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沸扬扬的中国企业500强大会早已闭幕,尽管大家对国企占据营业收入和利润绝对比例的看法比较悲观,喧嚣之后还是各归各位,一切照旧。本来,民企跟国企就不是一个等量级的,国企具有的天生优势,不仅是聚集在排他性的行业中,更有国家几十年如一日的财政滋养,资产家底之厚,纵使三十多年的亏损也还是金山银山堆满仓。单凭负债不管、资产不减这一点,草根起家的民企就只能望尘莫及,自叹命苦。
有一个数字吓了我一跳:中国500强企业的总营业收入超过国内GDP!经济研究不是我的专长,因而不能给出合理的解释和强有力的批驳,但我相信中国经济发展的质量与他们的关联度其实不高,较真这些数字意义不大,倒不如反思一下,热闹的背后究竟隐含着什么样的经济问题和发展歧路,我想这更有意义一些。
这些年,国内经济逆势飞扬,让欧美日等传统强国煞是眼热,中国-爱华网-威胁论的老腔调又开始重弹了。由于国力增长,我们有需要也有能力为自己的海外实业、商贸、石油能源进口等提供最起码的保护,这更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强大的二张牌:经济高速增长与军事实力的崛起。这几年的中国500强企业评选,更是为国富企强的“大中华梦想”的轮番上演提供了舞台。然而,我们强硕的外表下内含着不小的虚火,膨胀的有些不知所措了。在大家乐此不疲抢出风头的时候,我仿佛看见了一场狂欢会以后留下的混乱和暗伤。我们现在拼命争抢的目标正确吗?争抢的方式合乎长远之道吗?
1、国企与民企的资源之抢
国企们很聪明地退出了竞争性行业,很有风度地把众多小城池让给嗷嗷待哺的民企小兄弟,而自己却悄悄地占据了一个个产业食物链的上游。这两年,国进民退的热潮,也正是国企在上游能源和资源积聚了绝对优势之后的自然扩张,房地产、汽车、基础工程建设的产销两旺局面,更是盘活了原本毫无活力的钢铁、煤炭、水泥等上游行业,国企垄断的优势又回来了。
国企当初对于竞争性行业的谦让,其实是为了更好地抢夺垄断性资源。好一着以退为进的妙棋,产业不景气时,有国家政策支撑着,产业兴旺时,就可以赚到难以置信的高额利润,正所谓: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无风险的经营,就会吸附更多的廉价资源,造成国企们更为强壮、富有吸引力的假象。现在,很多省不仅大张旗鼓地进京邀请央企到地方上投资,更把央企的到来作为招商成功的头等大事,一路绿灯不说,连本来就不富裕的地方金融界,也死乞白赖地慷慨相助。
认了吧,民企。你们勤劳的小手再怎么努力地抓抢,也只能得到看得见的资源,而国企大哥的无影手,则是不抓则罢、一抓就是一片天。资源使用成本的严重不公平,导致产业政策的错误倾斜,原本需要打破弱者垄断、放开让强手介入的产业,现在还在被垄断者杂乱无章地经营者。国家内部产业的不公平是小事,错过了国际化分工的最佳时机,让我们的产业长时间地停留在食物链的下游,那才是误了发展的大事。
2、轻型经济与重型经济模式之抢
国内第三产业的GDP比重,从2007年40.5%下滑到去年的39%,经济结构似乎又要返回到重型模式了。中央政府苦心多年的经营成果,就这么被国企们轻易地抹掉了,经济结构模式的话语权任凭他们说了算,没办法,实力决定一切嘛。
重型经济模式,过于依赖自然资源,而我国恰恰是人多、地少、资源稀缺的国家,再加上密集型制造业主宰的世界工厂发展模式,愈加造成了资源外向依赖症。一个美国学者曾说,如果哪一天水成了战略资源,中国的经济发展就会再一次受到严峻的挑战。现在缺油,未来缺水,哪一个不是对制造业致命的打击?
用现代经营管理和信息技术改造加工业,不就是想把我们的制造业变得更轻型一些吗?而当今减肥之后的反弹,极大地扰乱到我们的经济发展步伐,央企的根在各aihuau.com个地方扎得越深,就会愈加积重难返。当自有资源真的面临枯竭的时候,我们再反悔都只能是祥林嫂的喃喃自语了。趁着现在轻重交错的紧要当口,敢于打破坛坛罐罐,坚持既有的轻型化经济模式,我们的经济和产业结构才能回到正确的轨道,才能再一次向世界证明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伟大。别忘了,有多少第三世界国家在期待着我们的领航呢。
3、中国与国际强国的资源之抢
说到能源与资源,国际强国都在纷纷出狠招、亮抢功,连美国这样资源大国都在正视能源危机,一边拼命抢夺国外资源,一边严厉地阻止国内资源的开发利用,他们的未雨绸缪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美国的资源浪费最大,但自有资源保护的最好,这说明他们的战略虽具有强烈的掠夺性,但不可否认其战略的先见之明。
等到我们的人均GDP达到5000美金的时候,中国与世界列强的资源争夺战就会真正白热化。相比现在的小摩擦,那时候的资源进口成本就会高出很多,我们的制造业辛辛苦苦创造的增值空间,就会被资源的龙卷风一挂而尽的。不想让别人在经济上和资源上掠夺我们,现在就必须真抓实干地改变我们的资源依赖型经济结构。
而且,没有富起来的中国,要史无前例地面对老龄化危机,我们的子孙的负担还要加重,仅有的资源怎么够几代人一同使用呢?更何况,节约的意识正慢慢淡化,资源稀缺的现实与资源浪费的新习惯矛盾重重呀。
4、中国与其他新兴国家的分工角色之抢
我认为:代工不丢人,关键是能不能做高附加值的代工,它是中国大部分工厂应该发展的方向。如果我们想成为制造强国,就需要打通上游的原材料供应地、高素质的职业工人培养基地、精益生产的意识和素养,另外,我们本身的消费量巨大,可以利用本土优势占据最大消费利润区。当中国制造业成为世界优质产品的集中生产国的时候,全世界的优势资源也得为我们所用,而且这种国际分工对我们当前最为有利。
越南、印度等南亚和东南亚国家,其基础设施、产业集中度虽然一时半会比不上中国,但我们的低端制造业已经受到巨大威胁了,被替代的可能性已经不是杞人忧天,而是无情的现实了。国内纺织业等低附加值产业的出口低迷,也不全是欧美经济低迷的原因,比我们更渴望外汇的难兄难弟们,出手比我们当初还要猛、还要狠。
往上走,就要硬着头皮拼日本、韩国、欧美等强队,而传统弱队的抢逼围又搞得我们很多落后产业透不过气来。我们的产业政策的矛盾,由此可知:我们一会大力提倡信息化、现代化、轻型化的发展质量,一会又高声称赞国内500强企业的庞大规模(当然不提他们的低下效率和垄断优势的反差)。这样犹豫不定的徘徊,恐怕会让我们错过目前已经较为不利的国际化角色分工机会了。
如果当传统的成本比较优势丧失殆尽时,我们还找不到新的竞争优势来替代,那时候的冬天就会特别寒冷、更加漫长。趁着国力尚可的今天,谋划国内经济国际化发展的明天,即使会有冬天,我相信春天的脚步始终离我们很近。在国际化舞台上博得主角的身份,是我们民族共同的梦想,起航吧,不要再弃船登岸了。
在一口气乱写了四个“抢”之后,我突发一个乱想:如果把中国500强企业的参选对象扩大到世界500强在华企业,且不以营业收入和利润等绝对数量级指标为评选指标,而是以资产净利润、员工利润率等相对质量及指标为主要评选指标,不知道现在的中国500企业又有多少能进入到前十名?
以国企为核心的中国企业“500抢”,其营业收入和利润的绝对重心在国内市场,在国际市场上的争金夺银势头却不足,这种性质的抢只能抢乱了自己企业的转型计划和国家的产业升级步伐。所以,仅仅把目光紧盯在国企和民企之抢,是狭隘的企业身份论,我希望有一天,不管是我们的国企,还是民企的500强,能够通过与欧美日国内500强企业等世界强手一拼高下“抢”得更多的国际话语权,为企业争光,为国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