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餐厅打出用餐不吸烟打折的标牌编辑本段“五一”小假期首日,《北京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范围的若干规定》开始实施,记者通过3天的走访后发现,虽然大部分公共场所已经难觅“喷云吐雾”的现象,但因宣传和执法力度都不够,仍有部分场所“禁烟令”下灭烟难。 一支烟点燃一片“烟雾”编辑本段“我们这里从5月1日起施行‘禁烟’,已经不能抽烟了,如果你实在忍不住可以到屋子里抽一根儿再出来。”5月2日,记者刚在大觉寺内的“明慧茶苑”落座,服务生就“善意”地提醒。环顾四周,记者发现虽然苑内没有明确的禁烟标识,但是院子里游人三五成群围坐成桌,品茗休闲,无人吸烟。

然而下午3时15分左右,苑内一位游客点起烟斗,抽得有滋有味,而服务员却忙于接待其他客人,没有任何劝阻行为。在这位客人的“带动”下,10分钟内,苑内几乎每桌客人都有人点上香烟,一时“烟雾”弥漫。 或许是认为法不责众,记者发现不少烟民颇具从众心理,往往一支烟点燃一片雾。在北京城市学院就读的一位大学生透露,“教学区禁烟了就到厕所抽,但如果没人管,当然还是选择在楼道吸烟,而且一般一个人出来抽烟,后面肯定会跟着一群烟友。” 还有一些大餐馆服务人员这两天也遇到了固执的“烟民”,进门时声称“不吸烟”,可就座后不久就开始“冒烟儿”了。此外,对于相对封闭的包间消费者,服务人员也挺为难:“我总不能没事儿就进去看看有没有客人在吸烟吧?” 餐厅禁烟区成了“生财区”编辑本段5月2日晚,记者刚进入地安门的日昌茶餐厅,领位服务员二话没说就把记者安排在吸烟区内的101号桌,而此前,该服务员并未询问记者是否吸烟。落座后,记者发现就餐大厅只有内侧桌椅上方挂有吸烟区的标识牌,而该区域距离其他就餐区并没有任何隔挡和区分,整个餐厅随处可见吞云吐雾的食客。 连日来,东城、海淀、丰台、朝阳等区十余家餐馆,发现不少商家都像这家餐厅一样,吸烟区更像是为了应付检查的“摆设”。更有甚者,将禁烟区包装成“生财区”。 在房山区一家名为福口居的餐厅,询问“无烟区”在哪儿时,服务员一指包间,称若想无烟只能进包间,然而,这里的包间只为5位以上的“团体”客人提供;而且可以吸烟的大厅内免费提供酸梅汤等酒水,而禁烟的包间内则需顾客自己埋单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