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瞩目的国美之争,把职业经理人问题再度拉到强光聚焦的热辨前台。而早在2006年,郎咸平到处传播“职业经理人是老板雇佣的保姆”,用信托论取代国有企业两权分立改革之时,我就发出公开信并在清华摆了擂台,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的人力资本观”,认为信息时代的职业经理人正在雇佣过剩的资本,成为新兴企业与新兴产业崛起的主导力量。今天,我们和君创业咨询集团对国美之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参与。2010年9月16日,全国职业经理人大讲堂开幕,我在会上发表了题为<职业经理人与中国经济崛起>的主题讲演,从美国职业经理人100年间的三次转型,深入分析了国美之争的社会意义:
一、 美国职业经理人地位的变化源自上个世纪之初,家族资本与职业经理人两者间经历几十年的胶着进退,直到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以后,企业分化突出了经理人的作用,职业经理人的地位因此而发生了质变。 美国职业经理人的第一次转型,围绕着创业老板与职业经理人的信任关系展开,充满产权人与经理人间反复交替的复杂冲突,最典型的是上世纪初的美国通用汽车,职业经理人斯隆取代创业老板杜兰特的过程,历时十多年并几起几落,到世界性经济危机后的三四十年代才得以完成。 通用汽车的斯隆与国美的陈晓很像,从自己办厂起家,被杜兰特收购兼并后成为公司高管。杜兰特作为公司创始人,铁腕独裁,崇尚个人化管理,特别是在被一度推翻又抢回控制权后,对他人毫无信任可谈。面对杜兰特的专权,克莱斯勒愤然出走创办出美国第三大汽车公司,而斯隆则忍气吞声多年,最后借助杜邦家族的资本介入,再次推翻了杜兰特的控制。但是,杜兰特下台后的十年左右,斯隆仍一直是掌握实权的二号人物,产权人对他的信任滞后多年才形成。最后,斯隆不仅创造了通用公司的辉煌,而且创新了企业管理理论,并在晚年达到了超越产权人权力的至高无上的控制地位。美国职业经理人的地位以此为坐标,在1929年经济危机以后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二、美国职业经理人作用的变化源自二战结束,全球经济一体化对职业经理人的专业能力提升和职业功能完善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全球扩张的跨国公司中形成了各类管理功能不可替代的经理人才竞争力。 美国职业经理人的第二次转型,围绕着传统企业经理人与跨国扩张经理人的能力优化展开,充满全球化过程中经理人核心能力的竞争。福特公司的第三代福特二世上任后,重用了著名的“蓝血十杰”,又是历时几十年,从中产生出七任福特总裁。 二战以后的福特汽车百废待兴,年轻的福特二世刚刚站稳脚跟并准备大干。这时,美国空军中的一批管理专才进入福特,把计算机管理技术与全球化物流技术引入公司,找到了降低成本与提高售价之外的第三利润源。这十个管理精英就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蓝血十杰,先后产生出七位福特总裁,为首的麦克纳马拉还转而从政入阁,当了越战时期的美国国防部长。在此期间,股东与经理人的权力之争已无足轻重,跨国扩张的美国大公司不断优化经理人,经验型经理人、技术型经理人与管理型经理人进行了长达几十年的竞争,最后以蓝血十杰的成功为标志,职业经理人的能力得到了全方位的提升与优化。 三、美国职业经理人性质的变化源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公司的期权设置、风险投资的创业造富以及全球闲散资本向私募基金的投资型职业经理人聚集,合力催生了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的转化。进入本世纪的前十年,大批私募基金的管理人通过发现和聚焦管理经理人与技术经理人,再造出一批新兴企业和新兴产业,也促进了大量新兴地区的经济起飞。 美国职业经理人的第三次转型,围绕着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的转化展开。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郭仕纳从运通公司经理人到杠杆收购RJR食品公司,从拯救IBM的CEO到凯雷基金的合伙人,职业经理人与资本的关系发生了难以想象的质变。 三十年前的郭仕纳是美国运通公司安分守己的职业经理人,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的杠杆收购潮之中,著名的KKR公司邀请郭仕纳加盟,借助垃圾债券的资金,几乎用空手道的方法收购了巨大的RJR食品公司,郭仕纳因出任该公司CEO而名利双收。1994年,IBM几近破产,各大机构投资人与董事会联手挖人,郭仕纳临危受命,用十年时间拯救了蓝色巨人,并靠公司期权积累了巨额财富。2005年,郭仕纳退休后,入主著名的产业基金公司凯雷,募集了全球最大的单笔基金,并进入中国创造了许多投资奇迹,成为职业投资经理人的传奇。由此观之,职业经理人的历史走向主线鲜明,伴随资本组织化程度的变化以及全球资本的流动,现代发达国家正在从经理人资本主义走向资本商品化、资本市场化和资本流动化,为职业经理人市场化地使用资本和租借雇佣资本创造了条件,使资本雇佣劳动的时代开始转变到高智商劳动雇佣资本的时代,资本主义开始在人力资本的崛起中发生异化。 国美之争中的黄家,对全球职业经理人的三大转型趋势,有两个极端化的盲区,由此导致了这场波及面极广的重大冲突。第一, 视职业经理人为草芥的盲区。国美公司是我国民营家族企业向职业化转型的极端性经典。在黄光裕创业之初的近二十年间,国美的管理是以黄光裕的个人能力和家族团队为主导,整个公司一次又一次发生过将职业经理人团队连根铲除的事件。因此,国美的管理文化中保留了视职业经理人为草芥的遗风。 从2005年开始,黄光裕开始全面推进公司的职业化,不仅重用了一批跟随创业的旧部,而且聘请了从永乐加盟的陈晓出任公司总裁,使国美公司走上了一条职业化管理的现代企业之路。黄光裕入狱后,公司不仅渡过了初期的难关,而且新老职业经理人空前团结,为国美公司摆脱困境、健康高效发展,以及为保全黄家的国美利益,做出了重大贡献。 最近发生的大股东与管理层之争,其本质是黄光裕的某些亲属对黄光裕的职业化路线并不认同,使原本构不成重大冲突的小分歧,激化为你死我活的权力争斗。这场特定条件下产生的严重误会,其焦点是黄光裕家族亲属是否重回国美的问题。若这场误会以否定黄光裕本人亲自启动的职业化路线为结局,家族化管理一定会取代职业经理人,并给国美的运营及发展带来严重混乱和灾难性后果。但是,在国美之争中却一直存在南辕北辙的舆论偏差,整个社会都认为问题出在陈晓的道德人品,反而完全忽略了“国美公司的管理文化渊源与职业化进程的冲突”这一条核心主线。 第二,把基金管理人当草芥的盲区。 刚刚进入资本市场的黄光裕,对机构投资者与产业基金管理人是尊重有加的,靠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紧密结合,国美完成了借壳上市,资本增值与重组永乐。这次危机爆发后,最初引入产业基金的过程是黄光裕与管理团队共同的运作,并因为贝恩德进入而帮助企业渡过了难关。但是,在这次国美之争的冲突中,黄氏家族一反历史上尊重基金、依靠基金的传统,把贝恩当草芥要了一把。 贝恩最初进入国美的所有条件是黄光裕认可的,当时香港债券到期,公司流动资金出现严重缺口,黄光裕体外资金基本枯竭,必须对贝恩做出重大让步。其中也包括黄家同意放弃低价配股的权利并将其转给贝恩一项,使后者降低投资成本。但是,在增发与配股中,黄氏家族突然变卦,高价卖股,低价抢股,把贝恩基金耍了一把。增发之后,黄家又大爆冷门,不惜违约赔偿24亿,也要在股东大会上投票否决贝恩派出三名董事,又把贝恩基金得罪了一次。控制权之争爆发后,黄家明知机构投资者重仓持股,不去积极争取基金支持,反而拿出霸王姿态,增持股份,造势对抗,引发了机构投资者极大反感。现在的国美,已经不是上市前的黄氏家族企业,也不是贝恩进入前一股独大的上市公司。在此背景下所形成的,已经是管理经理人与资本经理人的联盟,使国美之争不再是资本与经理之间的关系,而是家族化物质资本与社会化人力资本之间的关系。黄氏家族把职业经理人当草芥,还会得到特定社会阶层的同情,但他们把产业基金当草芥的行为,必定带来逆反与反弹。综上所述,发达国家职业经理人长达百年的三次转型所解决的三大难题,即:职业经理人地位提高之中的信任危机;职业经理人作用变化之中的核心能力优化;职业经理人主宰社会发展之中的人力资源资本化,却在我国企业的管理职业化进程中集于一身,并国美之争中集中爆发、全部体现,成为中国企业管理职业化进程或进或退的晴雨表。国美公司是中国传统企业的极端化代表。在职业经理人地位问题上,国美从历史上一次又一次将职业经理人当草芥扫地出门,到黄光裕主动推进企业职业化,再到公司危机后的管理冲突,构成了国美公司管理职业化的发展脉路。在职业经理人作用问题上,黄光裕从个人独打天下,到依赖家族成员管理公司,再到组合职业团队扩张,又听信一面之词推动家族复辟,国美之争在冰火两重天之下摇摆。在职业经理人资本化的转型之中,从黄光裕个人尊重资本、依赖资本,到黄氏家族耍弄资本,对抗资本,国美公司在对待机构投资人与基金管理人的态度判若两人。正因为如此,我们认为国美之争是中国企业职业化与人力资源资本化的一次历史性的历炼之劫。当前中国企业管理的重要问题,一是国有企业如何改变政治化决策的弊端,为职业经理人的市场化扩张开拓空间,二是民营的家族企业必须改变随意化决策和个人化管理的惯性,重新构造资本与经理人团队之间的信任关系与协作关系。这两大改革的趋势决定着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也决定着中国企业与国际接轨和全球崛起的速度。从这一意义上讲,国美之争是中国企业管理职业化进程的分水岭,未来三十年的职业经理人地位与家族企业的走向,未来三十年国有资本与家族企业的走向,未来三十年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的转化速度,未来三十年中国企业与中国经济的崛起,都将因为国美管理团队与基金管理人的胜利而大大加速其历史发展进程。为此,我们和君创业咨询集团购买了10000股国美的股票,以小股东的身份号召各大基金与散户持股的小股东,9月28日投票支持职业经理人团队,为国美集团的健康发展,也为中国职业经理人的健康成长做出努力。同时,我们呼吁国美集团大股东、国美公司的大基金股东与职业经理人团队,以公司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谈判和解,推进“国美公司”健康发展和中国职业经理人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