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可口可乐以高于汇源果汁股价近190%的溢价提出收购后者100%股份,到并购案遭商务部否决,汇源股价从大涨到大跌,给投资者奉献了一个生动的并购股投资案例。
上市公司被并购或私有化,对持有这些公司股票的投资者来说是天上掉馅饼的大喜事,收购方或大股东一般会对投资者报出明显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比如去年微软提出收购雅虎的报价就高出市价62%,最近IBM收购SUN则溢价约100%,2007年新闻集团收购道琼斯公司的溢价为67%。但除非投资者事先持有,否则根本不可能有在消息公布后有低价买入的机会。拿汇源来说,消息公布当日就从前一交易日的4.14港元涨到10.94港元。
然而对于熟悉资本市场,了解各行业主要经营者及竞争格局的投资者,有可能对并购做出前瞻性的判断。因为显然收购者不大可能出巨资做非理性的并购。包玉刚和李嘉诚在收购九龙仓前,就有财经评论家在1977年撰文《九龙仓业务开始蜕变》中指出,该股将是1978年的热门股-爱华网-。如微软,经营良好,有较充足的现金,软件业务已是世界霸主,增长空间非常有限,而互联网搜索业务却是谷歌的天下,李开复转投谷歌也令盖茨耿耿于怀,微软要想建立该领域的优势,收购雅虎是唯一的途径。IBM个人电脑业务亏损,与联想的国际化之路,共同促成了联想收购IBM的个人电脑业务。家用电器销售连锁行业,规模越大,越容易降低单店经营成本,并且在电器采购中越有优势,这是国美连续收购永乐与大中电器的原因。包玉刚并购九龙仓、新闻集团并购道琼斯公司、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的合并都能从公司经营上找到原因。
可口可乐在碳酸饮料越来越被认为是“垃圾食品”,消费者更重视饮料的营养价值的情况下,未及时转型,80%以上的收入来自于软饮料,而竞争对手百事可乐通过“佳得乐”运动饮料、“纯品康纳”果汁、“菲多利”休闲食品等产品,取得了更快的发展速度,其市值在2005年第一次超过了100多年来的老对手可口可乐。在中国这个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人均果汁消费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面对这样的大市场,按部就班地稳步发展“美汁源”果汁显然不如直接收购在果汁市场一枝独秀的汇源。百事可乐拥有的“佳得乐”品牌,就是通过收购贵格公司得来的。并且汇源的股价因熊市,从2007年最高的12.2港元一路下跌。而可口可乐这时收购就是一个概率比较大的事件。
当然,事先预测并购案的发生,是可遇不可求的,不过如有研究资本市场和上市公司的习惯,即使不能享受并购股大涨的超额收益,起码能避免盲目投资,降低投资风险,找到较好的上市公司。而盲目是投资者亏损最重要的原因。
一般投资者如有幸持有正式公告将被收购的公司的股票,比较稳妥的操作是先抛出一部分兑现利润。因当正式公告发布后,标的公司的股价一般会在一天中涨到收购价格的八九成左右。收购有可能因各种原因不能成功(如汇源是因商务部不批准,微软则因雅虎股东反对及要价过高而被迫放弃),股价将跌至平常水平。如全部抛出,则当收购顺利完成,就不能按收购价这一最高价实现利润最大化。如永隆银行在被招商银行正式收购前,股价就曾低于收购价近10%。因此先抛一部分的折衷操作是可以考虑的。
对于未持有标的公司股票的投资者,在并购案悬而未决的时候,可以考虑进行并购套利操作,即在二级市场上买进标的公司的股票,以并购价卖给收购公司。另外因收购价一般明显高于正常价格,并购公司的股价会因并购而下跌,如投资者对并购案无法完成有很大的把握,则可以买进并购公司的股票,待并购案告吹后再抛出。前者如在招商银行收购永隆银行待有关监管机关审批期间,曾比收购价低约10%,可购进永隆银行。后者如微软因收购雅虎而股价下跌。不过这种套利一般收益与风aihuau.com险不成比例,应谨慎为之。如汇源在本次大跌前收于10.3港元,相对于12.2港元的收购价,有近18%的套利空间,但收购被否后,却跌到最低4.33港元,要亏损过半。
国内股市最近十多年来除了中石化私有化齐鲁石化等几家公司外,基本没有并购案的发生。并且国内股市并不完善,往往最后根本子虚乌有的并购消息满天飞,投资者面对这种情况应三思而后行。特别是国内保护投资的涨跌停板制度,可能反而成为在并购案的虚假宣传中欺骗投资者的工具。在香港市场并购案发生,股价将一步到位,而如并购传闻发生在沪深股市,则往往是连续的涨停板。当所谓的并购案真相大白时,面对跌停板,盲目入市的投资者根本无法抛售,可能损失惨重。
对于投资者,应经营企业的企业家的眼光来判断上市公司的经营价值,以及发现好公司因股市下跌等因素造成股价非理性下跌,价值更加凸现,不仅有可能成功捕捉到并购案超额收益的机会,更有可能找到表现战胜股市指数的上市公司。而并购案的暴利机会,与较大的风险是成比例的,因此应谨慎进行并购套利的操作,更不应该盲目根据非公开的、未经证实的并购消息买卖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