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记者 吴亚芬
国内企业向外资银行贷款,特别要注意考虑还款能力。借钱时不顾还款风险,这是国内企业最大的问题,外资银行对此比较谨慎。
身为STS LIMITED(以下简称“STS”)董事长,谢铉安充分调动自己多年积累的在政府、银行和企业界的广泛资源,为中国民企向外资“借鸡生蛋”,引进战略投资。就在谢铉安接受《浙商》记者专访的两小时里,一位风力发电厂的老总就数次致电咨询相关问题。
向外资银行借钱要特别注意还款风险
《浙商》:STS目前在大陆主要从事哪些业务?
谢铉安:目前主要有两块:一是协助民营企业向外资银行贷款。当然,这是和今年国内从紧的信贷政策密不可分的。如果在国内能借到钱,就不需要向外资银行借钱了。二是引进外资和战略投资者,最终目的是为民企融资或安排境外上市。
《浙商》:之前您曾与若干排名世界50强的银行及若干私人和公众投资基金有过紧密合作,那么现在与STS合作的银行与机构有哪些呢?您认为你们的优势在哪里?
谢铉安:合作的银行有在香港上市的东亚、恒生、永亨银行;外资银行有日本住友三井、美国美林、英国巴克莱银行等;基金方面有AIF(Asia Infrastructure Fund,友邦保险旗下的基金)、AEA(美国知名私募基金)以及CATHAY(cathay capital法国凯辉投资发展基金)等。
我们在操作上非常专业,不仅有过运作诸多大项目的丰富经验,而且对客户富有责任心;加之我们与银行有着多年的合作关系,在网络方面的优势无疑也是一种无形资产。
例如我们刚刚接到的一个客户,需要2亿多元的贷款,但他不懂得如何包装项目,也不知道审批流程,缺乏专业性。而我们对项目和银行都看得比较清楚,所以操作很有针对性,成功率也就相对较高。
《浙商》:根据您的经验,民营企业向外资银行借钱在审批流程等方面与国内有哪些不同?关键要注意什么?
谢铉安:向外资银行贷款透明度比较高。申请一个贷款项目,先是拟一个申请计划与银行讨论,通常2-3天内就会回复——做还是不做?做,会提出更详细的问题,企业方面一般需要1—2周时间准备。初期交换资料后,银行会安排实地考察。接着是深入谈贷款条款,出贷款意向书,如果客户对一些关键条款如贷款额度、年度、成本、要求等没什么意见,银行就开始审批。如果一切顺利,两周就可以通过。过了审批就正式通知,开始起草贷款协议,然后就签协议。当然银监会对放款还有严格的要求和详细的安排,还要做抵押手续等。我们最快的一个案例,从首次与银行见面到提款前后是6周。一般企业获得贷款需要3个月时间。国内银行对时间控制大多就没有那么明确了,中国的企业文化是报喜不报忧,做不了也不敢向老板说,这需要改一改。
另外,国内企业向外资银行贷款,特别要注意考虑还款能力。借钱时不顾还款风险,这是国内企业最大的问题,外资银行对此比较谨慎。
引进投资最大的问题是财务报表
《浙商》:您曾多次参与跨国企业大项目的资本运作,目前STS对投资是怎么看的?
谢铉安:帮助企业向银行贷款只是我们业务中的一部分,其实我们的责任远远不止于此,确切地说,我们是企业战略性发展和资金需求的顾问,是中国企业投资收购合并的战略顾问。有一个世界500强的客户告诉我说5年内要在中国投资10个亿美金,我就笑了——是一个项目投10个亿美金,还是十个项目而每个项目投1个亿美金?是自己掏钱投还是向银行贷款投?是控股性的投资,还是愿意做小股东?对方因为是搞工业的,对投资并不在行。投资是一种战略性的长远合作关系,不仅仅是有钱投一个项目那样简单,而是要深入地了解老板及其企业的运作等诸多方面的问题,需要对其提出整体解决方案。
《浙商》:从您的经验来看,对于民营企业,在引进战略投资方面您认为需要注意什么?有什么建议吗?
谢铉安: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引进投资最大的问题在于财务报表不规范。因为我们很多民营企业赚钱并没有全部反映在财务报表上。事实上国外企业也是如此。尽管大家都能接受这一现象,但既然我要来投资,双方就必然要达成一个共同的价格。你要的价格怎么来评估?怎么去确认利润?这已不仅仅是表面的评估问题了,更深层次反映的则是企业的诚信问题。而且中国的情况更加复杂,有很多灰色地带。我们的财务报表还是要国际化。
合并重组开拓境外上市新渠道
《浙商》:您也曾担任过7年维达纸业集团有限公司的独立董事,维达纸业集团是香港联交所上市的公司,除了香港,目前你们的上市渠道还有哪些?
谢铉安:我们的目标是帮助企业找到战略性合作伙伴,并最终推动境外上市。除了香港,最近我们正在探讨与加拿大3家证券公司合作。加拿大与澳洲一样是矿产大国,对矿业很熟悉,风险承受力强。加拿大有很多矿业项目需要1000万—2000万加元的资金做进一步的勘探,而加拿大有一款金融产品,它有一个上市的钱柜——CASH BOX,通过此项目可以合并,合并需要融资,如果勘探结果良好还可以再融资,而且在加拿大做合并最大的好处就是合并过程不需要证监委或证券交易所审批,只需要两家公司股东、董事会同意即可。这种项目风险很大,但回报也大,目前我们接触的3家证券公司都表示有兴趣做,如果国内有适合上市的公司,他们也愿意冒这个险。
我们的想法是在香港成立融资平台,因为中国对矿产的需求就是中国市场的动力,随着中国人越来越有钱,中国政府对海外资源的投资也更加鼓励和开放,我对这个市场的前景非常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