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前参加了一个由联通公司举办的座谈会,座谈的内容就是他们新近在网上推出的“全城热拍”活动。对于这个活动,我是欣然前往,过去我一直是中国移动聘请的讲师,联通的活动参加得还是比较少的。电信部主任曾经向我汇报过这个活动,具体也知道一些,邵珠富当时认为这个活动对于联系手机用户、调动用户的积极性、提高互动性都是有好处的。邵珠富认为,现在这个时代要传播,不论是借助报纸还是借助电视或者借助网络,互动才是第一位的。尤其是网络营销,在邵珠富看来,平淡就是无,出奇才会有。
应该说,借助马尼乐彩信网这一网络,“全城热拍”的初衷应该是好的,充分调动参与者的参与积极性,然而遗憾的是,可能是由于王总本身就是比较专业的摄影人士的原因所在吧?这个活动似乎被搞成了专业摄影师的一个展示地,这多少有些令人遗憾。
既然参加座谈会,邵珠富自然就得多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现将现场的一些观点总结如下:
1、 分类过于专业
将所投稿的照片分类为综合类、艺术类、纪实类,本身就是按照专业人士的角度进行分类的,而事实上这种分类的门槛本身就有些高了,在这一点上,举办者可能考虑的更多的是唯美和艺术性。但事实上,这样大众性的活动,完全没有必要太讲究唯美,只要好玩、参与者众就OK了。在这方面,举办方完全可以打破常规,通过截取生活片段的方式来分类,以便于参与者方便参与,如在主题选择方面,可以设计一些生活化的主题内容,如“上班路上”“校园”“办公天地”“公园”“街道”“傍晚时分”“华灯初上”等,这能够让更多的非专业人士容易理解和接受并参与进来,这才是活动的初衷。即使是偶尔有破绽也无妨,说不定还能够成为人们的谈资,更得流行和传播。
2、水平过于专业
看参赛的作品就能感觉得到,参赛作品的专业水平太高,我们不怀疑这其中有人为操作的成分和嫌疑,曲高和寡,既然活动的目标人群不是“专业人士”的比赛,为什么不多刊登一些“草根人士”的“草根”照片呢?没有草根人士的参与,活动人气就上不来。眼下的情况是,大家一看专业程度较高,草根人士对获奖也就失去了信心,所以知难而退不参加也是有可能的。
3、“静”多“动”少
邵珠富一直认为,“活动”“活动”,首先脑子要“活”,第二要有“动”感。怎样提高图片的动感呢?大家知道手机抓拍的最大优势是其即时性,或者我们称之为“即时拍”也可。只有能够认认真真、及时准确地反映生活内容和真实的,如节假日堵车之类、卧虎山水库、豹突泉喷水等内容的,都是读者非常关心的话题,而这样的内容才能够更具生命力。相反,如果将活动拍成了水墨山水画,这多少有违初衷,而且消费者要享受水墨山水画,没有必要非从这里欣赏,而纵观http://www.10628896.com/mmsContest/index.jsp#cszp 网站我们不难发现,有这方面的趋势和苗头。
4、缺少“亮点”
孙子兵法讲:“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任何一个活动要出彩的,恰恰不是最费事劳神的常规工作,而是不经意间的一两个亮点,比方说四川大地震这样重大的事件,大家能够记住的事件恰恰是一些看似平常的事件,如“可乐男孩”“敬礼宝宝”“警察妈妈”等,让人们的记忆力经久不衰,这就是亮点。邵珠富在不同的企业都讲过,人的记忆是需要一个“把”的,比方说“蓝瓶的”就是哈药六厂一个补钙产品的“把”;比方说,老憨猪蹄的“猪蹄”就是他们的一个“把”。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营销就是打造一个“把”和寻找一个“把”的过程,比方说今天上午邵珠富给金龙鱼策划的金龙鱼健康教育大巴车的活动,就可以作为他们一段宣传的一个“把”。任何一个行业,不论你做得有多好,如果没有“把”往往都活得很艰难,而一旦有了“把”,则相对容易多了。这个“把”就是亮点。
前段时间邵珠富以颁奖嘉宾的身份参加了金龙鱼玉米油的活动,事后邵珠富告诉他们的于总,活动非常成功而且也非常专业,但缺少的是对花絮的挖掘,其实里面-爱华网-是有许多花絮可以挖掘的,如“兄妹同为领舞”、“平均73岁的演出队伍”、还有“刚刚做完心脏搭桥手术的领舞者”等,不用多了,挖掘一两个,就有了亮点,就有了传播的空间。
前段时间去省中医给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和专家队伍讲课,有人问我医院怎样宣传才能少花钱多办事,当时我不假思索地说:“制造流行语呗。”大家都知道:“不要命的去千医、不怕贵的去二院、不怕挤的去省医”这样一句话,从我上大学时就流行,十几年了,至今还在为人们津津乐道,类似的还有“买家电,到三联”“穿在人民商场”等等,无一不是通过制造流行语的方式来传播的,倘若制造出一个类似“要命的去千医、不怕贵的去二院、不怕挤的去省医”这样的、但是正面的流行语来,真的抵得上千万广告费。
品牌都是制造流行的高手,大家都知道的:“开宝马、坐奔驰”还有“安全沃尔沃”,其实都是制造流行的高手。如果你的企业、你的产品还不是品牌,没有关系,你赶紧想办法寻找“把”,制造流行吧,邵珠富在这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一个不足47平的海参店,傅总找到邵珠富,邵珠富给寻找了一个“把”,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店一个月卖到了三十多万,利润六七万不在话下;好朋友张总开的一家小饭店,五十平,名字很平淡,一直苦于不知道怎样经营,苦苦支撑着,邵珠富从其丰富的菜品中找出了一个“把”,结果有的人打的几十公里就是为了吃他们的东山老鹅,生意火得不得了。如果你的企业或者产品整体并不差,只是苦于撬不开市场,来吧,让我们一起找到那个撬开市场的“把”,让营销变得简单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