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动车在2010年实实在在地大轰大嗡了一阵子。舆论报道连番交叉、领导视察、企业老总放话、各大车展、十年规划,处处都有电动车和新能源车的身影,但路上私人开的电动车却没看到一辆。当年豪言壮语声称同一个起点起步,将废掉欧洲的变速箱技术之后,现在有些无声无息了。可不客气地说,中国电动车说得多,做得少;参与的企业多,有资格的企业少;信心大,产量小;资金多,技术少。感觉就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只听豪言壮语,没有产销业绩;直闻雷霆滚滚,不见细雨霏霏。直到巴黎车展,日产高调推出leaf电动车,并称该车已经量产,在北美市场和欧洲分别接到16000辆和6000多辆的订单,超过了当前日产的生产能力;通用推出了volt,计划今年量产明年进入中国,并也公布了详细的产销计划——业内这才想起,电动车还有“量产”一个词在世。
人家有量产,是因为有订单。有了订单才敢量产。中国电动车车展上数量很多,道路上难觅踪影,至于量产,那是老虎拉车——谁(赶)敢?没有订单的量产,肯定超过库存警戒线。
一个量产,就把中国电动车技术和生产状况与国外的差距突显出来了。
而此前,我们的汽车行业还悠然陶醉于“同一起点”的幻想中。
现在,量产和订单,就让电动车从“同一起点”的幻想拉回到现实中:国外的电动车早已经大踏步前进了,而我们还在规划中,还在筹备中,还在“大跃进”的进程之后又回到了起点的进程中。惟一量大的是车展时电动车的样车数量还很大。
国产电动车量产少是因为没订单,没订单是因为消费者对国产电动车技术心里不托底。吹得越悬乎的东西就越不可信。赶上眼下公信力差的时候,消费者不会轻易相信任何宣传和豪言壮语,他们相信眼见为实。而企业恰恰没有拿得出看起来像样、用起来放心、买起来实惠的电动车。至少家庭用的电动车还没有成气候。
在“同一起点”的麻醉作用让电动车生产企业沾沾自喜豪情万丈之时,人家已经悄悄潜入市场,订单纷至沓来了。
是理念的差距、规划的差距、技术的差距、市场认同的差距。
理念的差距在于,造车不是忽悠,必须说到做到真抓实干。而在中国,只要我有电动车项目,就会吸引政策倾斜和奖励。致使各企业虚虚实实真真假假大干快上分头冒进,致使电动车生产轰轰烈烈,电动车市场冷冷清清,生产布局分散,人才分散,财力分散,资源分散,政策惠顾天女散花蜻蜓点水阳光普照,分散不集中,重点不突出。
规划的差距在于哪家企业适合作电动车研发,哪家企业适合制造,哪家企业不适合,不适合企业又已经投入了开工了,怎么办,没有统一规划规定战略战术。这么大的国家,这么多企业,谁想上电动车就上,谁都想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二,谁都以电动车的名义要钱要资金,谁要都给,蜻蜓点水,岂不乱了套?
而且,在电动车核心技术研发方向没有最后确定的时候,就准备大笔投入,如果投偏了,这些纳税人的钱不是又打了水漂了?电动车投入是必要的,投入两千个亿也是必要的。但投到哪里去,怎么兑现,是以奖代补,还是论功行赏,需要智慧操作、技术操作,制定一个万全之策。在中国,有规划但落实不好,已经是常态。以往对电动车的投入,效益如何,教训在哪里,要不要考察一下?
技术的差距在于电动车的瓶颈问题始终没有解决。点,电动车研发体制始终没有有效建立或者建立之后运行无效。电动车行业标准的制定一直悬而未决。
市场认同的差距在于没拿出好东西却要对这个东西表态认可。中国人相信眼见为实。在市场上跑几年才知道好不好。以往被忽悠的事情太多了。
以电动自行车为例。
笔者10年前就动员下岗人员丁凤芝建立电动自行车销售公司,在本市率先开始该车销售。但丁凤芝不认同,认为市场不成熟。丁的担心不无道理,直到10年之后的今天,电动自行车市场才开始了充分的竞争,市场认同问题才算解决。
电动汽车与电动自行车相比,是个大物件,市场认同速度程度不可同日而语,但市场推广的时间,没有三年五载不会有起色,何况国产电动车性能质量不得而知。
在此情形下,电动车补贴政策高调出台。高额的补贴不但没有激发消费者的购车欲望,反而更加怀疑中国电动车的购买使用价值了。这个怀疑让补贴政策效-爱华网-应大打折扣。做做宣传是必要的。但真正实施,却要看补贴的电动车质量性能究竟如何。不能让国家资金补贴为劣质电动车的质量失误埋单。一旦消费者掏钱加上政策补贴的钱购买的电动车性不尽人意,或者不能满足使用要求,以后国家通过资金补贴的方式启动市场的措施,就会失信于民,失去市场号召力,从而使中国电动车声名狼藉,市场启动难度更大。为启动市场,需要加倍的投入、更高的补贴。
而在中国电动车在市场上被炒作成夹生饭的时候,国外电动车已经先入为主,抢占了市场先机。中国电动车的大好机遇很可能失之交臂。
缩小差距的措施,就要从造车理念开始,从完善规划、落实规划开始,从制定电动汽车准入门槛开始,从建立研发体系,集中全国人才、成立全国电动车研发中心开始,从制定精密精准的行业标准开始,从加快市场推进、加强产品推广引导、提升电动车市场认同度开始。
国际上的电动车大跃进可是真的开始了。这是实的。除了日产、雪佛兰之外,克莱斯勒蔡澈从若干年前对电动车的不看好到宣布全面进军电动车,并在巴黎车展上不遗余力的推广自己的电动车;大众宣称一直在试水,2013年全面推广电动车;现代汽车也在加快步伐。在国外的电动车研发制造如火如荼的关头,中国电动车起步已经不晚,但能赶上国外的步伐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