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中的第一个环节通常是“自我介绍”。这个环节可以让面试官对应聘者进行初步的了解,并通过一些具体的要求,比如“请介绍您的特点”、“请在介绍中,谈谈您对岗位的理解”,或“请限制在一分钟之内”等,对应聘者的语言组织、应变、岗位认知等,做进一步考察。
但久经“沙场”的应聘者们,通常在面试之前,都会准备一份较为完整的自我介绍(内容涵盖个人经历、特点、岗位认知、发展规划等等),倒背如流,并在面试现场流畅地表述出来。这样的准备,常常让面试官的考察力度大打折扣。那么,面试官应该如何“倾听”应聘者的自我介绍呢?步骤/方法多听“信息”。了解信息是自我介绍环节最基本的目的。从这里出发,把握住了应聘者的姓名、学历背景、工作背景等信息,自我介绍环节的根本目的就达到了。背景信息的了解将有助于面试官理解应聘者,为何表现出了其随后的行为。悉心准备的应聘者经常会在介绍中加进很多能力的介绍与能力的证明:“我具有很强的沟通能力,曾经在××会议上与多方代表进行洽谈……”,这样的内容其实无助于面试官对应聘者该项能力的判断,究竟该应聘者的沟通能力如何,在后面的面试环节中自会有所体现。关注应聘者对个人能力的讲解与证明是无甚意义的,关注和相信应聘者在自我介绍中的能力证明,由此为应聘者套上一个能力的“套子”,可能会使对其的判断绕弯路。
多听“结构”。尽管大多数人都进行了自我介绍的准备,准备的水平也是有所不同的。一些应聘者的自我介绍结构缜密,逻辑清晰,听上去非常清楚;另一些应聘者则纠缠于某些细节,在时间分配上不合理,表达的逻辑相对混乱。由此,可以看出应聘者的逻辑能力、表达能力究竟如何。有的应聘者在自我介绍时能够关注听者的反应,去想“他们希望我讲些什么”,这样的心态可能有助于他们更加合理地安排内容,从这个细节上,也可以反映出应聘者的人际敏感程度,是不是具有关注他人的特点。
多听“观点”。很多应聘者在进行自我介绍时会通过表达自己的座右铭、对某些事情的观点来凸现自己的特点,这些表达往往是关键和有效的,有助于面试官的判断。一名应聘者在自我介绍时说:“我的座右铭就是‘快乐像花儿一样’!”;另一名应聘者说:“我的座右铭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反映出来的人格特质可能完全不同:前者崇尚快乐,注重生活平衡,社会成熟度相对低,心思相对单纯;后者则颇有竞争意识,已经是市场上比较成熟的竞争者。有了这样的判断,面试官可以在后面的面试中进一步关注疑点:前者是否了解岗位的职责和压力所在?后者是否能够容忍团队中能力较低的成员,并与其精诚合作?由此,可以有效地判断出适合岗位的应聘者究竟是哪一位。
注意事项总体来说,自我介绍本是不可缺少的,有了这个环节面试才会在“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有效地展开,而本着“不可不信,不可全信”之心,有所侧重地倾听应聘者的自我介绍,不失为有效的考察方法。招聘,正是要求面试官保持客观独立的态度,充分信任应聘者并依据事实做出自己的判断,才会达到最好的效果