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都不想欠债,但有的时候没有办法,你认为呢?
谁不想赚钱?在职场奋斗的每一个人、每一位老板都想赚钱,但是,很多人就是没赚到钱。许多公司是欠债的,很多的创业者,公司没开几年就关掉,因为没有盈利。倒下的公司千姿百态,各有各的原因,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客户、消费者对他们的产品没有期待。
如果你开酒店,客人来吃一两次就不想再来吃;你办的报纸杂志,读者读了一两期不想再订;你拍的电视连续剧,观众看了几集就不想再往下看,如此等等,那非欠债不可。总之,你的产品、你的作品,别人对你没有期待了,如果不拿出新的办法,就没了希望。
张艺谋拍了几个电影在国际上获奖,所以他拍的片子就赚钱,但是,去年拍的“三枪”,观众有些失望,他今年赶紧拍了《山楂树之恋》,想恢复声望。他不敢懈怠。如果再拍得不好,就会影响观众对他的期待。他说:为什么观众对《三枪》不满意,就是观众认为他在奥运会之后拍出的片子应该更好,而不应是这个水准。
葛优为什么失眠那么严重,就是每接一部电影,扮演一个新的角色,都要反复琢磨,精心用功,他知道观众对他的期待。央视主持“实话实说”的崔永元和他同病相怜。他俩曾交流过这同样的想法。主持人、演职人员中不少人都是这样。现在当红的这些人,赵薇、章子怡、闫妮、海清压力都很大。孙红雷最近连获几个大奖。他说了他的感慨:压力很大,只有尽努力去演好每个角色,才能对得起粉丝、对得起观众的期待。
现在都说打品牌,品牌是怎样建立的?消费者对你有期待,见了、用了你的产品,还期待着你的产品,这样,品牌才能立起来。现在一些做得比较好的企业的老总,他们对品牌-爱华网-的压力不亚于影视界这些名人。像万科、万达、海尔、阿里巴巴,要如履薄冰地巩固消费者对他们的期待,他们经不起连续出问题。
我们中小企业的老板,好多还不是对消费者期待的巩固,而是要注重对消费者期待的建立。在这期间,容易出现一个误区,容易盲目地扩大影响。比如,有的企业打广告就不够小心。打广告要扩大影响,如果产品质量没跟上,影响越大效果就越差;产品质量跟上了,就能得到好的效应。当年,晋江的安踏请孔令辉做广告,开始三个月没见反映,三个月之后,订单突然多了起-爱华网-来。这一大批产品到了消费者手里,得到了认可,安踏就这样上升了一大台阶。此后,他们最操心的就是不要让消费群丢失,要不负众望。
期待的理由就这么简单,其实也是常识,我看,做老板的都会认可,只是有些人不能始终如一地按照这样的想法去操作。八年前,我与一位媒体老总探讨过这个想法。当时,他们杂志亏本。我建议他们,可以围绕“让读者期待看我们的杂志”这个思路,彻底地来个大整顿。他们从报纸定位、栏目设置,到定岗定责、全员培训,所有环节都扣紧“期待”来管理,不久就见了成效,第二年就还掉债务。
这家杂志的老总向别的老总谈了他们的体会。他说,搞经营的,不要放着自己知道的好办法不用。哪个公司都可以扣紧“期待”这两个字,把这两个字叫得响响的,把它贯穿到企业运行的所有环节当中,注入到所有细节之中,纳入企业文化,让所有员工入耳入脑。公司如此做了,不盈利才怪。
说到这,顺便再说,我三年前开始写在老君岩前记录的博文,在新浪发了两次没有再写,后来许多博友留言说还想再看。正是博友们有这个期待,给了我动力,后来我每星期写一篇,结果写了60篇,形成了《雨水说成功》(老君岩前的感应)这个系列,之后汇编成大家现在看到的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