土企业,影响了中国消费品行业的品牌观念。今天的中国企业们比以往更重视对消费者的研究投入、市场战略和定位,它们对传媒的利用和管理也积累了很多经验,在组织架构上,中国企业开始从国际企业引入一流专家人才,它们在组织架构和职能上也开始借鉴国际公司的成功做法。
然而,中国的消费品公司并非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消费品行业的特点就是企业直接面对消费者,产品的好坏、服务的优劣都将被顾客所感知和体验。“做百年老店,树百年品牌”要的不仅是一流的产品,更是永久地兑现品牌对顾客的承诺。在这点上,并没有太多令人叹为观止的优秀案例,却有很多让人倍加惋惜的反面教材,“三鹿”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证。
一个品牌不能做到言行一致时,即使再美丽、再动听的广告宣传也不能挽救消费者上当受骗后对品牌的强烈不信任,最终这种企业的品牌就会变得一文不值,所有投入将付之一炬。对消费品企业而言,品牌是对顾客的承诺,而承诺单靠空洞的传播是远远不够的,承诺的一致需要企业的所有员工都牢记企业的品牌价值观,并始终把顾客的利益放在首位。品牌协同工作就是要通过培训、接触点管理、品牌的组织管理等手段实现企业内外品牌观念的统一。
完善心智的两项“修炼”
品牌心智的成熟究其根本是因为竞争和市场而发展。企业的品牌心智发展不能一蹴而就,操之过急,它是一项长期的项目。
企业的品牌建设必须遵循“一致性”、“稳定性”和“相关性”的管理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在顾客的心中留下一个稳定而且相关的联想。而企业要遵循这样的原则可以通过两项“修炼”来得以取得成效:“接触点管理”和“品牌资产跟踪”。
“接触点管理”其实就是客户管理,它包括对客户分类、接触点测量和信息矩阵管理。接触点管理其实是一项体量很大的工作。它需要对品牌的目标客户进行细分,并对他们的消费习惯和各种媒体接触点进行有效性分析。比如,电视和报纸是几乎对所有传播受众都很重要的媒体,但是电视和报纸在顾客选择品牌和消费决策中的作用可能只是起告知作用,而另外一些媒体,如直邮、售点广告,它们对顾客购买的影响是很直接的(图一)。接触点测量就是找出最值得投资和最需要管理的接触点。
信息矩阵管理也是“接触点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当顾客被分类,媒介的价值被重新定义后,信息的传播也需要被管理。
接触点是企业品牌对外传播,和顾客拉近关系的重要渠道。企业把接触点列为未来工作重点主要反应出两个问题:一是企业在竞争中,都想最有效地接触顾客,保持最近的关系;二是企业希望在各种接触点中保持一致的形象,传播同样的品牌信息。
“品牌资产跟踪”是把品牌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来测量,并实现持续跟踪管理。品牌测量的指标有“效率”(efficiency)和“效果”(effectiveness) 两项内容。其中,品牌的效率指标是很难测得的,因为品牌的投入是连续的,并且效果往往是延迟的,今天的投入很难马上用短期的效果来评估总体的投入效率。效果指标的测量相对比较容易,通过品牌资产调查,企业可以了解品牌的市场驱动因素(图二),了解品牌是否沿着既定的战略目标健康发展,同时也可以清晰描绘出市场的竞争图景。
企业的品牌资产不体现在会计账簿里,它体现在市场上,体现在顾客的心中。管理企业的品牌资产是积极地去了解品牌在市场上的表现,并为长期战略目标制定详细而可量化的品牌发展路径。
企业品牌的建设发展既受市场竞争发展的外力影响,也随企业品牌心智不断演进而不断向前演变。中国企业需要时刻把品牌建设作为重要的战略发展目标,并且始终置于业务发展之上,而不是一直让品牌建设去追赶业务发展。特别是行业中的领先企业,自身品牌心智的培养和超越行业类别的品牌心智是保持竞争力的有效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